唐诗发展经历了初唐四杰和盛唐李杜之后,中唐的诗歌风格更加趋向于平实。
少了那些流光溢彩的词句,却也发掘出唐诗另一种神态。然而还有一些诗人,在字词中继续追求精进,甚至开始“炼字”。不能评价为好与不好,但是却也呈现出唐诗的另外一种色彩。
比如我们今天这首唐诗赏析的主人公和他的词句: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首唐诗的题目是《题李凝幽居》,作者是唐代中晚期诗人贾岛。单纯看这首唐诗,我们就能发觉其中的经典之句,那就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虽然贾岛这首唐诗流传算不上很广,但是提到唐诗而不知这两句诗句的,恐怕还只是少数人。
更值得说道的是,也正是因为这两句古诗,成就了文学史上一则关于“推敲”的文坛佳话。
贾岛写就此诗,骑驴吟咏诗歌,却拿不准应该是“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不经意却冲撞了当时担任吏部高官的韩愈。随后贾岛自述原因,韩愈沉吟良久,认为“僧敲月下门”为好,贾岛也欣然接受,而两人自此也成了布衣之交。
单纯就这首唐诗来说,贾岛还是写的“寻隐者不遇”的经历。他曾写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唐诗,到了这里他来寻找李凝,依然是失落而归。不过相比那首唐诗,贾岛这首诗却因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而更精彩。
开篇写李凝居住之地的景色,“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少有邻居踏足,杂草丛生却独具情趣,这才是真正的高人隐居之地。而且此地没有世俗生活的打扰,有的只是万物有灵的栖息,有的只是安静的环境,此所谓“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境界。
贾岛抬眼望去,走过小桥“过桥”去看到“分野色”,再看山边的石头,上有白云朵朵,“移石动云根”,甚至说不清楚是石头在移动还是云朵在移动。友人李凝还是没来,贾岛也只好就此离去,但是“暂去还来此”,他还会再回来的。
贾岛这首唐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最为知名,而其所带来的文学典故,更是在文学史上传为美谈。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推敲一词来自唐代哪位诗人_唐诗宋词人文解读章节测试答案
唐诗发展经历了初唐四杰和盛唐李杜之后,中唐的诗歌风格更加趋向于平实。 少了那些流光溢彩的词句,却也发掘出唐诗另一种神态。然而还有一些诗人,在字词中继续追求精进,甚至开始“
-
推敲这篇古文的意思_形容做事非常果断,丝毫没有迟疑
推敲,经常用来形容逐句逐词的思考,或者形容做事的时候,反复思考,反复琢磨的样子,其实这里面还是有一个典故的。 唐代时期有一个诗人叫贾岛,迫于生计去当了和尚,有一天他外出访
-
推敲这个词_推敲表示什么
唐代时,有个名叫贾岛的书生赴京(长安)赶考。有一天,他骑在驴上,边行走边吟诗,偶然得了个佳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开始时自我感觉良好。后来又觉得有改进的余地。比如
-
关于反复推敲的成语_推敲的典故
唐朝有个诗人叫贾岛。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外出,在路上一面走,一面作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反复地吟诵这两句诗,还用手做着推敲的姿势,是“推门”好
-
贾岛采用了韩愈的意见,写下的千古名句是_贾岛推敲的诗
历代诗话中记述了许多古代诗人诗词创作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成为文坛创作的佳话而被人们广为传颂,它不仅为一般的文学爱好者所津津乐道,而且也常常被严肃的文学研究者当作文学研究
-
推敲一词来自唐代哪位诗人_唐代通俗诗派诗人代表
他是唐代诗人,因推敲二字自成一派,被称"诗奴"! 今天我们讲的这个诗人,是非常厉害的一个诗人,这个诗人的天分其实并不算特别的高,但是他靠自己的努力也是在文坛上有了自己一定的
-
推敲议文简写_推敲怎么写
推敲的典故,源自贾岛与韩愈。大意是贾岛吟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时,用「推」还是用「敲」,一时琢磨不定。后经韩愈指点,始定用「敲」。由此,文坛上留下一段千秋公案,推
-
你还知道王维的哪些诗句请写出几句_王维的描写景色的诗句
原题:王维最知名的一首唐诗,全诗4句话,4句都在写景,不服不行! 盛唐时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对于唐诗来讲,不仅诞生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这两位盛唐时期最为卓越的两位大诗人,还
-
王之涣最著名的十首唐诗_唐诗三百首王之涣的诗
我拉起侄儿,站到五楼大教室的玻璃窗前,说: “看那山就是中条山,我们正站在鹳雀楼上。楼下向南流去的马料河,就是黄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傍晚天边的太阳在云霞里亮得
-
王之涣最著名的十首唐诗_王之涣七言绝句
诗人王之涣 王之涣是盛唐著名诗人 ,一生留存下来的诗作只有6首,然而每首都是佳作,其中两首还是千古绝唱。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作品。 1、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
-
王之涣最著名的十首诗_王之涣最著名的十首唐诗
王之涣,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绛州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