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感叹自己命运多舛,生活波折不断的时候,不妨看看苏东坡,这一个在历史上总是漂泊不定的人,成了“命运多变”的代名词。
苏轼可谓是一个传奇,他精通书画,文采斐然,他的文笔被广为流传。在当时,苏轼在文坛的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一线明星,非常受人尊捧。所到之处都有人请求留下笔墨。
正是这样一个颗历史长河中的巨星,他自己的人生历程,却经历着不一样的酸甜苦辣。总有人说,人生是三起三落活到老,对于苏轼的人生来说,“寂寥”与“孤独”贯穿了他的一生。
苏轼的一生波折不断,从最初的年少得志到后来的中年落寞,无不印证着他被命运捉弄的过程。
金榜题名的意气风发
对于很多人来说,二十出头的年纪,也是刚步入社会的一个年龄,还是初出茅庐的一个小伙子,但是对于苏轼来说,已经成了自己意气风发的一个起点,也可以说是苏轼命运挫折的起点。
二十出头的时候,由自己的父亲苏洵带领,和自己的弟弟一起进京赶考,经过贵人欧阳修的指点,参加了制科考试。
苏轼在这一次考试之中,倾尽平生所学,把自己个人的才华和文笔释放于笔端,写成了优美的华章。其中文采洋洋洒洒,痛快淋漓,写下的《邢赏忠厚之至论》,更是让很多主考官连声称赞,并且被争相阅读。
据说欧阳修看到苏轼考试所写的这一篇文章,大家赞叹,又惊又喜。惊叹竟有人能写出如此深刻和文采俱佳的文章,完全符合他所要求的方向,文采也是生动活泼。
于是欧阳修对苏轼大加赞赏,说到:“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后来苏轼又过五关斩六将,经历了殿试,由仁宗皇帝亲自主持,并且旗开得胜。苏轼兄弟二人,一经放榜,两人名字赫然在目,便有了人生中的金榜题名。
人生的悲欢离合
苏轼的一生可谓都是波折不断,最初让苏轼感觉到人生苦短,并且亲身感受到生死离别的,是苏轼的父亲,母亲以及妻子的相继离去。
就在苏轼父子三人忙于在京城考试的时候,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苏轼的母亲程夫人,于四月初八去世。
噩耗传来的时候,让苏轼父子三人毫无半年准备,急忙打点行李回故乡奔丧。
苏轼的母亲是当地的千金大小姐,下嫁苏家的时候,并不嫌弃苏家家境贫寒,维持着这个家庭的所有劳作。辗转多年之后,听到她去世的消息,苏轼的父亲回顾着与她结婚的二十余年,才发现自己头顶的一片天已经塌了。此时对于苏轼来说,自然也是痛苦万分。
也就在前后三十余年的时间里面,苏轼一共失去了八位亲人,有生病的,有自然而亡的,而他的妻子王弗之死,对于他来说也是极其悲痛的一件事情。
苏轼的妻子是在27岁的时候离世,她的儿子也仅有6岁左右。
苏轼的感受与父亲如出一辙,妻子年纪轻轻离去,身为家人是何等的不幸,更不幸的是王弗去世11个月之后,父亲苏洵也在四月的时候病故,享年58岁。
后来十年之后,苏轼人在密州任职,梦里面见到王弗,醒来之后提笔写下了名留千古的《江城子》,来怀念亡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逃离京师,仕途生涯的奔波流离
苏轼从最初金榜题名的意气风发,到为官十年的艰苦付出,整整十年时间一直在凤翔任职,在这一段时间,苏轼兢兢业业,刻苦勤勉,对于很多事情都有着独有的一个功绩。
但是正如同很多人所形容,苏轼一生所悲惨的原因,并非是因为自己的过失,而是因为朝廷乱局的影响,导致自己成为时代乱象的傀儡。
在王安石变法的实事件中,苏轼作为一个保守派,不断指责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众人等,这也为他的仕途祸端埋下了隐患。王安石的手下一直有除去他的决心,只是苦于抓不到把柄,所以他们决定用卑劣的手段,以莫须有的罪名,除去对新政不利的苏轼。
