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文天祥被俘时南宋灭亡了吗_文天祥为什么拒绝投降元朝

文天祥被俘时南宋灭亡了吗_文天祥为什么拒绝投降元朝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4-16 01:31:06
阅读: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

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南宋灭亡后,投降可享高官厚禄,文天祥为何选择在狱中吃苦?

文天祥雕像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民间一句古老的谚语,而文天祥验证了这句谚语。

孩提时期,文天祥看见学宫中祭祀的欧阳修、杨邦义、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心底便暗暗羡慕。他说道:“如果不成为这样的人,就不算是大丈夫。”

一个年少的稚童,就已经拥有了一颗炙热的爱国赤子心。

二十岁时,文天祥就考取了进士,在集英殿参加殿试。

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没打草稿,一口气写完一万多字的文章。

文章以古为鉴,有理有据,昭显了他的忠心赤胆,理宗皇帝当即钦定他为第一名。

公元1273年,文天祥被起用为荆湖南路提刑,遇见了以前的宰相江万里。

江万里早已听闻文天祥是一个有气节的人,见面后更是被文天祥所折服,感叹道:“我老了,治理国家的责任在你身上了,你要好好努力。”

公元1275年,长江上游危急,南宋朝廷下诏让天下勤王。

文天祥看见诏书后,捧着诏书痛哭流涕,心痛国家危难,立马派人组织军队,很快聚集士兵上万人。

朝廷听闻后,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

他的朋友得知后,劝道:“现在元兵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城市郊,进迫内地,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

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但是国家养育臣民三百余年,现在处于危难之中,号召天下兵马,却没有一人一马去保卫京师,我深感遗憾。所以不自量力,想以身报国,令天下忠臣义士仿效于我。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成功做到,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平日衣食丰厚,可谓奢华。现在到了危难关头,对自己平时的作为感到十分痛心,于是把全部家财都充作军费。

「每与宾佐语及时事,辄流涕,抚几言曰:"乐人之乐者忧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一一《宋史·卷一百七十七》

以别人的快乐为快乐的人,也忧虑别人忧虑的事情,以别人的衣食为衣食来源的人,应为别人的事而至死不辞。一一这就是文天祥的人生信条。

公元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占临安,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第二天,临安城里举行和平受降仪式,赵隰正式退位。

南宋虽降,但残余势力仍众,赵隰的哥哥赵昰和弟弟赵昺被大臣保护逃出临安。

公元1278年12月文天祥在海丰县五坡岭被俘,想通过吞龙脑自杀未果,被押至潮阳,见元将张弘范。

张弘范多次要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父母,还叫别人叛离父母,行吗?”

招降信文天祥未写一言,却写下了千古名篇《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张弘范看到文天祥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

公元1279年,张弘范对南宋残余势力建立的小朝廷发起总攻,强制要求文天祥随同。宋军全线溃败,史称“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结束,陆秀夫带着小皇帝赵昺及赵宋皇族八百余人集体跳海自尽,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大宋王朝宣告彻底灭亡。

南宋灭亡后,投降可享高官厚禄,文天祥为何选择在狱中吃苦?

身在元营的文天祥

身在元营的文天祥亲眼目睹小朝廷军民惨状,作诗云:“羯来南海上,人死乱如麻。腥浪拍心碎,飙风吹鬓华。”

文天祥被张弘范派人押送去燕京,路上八天没有吃饭,但却没有死。

宋廷已覆,南宋遗民缺乏一个精神领袖,这时候他明悟,此刻活着比死更有意义。

当时忽必烈多次搜寻有才能的南宋官员,王积翁说:“南宋人中没有谁比得上文天祥的。”

忽必烈下旨命王积翁去召文天祥,文天祥坚守平生志向,不肯当官。

文天祥在燕京被囚禁三年,牢房环境恶劣,而妻女皆在宫中为奴。

女儿柳娘向他哀求归降元朝,忽必烈许以宰相之位,如此软硬皆施下,文天祥表示决不妥协。

只需他轻轻点一下头,荣华富贵和家人团聚都唾手可得,但是他不能。

骨肉分离,身心摧残,他也是一个凡人,他也知道痛,但是他的气节不允许他妥协。

南宋灭亡后,投降可享高官厚禄,文天祥为何选择在狱中吃苦?

文天祥在狱中,将满腔热血,愤怒,正气,痛苦都化作了几百首诗,这些诗都是留给后世的精神财富。

1281年夏季,在暑气、腐气、秽气等七气的熏蒸中,文天祥慷慨挥毫,在牢中写就了千古流传、掷地有声的铿锵之作《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忽必烈知道文天祥一直不愿意屈服,也很佩服如此忠贞之士,于是想放了他。

有人觉得文天祥回去后又会进行抗元活动,结果还是没有释放他。

公元1282年,忽必烈觉得还是不应留下这个祸患,但还是不忍心,于是进行了最后一次试探。

「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一一《宋史·卷一百七十七》"

南宋灭亡后,投降可享高官厚禄,文天祥为何选择在狱中吃苦?

押赴刑场时,文天祥从容不迫,他已经完成了使命,民间仍有人在进行着抗争。

他问清南边的方位后,朝南数拜,随即被处死,终年四十七岁。

南方已尽是元土,文天祥拜的不是宋廷,拜的是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拜的是水深火热中的宋朝遗民。

面对烈士们,他敬佩一拜,面对遗民们,他惭愧一拜。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一司马迁。

如果他当日被俘前自杀成功,那么虽以身殉国,意义却不大。宋朝灭亡后,他活着却不屈服,仍是一盏照亮宋民的灯塔。

文天祥活着,只为证明宋民中也有着忠心赤胆之辈。一如当初率军勤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为唤醒民众。

被俘而不降,面对高官厚禄而不动心,身处囚牢而不惧,一面坚贞不屈的旗帜就这么在元大都竖了三年,他死后,这面旗帜继续在人们心中飘扬着...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