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从字面上我们也可以猜出这唐宋八大家肯定是有唐朝的也有宋朝的,时间我们很清楚了就是唐宋。那八大家到底是谁呐,唐宋什么最流行不外乎诗词,那这八大家会不会是指的那个时期文坛上八大文豪呐。
唐宋时代,产生了许多有名的作家,其中最著名的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文学史上把他们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1、韩愈,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韩昌黎集》四十八卷。
2、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他是古文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代表作有《永州八记》等。
3、欧阳修,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他的文章明畅简洁,丰满生动。他的《醉翁亭记》、《秋声赋》等相当出色。
4、王安石,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担任过宰相。他的政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中最为突出。
5、苏轼,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三苏”。苏轼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古文、诗、词都写得很好。苏洵和苏辙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不如苏轼。
6、曾巩,南丰(今江西南丰)人。他的散文结构严谨,风格朴实,语言简洁犀利,著作有《元丰类稿》。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究竟起于何时?据查,明初时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撰《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它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
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定。
唐宋八大家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说到这里我们就比较清楚了所谓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他们的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所以也称“唐宋散文八大家”,其文章不但震撼唐宋文坛, 而且是后世散文的楷模,炳彪于文学之林。
唐宋八大家顺口溜记忆法唐宋八大家(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为了让大家更好记住他们有个顺口溜:韩(韩愈)柳(柳宗元)加欧阳(欧阳修),三苏(苏轼、苏洵、苏辙)并曾(曾巩)王(王安石)。或者:欧阳修忘记(王安石)了曾经(曾巩)在韩国(韩愈)的一棵柳树下(柳宗元)吃三苏饼干(苏轼、苏洵、苏辙)。或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或者三苏(苏轼、苏洵、苏辙)王(王安石)曾(曾巩)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代表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 (唐)简介
韩愈 (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气势宏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简劲、逻辑严整、融会古今,无论是议论、叙事或抒情,都形成独特的风格,达到前人不曾达到的高度。
唐宋八大家韩愈代表作品: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唐)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代表作品: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江西永丰)人,自称庐陵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天圣进士,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 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代表作品: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4、唐宋八大家——“三苏”(宋)简介
苏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009年5月22日),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1066年5月21日),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
唐宋八大家苏洵代表作品: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轼(1037~1101)宋朝(北宋)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有多方面的创作才能,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独特,优异的成就,世人称为苏东坡。
唐宋八大家苏轼代表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唐宋八大家苏辙代表作品:
《春尽》
春风过尽百花空,燕坐笙萧起灭中。
树影连天开翠幕,鸟声入耳当歌童。
楞严十卷几回读,法酒三升是客同。
试问邻僧行乞在,何人闲暇似衰翁。
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5、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宋)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庆历二年(1042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的官吏。治平四年(1067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改革家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被列宁誉为是“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表作品: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唐宋八大家:曾巩(宋)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
唐宋八大家曾巩表作品: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原文地址: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唐宋八大家都不是状元
科考制度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途径,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一朝金榜题名时。诚然,但凡能在科考中脱颖而出的都必然是有真才实学的才子,不过也不是说只要你认真就能有成就。就拿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宋八大家来说,文采那必然是有的,但他们中竟无一人是正经八百的状元郎!
