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众多古代名人名士中,陶渊明是一个很特殊的人,他超越了一般名士的范围,是一般的传统名士难以企及的梦想,陶渊明作为古代文人大夫一个特殊的精神寄托,在一些士大夫落魄失意的时候,通常会想到陶渊明,寄托自己的精神报复,从陶渊明的身上找到人生的真谛,并得到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1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人,东晋末年著名诗人、散文家。他的曾祖陶侃曾是八州都督,死后追封大司马。他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官至武昌太守,其父官至姿城太守,也许是血统原因,他的家人都是些不过分追逐名利之人,书香,门第出身的陶渊明,能言善文,其诗意境深远,洒脱自得。我们可从他的诗文中看出他的遭遇和性格。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在他的诗辞歌赋中,他尊重自己的意愿,采菊东篱,酒醉卧石,远离黑暗官场,观透荣辱死生,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充满了真情。正是这一份真,闪耀着自我的光辉,诠释着人性的可贵。
2陶渊明的玄学内蕴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个很黑暗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换句话说,脑子都不太正常,炼丹,崇玄,不拘一格,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个时期思想的活跃。魏晋南北朝,社会动乱不堪,没有合理的秩序,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传统的忠孝礼仪已受到很大的冲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魏晋玄学以老庄思想为根本,在人们的思想中逐渐占据主流的位置。魏晋玄学家觉得,“道”生万物,在每一件事物之中都有道的存在,为了追寻道,必须从世俗中脱颖而出,追求一种返璞之美,这就诞生了例如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的不穿衣裤的现象,魏晋时期的思想在现代看来,是一种偏激的,追求自我的思想。陶渊明不是正统的玄学名士,但是他却用自己的行动,亲近自然,用自己的田园生活来追求精神境界的自由,实现了一种以自然为核心的玄学人格,不受世俗所束缚,摆脱世俗的偏见。我们从“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去来兮辞序》)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对于自然有着一种怎么样的执着追求,希望达到一种物我一体的境界,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对于自己能够身处自然环境中,是多么的愉悦,他在山水,草屋,村落,树林得到自然的真谛,感受与自然相接触的美好,在每天平凡的生活中感悟人生的价值。在“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中,我们可以看出,陶渊明不是对于自然做作的亲近,而是对于自然是从心底里的喜爱,陶渊明用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后来的每一位文人名士,带给人精神的力量。
3陶渊明的人格魅力
陶渊明的才华不必多说,从小就透露出才子天赋,非常善于诗词歌赋,他所描写的时以农村生活的情况为多,对于自己的所见所悟描绘得比较多,田园的题材自然而言的是陶渊明主要所描写的内容,他所著的优秀作品往往透露出对于官场的厌恶,对于世俗纷争的疲倦之感,想要远离这种繁杂喧嚣的生活,不愿意卑躬屈膝,假以辞色待人,这也充分说明了陶渊明自身想要达到一种无争的境界,追求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是在他的诗词中,也有着一些消极的意味,例如生而无常,安于天命,不愿意拼搏,自暴自弃等等思想。他的诗词文字自然简朴,精炼简明,极具个人风格,据目前的记载,陶渊明应该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不拘一格,自然返真,重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巧妙融入自己的情感,托物言志,我们可以从陶渊明诗中看出陶渊明那种洒脱自由的风格,他的著作善于对景物进行渲染,包含了高深意境的同时,又含有玄学的哲理,但是不是他的所以诗文都是这种风格,也有例外,比如大气磅礴的《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等,说明陶渊明不止是有着恬然的思想,还有着磅礴大气的精神世界,将景物和情感完美融合。
我们都学过陶渊明的诗词,他所描写的景物通常会被人格化,比如青松、归鸟、白云等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但就是这些简单的常见的景物,充分象征这陶渊高洁求真的性格,我认为陶渊明心灵已经达到了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所以在他的世界中,我们看不见矛盾的存在,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所以他的诗词流露出来的就是毫不做作,真切自然的感情。他就如他向往的生活那样,过着平淡自我的人生,做着以为超脱凡尘的田园诗人,我们能感到他的那种快乐,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那种生命的真谛,他这种和谐的生活已达到完全自然的境地,没有一个人能超越过他。这种生之和谐产生了中国最伟大的诗歌。这种生之和谐产生了中国最伟大的诗歌。所以,我们读起诗歌来都是琅琅上口,流传千古的。读过他的诗的人都会把他的诗背下来,铭记在心。他的豁达将使我们受用一生。
总结:一千五百多年来,陶渊明以其平淡而深厚的不朽人格魅力影响了无数的仕途得意者和失意者,使他们有了精神上的寄托和灵魂上的归宿,并深深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创作,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