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在隋朝的废墟上,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起了唐朝,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一个高度繁荣、鼎盛的时期。可悲的是,经历了花团锦簇、烈火烹油般的极盛之后,唐朝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公元907年,唐亡,从此开始了“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60年,宋朝建立。公元979年,“十国”中的最后一个政权北汉为宋所灭,“五代十国”的历史落下了帷幕。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只是个匆匆过客,本身并没有、也不可能有大的建树、形成鲜明的特色,但它在南北文风的融合方面,却起了先行的作用。它提供了将“宫商发越”的江左文风和“词义贞刚”的河朔作派结合起来的契机(魏徵《隋书•文学传序》),虽然这种融合的完美要到唐代才能实现。隋朝主要的作家有卢思道、薛道衡、杨素、杨广等人。卢思道有代表作《从军行》等,薛道衡有《人日思归》等,杨素有《出塞》等,杨广有《饮马长城窟》等。可以看得出来,隋朝的边塞诗成果比较突出。
隋唐五代文学的重点,显然是在唐代。
唐代是文学全面丰收的时期。无论是传统的体裁——诗歌、散文,还是新生的文体——传奇和词,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尤其是诗,达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颠峰。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共收诗歌48900多首,作者2200多人。其中既有李白、杜甫这样的艺术巨匠,也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李贺、李商隐、杜牧等风格各异、独领风骚的优秀诗人。唐诗流派纷呈,既有以平淡恬静见长的山水田园诗派,又有豪迈慷慨的边塞诗派。既有元稹、白居易的通俗平易,又有韩愈、孟郊的奇险怪僻。唐诗反映了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也吟唱了秋风残照的衰世之音。总之,唐诗反映生活的深度、广度,及其在艺术上的造诣,都远远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时代。
唐代散文名家辈出,《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它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中唐(766年—835年)。韩愈和柳宗元鉴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在前代古文家努力的基础上,发起了古文运动,将文体文风的改革同当时的政治革新联系起来,提倡文以明道,创立了一种自由流畅的文体,推翻了数百年来骈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它标志着古代散文发展史上新阶段的开始。晚唐的陆龟蒙、罗隐、皮日休等小品文作家,以犀利的文笔,抨击时弊,针砭现实,给晚唐文坛添上了一抹亮色。
中唐时期,传奇小说的创作达到了高峰,掀开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篇章。唐代作家接受了史传、六朝志怪、杂传、俗讲、佛道文学等多方面的影响,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小说,产生了一大批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的优秀作品,如《霍小玉传》《莺莺传》《枕中记》等。据不完全统计,保存至今的唐人小说,还有两百多种。它们在揭示人性的复杂、展示人的精神风采、剖析生活的真谛方面,表现出了为其他文体所不能替代的优越性。
当唐代社会渐渐走向式微的时候,文苑中却绽开了一朵虽然娇小却显示了旺盛生命力的花朵,那就是词。词是一种合乐的新诗体,随着都市经济的繁荣,音乐的发达,词得到迅速的发展。以晚唐的温庭筠、韦庄,五代的李璟、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花间词人和南唐词人,是词坛开风气之先的有功之臣。他们对宋词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代文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建国之初的统治者,以史为鉴,采取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缓和矛盾、改善农民处境、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从贞观到开元的一百多年间,社会经济基本上保持上升的态势。杜甫《忆昔》记开元的盛况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一直令后人追慕不已。国力的强大,促进了文化的全面繁荣。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唐朝和西域、中亚、印度等国在经济、文化方面,都有密切的交往。唐代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一向采取比较开放的政策,广泛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允许儒、释、道各种思想共存。思想文化的活跃、学术风气的相对自由,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广、文学风格、流派的创立,对于新的文学样式的孕育和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唐代统治者进一步完善隋朝开始的开科取士制度,更大力度地打破了士族把持政权的局面,各阶层知识分子在科举之外,还有接受征辟、参加幕府的机会,所以大部分知识分子都目光远大,意气风发,个性舒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这些发自内心的诗句,无不表现了这个时代士子积极入世、奋发有为的愿望。他们有对远大理想的憧憬,有改造现实的要求,有因理想和现实的不可调和而产生的深切愤懑。这种激昂慷慨、欲有所作为的精神,成为唐代文学的主旋律之一。