上千年的时间里面,并非历届状元都有清楚记载,也并非考取状元那一刻的风光就能保证此后生活中的顺风顺水。科举考状元更多是为入仕做官,而要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以政治家的身份留名,则需要比较特殊的时间和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那么多文人、政客,单纯以政绩闻名的政治家与文学家从数量上就不好比较。唐朝落第学子张继以一首《枫桥夜泊》留名千年,而那一年的状元无人记得。除了唐宋八大家之外,大名鼎鼎的罗贯中、蒲松龄、李时珍、徐霞客等,这些人其实都没有在科举中考取什么功名。
王维得状元靠公主提携
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但实际上,王维也是一名状元,不过,王维的这个状元却是“活动”而来的。唐朝的进士不好考,王维考试之前听说当朝名士张九皋也打算考试,并且拿到一封太平公主名义写的推荐信,呈给长安的主考官了。王维很担心自己在长安考试的名次,于是去找岐王想办法。
岐王让王维精心修饰一番后,带他到了九公主府,说是献酒乐。王维演奏了一曲哀切的《郁轮袍》,让本就对王维外貌心生好感的公主更加高兴。岐王趁机说,这是位书生,不仅通音律,而且诗作也无人能及。
公主更加惊异,当即要了王维的诗作品读,这一读更加吃惊,原来都是她平常爱读的诗,还以为是古人的佳作。公主马上请王维换上正装,坐到贵宾席,王维也大施个人魅力。
看时机成熟,岐王便漫不经心说明来意,公主也答应下来,愿意为王维的长安考区解头之名“尽量使劲”,回头,公主将京兆府主考官招到府中,让婢女传话,将解头换成王维。王维就这样当上解头,紧接着又在第二年春天的省试中被点成状元。
唐宋八大家都只是进士
唐宋八大家可谓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群文人之一。然而,在这群人中,除苏轼、苏辙兄弟二人的父亲苏洵没有科举功名,其余都是进士,而非状元。
苏轼、苏辙、曾巩都是嘉祐二年的进士。苏轼、苏辙两兄弟的才名,当时的考官之一欧阳修早有耳闻。据说,殿试时,苏轼的策论文章得到详定官梅尧臣的赞赏,并立即被呈荐给主考官。
欧阳修一气读过,又惊又喜,很想评为第一,但是转念一想,觉得文章很像曾巩写的,曾巩和欧阳修有师生之谊,为避嫌,欧阳修没有把苏轼的文章定为第一,苏轼也因此与状元擦肩而过。
或许有读者会问,殿试不是皇上定名次吗?实际上,考官会先对文章排一个序,呈前10本给皇上,皇上再确定是否要挪动名次。
由于唐宋两朝的科举制度略有差异,唐朝的进士需要经过吏部的考核才能做官,这考核也涵盖了公文、书法、言辞、长相等几个方面,据说韩愈考中进士后,却因为个子原因,等了十来年才开始做官。
陆游因秦桧未得功名
陆游的故事却有那么一丝唏嘘。陆游天性爱读书,自幼有“扫胡尘”、“清中原”的梦想。28岁时,陆游到临安参加考试,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参加了这次的考试。本来秦桧想授意主考官陈之茂让自己的孙子当第一,但是由于陆游的文章太好,陈之茂没有听从秦桧的安排。秦桧一怒之下,取掉了陆游的卷子,所以陆游不要说夺魁,连进士都不是。
不过,殿试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秦埙也没有得到状元,状元被另一位才子张孝祥夺得。后来宋孝宗登基,起用主战派,陆游才进入朝政。因为没有科举功名不好做官,当权派重新给陆游补了一个进士功名。
唐宋八大家里为什么没有李白、杜甫
李白创作的诗歌今存九百多首,他的诗充分表现了其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扬奋发的精神。李白多次以大鹏自比,他的诗歌题材多种多样,被誉为“诗仙”。
杜甫是唐由盛转衰时期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保留至今的诗作有一千四百余首,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他们在诗歌上的杰出成就,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可是他们居然双双未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中,而且从来没有人出来为他们抱不平,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唐宋八大家”根本不是从诗歌创作成就的角度评选的,而是对我国唐、宋两代八位著名散文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最初将这八位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是明朝初年朱右的《八先生文集》,后来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位唐宋作家的散文作品,明朝中期的古文家茅坤又对前两人编辑的书籍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中唐时期的韩愈。韩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向先秦与两汉时期的古文学习,借此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
他的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浪潮,压倒了当时盛行的骈文,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古文运动”。他们提出文章要以思想内容为第一,这是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他们还重视作家的品德修养,重视写真情实感,强调语言不要陈旧,也不要空泛的独创精神。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
到了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为主将的散文家极力推崇“韩柳”,掀起了新一轮的古文运动。他们一方面反对晚唐以来的不良文风,一方面提倡继承韩愈的道统和文统,强调 “文道统一”,“道”先于“文”的观点,写出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使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人们把唐代和宋代的两次古文运动称之为“唐宋古文运动”。
