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
孙武即孙子,有著作《孙子兵法》,此书世界闻名。
孙膑是春秋时期孙武的后人。孙武的后代三国时又出了孙坚、孙策、孙权。
孙膑的同学兼好友庞涓辅佐魏惠王,做了将军,派人请孙膑来魏国,后来妒忌孙膑,想办法陷害孙膑,给他用了膑刑,即去掉膝盖骨的残酷刑罚,所以后来人们叫他孙膑。
孙膑逃离魏国,到了齐国,被齐威王重用,做了齐国将军田忌的军师,设奇计两次大败魏军,并在马陵射死庞涓,报了陷害之仇。
最早明确记载孙膑著有兵法的是《史记》。《汉书·艺文志》把它与《吴孙子兵法》并列,著录《齐孙子》(即《孙膑兵法》)八十九篇、图四卷。
据考证,《孙膑兵法》的散失大概在东汉以后、唐代以前。《魏武帝注孙子》提到了“孙膑曰:兵恐不投之于死地也”,唐代之后就没有人引用《孙膑兵法》了。
所以宋代《武经七书》包括《孙子兵法》,但不包括《孙膑兵法》。
从宋代开始,很多学者怀疑《孙膑兵法》并不存在,或者认为《孙子兵法》是孙膑著的,而不是孙武。
幸运的是,1972年2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齐孙子》,这使失传已久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可惜的是,竹简本已经残缺不全,很多字缺失。
竹简本经过认真整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的十五篇,包括《禽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下编还不能确定是否属于《齐孙子》。竹简本篇数远远少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本。
虽然如此,竹简本至少证明《孙膑兵法》确实存在。据此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中明确地说,战争是为了给社会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但是,和平依靠空口说教是行不通的,所以才要用战争的手段。然而,战争并不是可以经常使用的。战胜固然可以存亡国,而一旦战败,则会危社稷。所以,对待战争不可不察,要慎之又慎。喜好战争的国家一定会灭亡。孙膑的这种战争观显然比另一部古代兵书《司马法》所说的以战止战的思想更加深刻。
《孙膑兵法》是战国时期战争实践的理论总结,继承了前辈的优秀成果,又进行了独特的发挥创造,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欢迎关注长河落日圆读史 原创版权,侵权必究
本文转自长河落日圆读史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