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一文作者是( ),是 ( )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攥的( ),是我国最大的一部( )体通史。
2、解释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 (3)蒙辞以军中多务 (4)及鲁肃过寻阳 (5)权谓吕蒙曰 (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7)孰若孤 (8)蒙乃始就学 (9)卿今者才略(10)见往事耳 (11)非复吴下阿蒙 (12)即更刮目相待 (1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4)肃遂拜蒙母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所表示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根据语段内容回答。
(1)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什么?
(2)孙权从哪三个方面来劝吕蒙学习的?
(3)鲁肃“大惊”与“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什么神态?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鲁肃赞美吕蒙学有成效的话,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手法?
(5)吕蒙的答话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显示出他怎样的神态?
(6)“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7. 吕蒙由不学到学有所成,这个过程给你什么启发?
8.学了本文以后,你觉得孙权的劝说艺术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孙权劝学古文阅读题及答案_孙权劝学文言知识
《孙权劝学》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东吴 三国_三国东吴孙琳
历史故事008---东吴孙权 孙权 ,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1岁,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葬于蒋陵。孙权自200年继位吴侯统领江东到逝世为止,前后共52年
-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及注释_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的注释
一、原文呈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
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的注释_孙权劝学七年级课本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七年级下册课文孙权劝学_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ppt课件
4 孙权劝学 精彩开篇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
-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原文翻译_孙权劝学《资治通鉴》的意思
孙 权 劝 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
七下语文孙权劝学课文_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
戳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 年 时 初中《语文》第二册 2001版 作者简介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
-
《孙权劝学》选自_孙权劝学解析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课文解析 整体把握 本文是根据史书改写的。因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本文根据从略的原则对有关记载进行改
-
内力的境界_修心三大境界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这个成语的主角是三国名将吕蒙。吕蒙的人生高光时刻,可能就是“白衣渡江”,智擒关羽了。 年少时的吕蒙以勇武著称,甚至有些暴戾,后来因为果敢有胆,屡获军
-
吴秀波玩过的演员_吴秀波身高体重
霍青成功塑造了新《三国》中的鲁肃、电影《辛亥革命》中的谭人凤、《刀尖上行走》中的日本特务川岛野夫等等40余部影视剧作,是稳扎稳打、被业内称赞为是极其用功、极具潜质、极其低调
-
王实甫《西厢记》的故事源于于唐代元稹的传奇( )_王实甫的西厢记中的女主角是
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以一句“愿天下有情人都终成眷属”备受后人瞩目,崔莺莺和张生突破封建家长束缚的爱情故事让人心动。在感慨爱情故事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忽略这个故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