唐代文人因为参加科举考试或进入幕府的需要,多有仗剑远游,负笈求学,或结交名公巨卿的经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对他们生活方式极准确的概括。漫游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阅历,包括对边塞、都市各种生活领域的真实体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因此,唐代社会生活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全方位的、深刻的反映,而唐代文学也因此具有了浓郁、鲜活的时代气息、烙上了深刻的生活印迹。
唐代文学的发达,还由于文学自身的原因。中国文学发展到唐代,已经走过了近两千年的历史,以诗歌来说,《诗经》、《楚辞》、汉赋、“古诗十九首”、汉乐府、“三曹父子”、“建安七子”、六朝诗歌,都为唐代诗人铺垫了丰厚的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各种经验。就诗歌体裁而言,到唐代:“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不备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唐代作家既有前辈诗人长期积淀的各种经验可供参考,又有全社会从上而下认可鼓励的创作环境,写作诗歌、研讨诗艺,成了全社会的风尚,因此,大唐能够成为泱泱诗国,而唐诗能够成为中国诗歌最美的典型,达到了令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唐代文学既是对在它之前的一切文学创作经验的总结、提升,又为以后的文学发展作了准备,所以,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简述隋唐五代的文学特点_隋唐五代文学ppt
公元618年,在隋朝的废墟上,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起了唐朝,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中一个高度繁荣、鼎盛的时期。可悲的是,经历了花团锦簇、烈火烹油般的极盛之后,唐朝不可避免地走
-
王昌龄七言绝句七十五首_王昌龄的七绝与李白齐名被世人誉为什么
《唐诗三百首》里在七言绝句的目录下,收录作品最多的诗人您知道是谁吗?不是李白、杜甫,也不是“七绝圣手”的王昌龄,而是被成为“小李杜”之一的杜牧,那么在蘅塘退士的眼里,杜
-
想了解古代应该看什么书_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来自甘肃陇西的包建强老师是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副所长,《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副主编。兼中国南戏学会理事、甘肃省古代文学学会理事、甘肃
-
品味唐诗宋词_古今经典诗词
历史上的唐朝繁荣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唐朝文化亦繁荣异常,引得四方来朝。“唐诗”成了一个固有名词,与“宋词”并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后
-
隋朝的军事实力有多强_隋朝总兵力
隋朝末年,诸侯并起,在这烽火硝烟的战乱年间,中原大地上相继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军阀,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攻伐。今天就来对这些军阀势力依次进行排名。 我们知道,隋朝末年群雄争霸的获
-
瓦岗军将领排名_隋末隋朝名将
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队伍。早在大业七年(611年),东郡韦城县(今河南滑县)人翟让因畏罪逃亡到瓦岗寨(今滑县南),继而聚众起事。不久后,同郡的王伯当、单雄信、
-
隋朝末期的农民起义_隋朝末年三支比较强大的起义军是
瓦岗军起义是隋朝末年最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从611年到618年瓦岗起义军在中国的大地上轰轰烈烈,浴血奋战了八年之久,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在当时直接威胁到了隋朝腐败的统治,并
-
王维是盛唐诗人吗_王维唐朝著名什么诗人
王维被后人称为诗佛,这不仅仅因为精通佛学,更多的是对王维诗歌的尊敬与称赞,也体现了王维在诗坛的地位。佛学、诗歌放在一边先不讲,王维还是唐朝有名的书画家,曾被苏轼评价为画
-
王昌龄的古诗有哪几首_王昌龄的古诗大全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
-
李白代表诗作有_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
诗仙李白一生创作的1044首诗歌中,有320首是写明月的。太白诗集中每逢夜晚,皆有明月相伴。李白不仅写明月之美,还抒明月之情。其实除了李白边塞诗人王昌龄,对边关的明月情有独钟。
-
王昌龄四大边塞诗人_王昌龄他是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什么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此诗首两句写景,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