唐代古文运动的胜利,是我国散文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打垮了骈文的长期统治,开创了散文的新传统。韩愈、柳宗元不仅在理论上奠定了散文创作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创作实践上作出了典范。
他们不仅恢复了散文的历史地位,而且把散文的实用范围推广了,使散文在传统的著书立说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了表现自己的写景、抒情、言志的广阔园地。“古文运动”对宋、明、清三代以及现代的散文发展与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之首有三种种说法,主要是判断标准不同:
1、以时间先后顺序为标准,是唐朝中期——中唐的韩愈最早,所以他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这也是后世文学界认同人数相对较多的一种说法。
2、韩愈为唐宋古文运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应为八大家之首。一般来说按照时间排列这一说法没有争议,三、以在文坛的声誉为标准,应是号称“北宋文坛领袖”的欧阳修为八大家之首,因为北宋王安石、三苏等其他大家全部出自他的门下,所以我们就主要来看看说法二和说法三。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位优秀的散文作家,即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曾巩、王安石和苏氏父子。由于他们在古文创作上的杰出成就,明嘉靖间古文家唐顺之编《文编》一书,专门选录八家的作品;与唐顺之同属“唐宋派”的古文家茅坤,又在《文编》的基础上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一书,风行海内,“唐宋八大家”的名称遂由此产生。 以上所说的“古文”,是相对于唐宋之际盛行的“今文”或“时文”(即骈文)而来的。
韩愈曾说他“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答李翊书》),“三代两汉”之文就是“古文”,是唐宋古文家心仪的写作模范文本。文学史上,将唐宋两代古文家写作“古文”以取代骈文的这个创作思潮,称为“古文运动”。 “古文”和“骈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两种文体。“古文”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散行之文,通晓流畅,没有种种形式上的束缚;“骈文”是古代散文发展到魏晋之际的一个变化——通体对偶而且讲究声律。
骈文的兴起,是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形式上唯美化的一个趋势,唐宋古文家创作古文,反对骈文,也是一种文学审美发展变化的一个趋势。此涨彼消,兴衰替代,其间还包含有社会的、哲学的原因,但主要是两种文体的因革变化。 先秦至汉魏的散文,其文体都是散行的,句子长短伸缩变化,大体保持口头语言的随意性、灵活性的风貌。
魏晋之际,通体讲究对偶的文章逐渐形成,到齐梁间,受声律说的影响,文章不但通体对偶,还讲求四声的交错搭配,这就是骈文。自齐梁至唐,骈文盛行,几乎一切公私文翰,甚至学术文章都骈化了。 骈文的对偶和声律的美,反映了古代作家在散文形式美上的一种追求,而且也确实出现了一批优秀的骈文作家和声情兼美的作品。
但是,骈文的弊端也很多,主要是它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和由此导致的内容与形式的脱离,不但远离了社会人生,也远离了作家的真情实感。另外,因为对偶和声韵的追求,骈文的语言也难免陈陈相因、了无生气。于是,一批有识见的作家开始倡古文、反骈文,其中以中唐时的韩愈和柳宗元成就最大。
韩愈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古文理论的完整而明晰。他说“修其辞以明其道”(《争臣论》),把古文写作与儒学、道德、政治和教化联系起来,以纠正骈文写作的远离社会人生。表面上看,“修辞明道”相对于魏晋南北朝以来文学的自觉是个倒退,其实不尽然,因为当中唐之际,藩镇林立,佛道盛行,社会的弊病很多,要让文学与社会脱离是不现实的。
另外,韩愈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不平则鸣”(《送孟东野序》)的口号,也就是说,“修辞明道”的实质,不但要将古文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还要言之有物,使散文成为抒发个人或群体生活困顿、悲哀、感愤的工具,“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同上)。在散文语言的除旧创新上,韩愈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他说:“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为了追求语言的创新,他有时到了“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同上)的痴迷程度。
韩愈的又一贡献即在于他的创作实践。他写了大量优美晓畅的古文,在前代优秀散文之后,为后世读者树立了良好的揣摩学习的样板。韩愈的散文,多属应用文,但他尽可能将这些非文学的实用文写得富于文学性,诸如书启、墓志、记、序、哀祭……,他都尽可能写得有气势,有创新,有真情实感,为了增强古文的可读性,他常常把史传文学、传奇小说的叙事、描写功能移入古文中,使实用文体具有抒情之美、叙事描写之美,饶有“纯文学之情趣风神”(钱穆语)。
至于在语言方面的创造生新,则更是不胜枚举了。 由此可见,韩愈排在八大家之首,并不是因为唐在宋之首,而在于上面所产述的他为唐宋古文运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唐宋八大家之首是谁说法:唐宋八大家之首欧阳修欧阳修是杰出的应用文章家。他一生著述颇丰,《欧阳修全集》(中国书店1986年版。本文所引欧文皆出此集)有文章2651篇,应用文2619篇,可见他的文章写作主要是应用文写作;还撰有《新五代史》74卷,《新唐书》75卷。他不仅应用文写作颇有建树,而且对应用文理论贡献也很大,创立应用文概念。北宋的欧阳修在《辞副枢密与两府书》中云,嘉祐五年十一月奉制命授枢密副使,“学为应用之文”。
这里的应用文是指公文文体,他在同一年的《免进五代史状》中自述为得功各事无用之时文,得功名后,“不忍忘其素习,时有妄作,皆应用文字”。“文字”即文章。这里的应用文指实用文章。可见,欧阳修是从文体形式、实用性质两方面来明确应用文概念的,他已把应用文当作独立的文章体裁。
构筑了应用文理论的大体框架。如上所述,他认为应用文的性质是实用的。他赞扬苏洵的应用文章“实有用之言”(《荐布衣苏洵状》),黄校书策论“中於时病而不为空言”(《与黄校书论文章书》)。欧阳修关于应用文的实用性质是很明确的。他认为应用文的特点有三。一是真实。欧阳修认为写史要“立传纪实”(《进新修唐书表》)。
他还认为诏令“必须合於物议,下悦民情”(《论慎出诏令札子》),用当今的语言来表述,就是要与实际相符。欧阳修主张应用文真实,一是为了应用,二是为了传於后世。二是简洁质朴。欧阳修主张应用文应合大体、文体、语体,其理论已相当精深。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菱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此外,欧阳修还打破了赋体的严格的格律形式,写了一些文赋,他的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与苏轼的《赤壁赋》先后媲美,千载传诵。
无论谁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都好,只能说明我们评价的依据或是角度不同,但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无疑代表了那个时代最高的成就,他们的散文各具特点,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散文有巨大的的影响他们都是当时文坛上的文豪。
END!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哪八位_唐宋八大家分别有谁?
国学文化精读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唐宋八大家从字面上我们也可以猜出这唐宋八大家肯定是有唐朝的也有宋朝的,时间我们很清楚了就是唐宋。那八大家到底是谁呐,唐宋什么最流行不外乎诗
-
唐宋八大家记忆口诀_唐宋八大家有哪八个
谢谢邀请,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朝的柳宗元、韩愈和宋朝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这是八颗闪烁在唐宋两个不同维度和时间的夜空中的文曲
-
唐宋八大家的代表诗作_唐宋八大家之一有
不用逐一介绍,想必各位也都知道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八个人。 据查,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文集》,八
-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哪八个人_历史上的唐宋八大家他们分别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朝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八位著名散文家的合称。 关于这八个人,很多人的常规印象都是文采飞扬的文学家,
-
唐宋八大家记忆顺口溜_唐宋八大家排名顺序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 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为什么没有李白和杜甫_李白杜甫不是唐宋八大家吗
在中国若说古诗词,莫过于唐诗宋词,古诗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出了最高的意境,用最短的句子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心境! 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最著名的唐宋八大家指的都是谁,他们的代表作分
-
唐宋八大家是哪方面的成就_唐宋八大家的文化主张是
中国有没有像欧洲那样的“文艺复兴”运动?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在唐宋时期,一场古文运动的兴起,却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而站 在这场“古文运动”风口浪尖的八个人,被后世
-
唐宋八大家是什么_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宋()八大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文人墨客数之不尽,能在如此众多的骚客诗人中留名千古的,都是万里挑一的大诗人,大文豪。下面,我们来讲讲中国文学中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希望能帮助大家
-
与桃李满天下意思相同的话_桃李满天下中的桃李指的是
今天我们形容老师教的学生有出息就会用到一个词,叫做“桃李满天下”。虽然今天的社会对于这个教师这个群体并不都是正面评价的印象,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这个古老的职业永远都不
-
唐宋八大家是谁提出的_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合称。最早见于明初朱右编的《八先生文集》。 八位文学家并提,是因为他们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唐宋八大家的来历_唐宋八大家是以什么出名
“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唐宋时期的八个有杰出成就的散文作家的合称。他们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最初将这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成集
-
关于唐宋八大家的资料_唐宋八大家是怎么形成的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