在司马光离开朝廷之后,以王安石为代表的一众人等,率先弹劾苏轼,污蔑苏轼有贩卖私盐的事实。苏轼听了之后心情无比的郁闷,遭受了不白之冤,这个时候他才真正领略到了朝廷的险恶。
苏轼曾经有豪情万丈,但是在朝廷的乱局之中,并未建立一个能够施展自己抱负的局面。
在朝廷任职的十年时光恍如烟云,后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苏轼请求外调,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苏轼经历了人生仕途上的第一次低谷。
苏轼内心有着报效朝廷的壮志,但是因为个性耿直,激情有余,理性不足,让自己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
让人生跌入谷底的“乌台诗案”
在神宗熙宁四年,苏轼开始了外调的生活,在此后七八余年时间,苏轼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等很多地方辗转迁徙,过着颠沛流离的在外任职生活。
苏轼近些年,在很多地方的政绩虽然说不是特别显著,但是也有许多过人之处。从密州的蝗虫灾害,到徐州的水灾,以及维护地方治安,打击盗贼惯犯。苏轼所到之处,也都受当地百姓的称赞。
即便苏轼如此努力的为朝廷效命,但是还是免不了沦为朝廷斗争的傀儡。即便是自己身在朝廷之外,仍然被卷入纷争之中。也就是在这一次,苏轼经历了人生最悲惨的时刻“乌台诗案”。
在元丰二年的时候,由李定为首,对苏轼进行了连番的弹劾,其中的预谋显而易见。表面针对的是苏轼,但是真正的原因,是为了打击苏轼所站立的保守派。
也就是在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的时候,朝廷派遣一干人等到苏轼上任的湖州进行逮捕。
被关押期间,苏轼在狱中受审,精神和肉体遭受前所未有的痛苦,让他不堪忍受,一度想到以自杀以求解脱。
甚至写了两首诗作为遗言,托狱中的狱卒,送给自己的弟弟。后来苏轼才明白,这帮小人就是想致自己于死地,无论如何,这一次恐怕都在劫难逃,加上无休止的折磨,让他不堪忍受,只好一一招供。
苏轼这个时候,已经知道自己凶多吉少,抱着必死的决心,把自己的后事也安排妥当。
苏轼的重见光明
人生既然有低谷,那就一定会有重见光明的那一天。
苏轼在“乌台诗案”告一段落之后,宣判出狱,也就是在熙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的时候出狱,距离被抓共有四个月十二天。对于苏轼来说,这就是人生低谷,不亚于十年之久。
苏轼出狱之后,带着自己的儿子协同家眷二十余口,赴任黄州。
最初刚到黄州的苏轼,精神上是孤独无依的,因为少了许多朋友,相当苦闷和难过。经过一两年的适应和调整之后,依然过上了幸福快乐的安稳生活。
在田间享受着清新的风光,朋友的日渐增多,也与他们打成一片,逐渐有了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感觉。
经历了“乌台诗案”的人生低谷之后,苏轼对于仕途的追求淡泊了许多,一心只想隐居,过着一种潇洒淡然的人生。
在黄州,苏轼与当地人民接下了深情友谊,这一段时间,苏轼在此耕种,读书,交友,写作。在田地里洒下了汗水,在雪堂留下了友情,在赤壁写下了才华。黄州见证了诗人苏轼的苦难,也经历了东坡居士的蜕变,苏轼在此这一段时间,化痛苦为欢乐,化悲伤为动力,化孤独为诗词。
黄州或许也算是苏轼人生蜕变的一个见证,没有黄州就没有苏轼的艺术力度,没有黄州就没有苏轼的沉稳。
正是因为几年的蛰伏,后来在朝廷的政策变化之中,苏轼被重新提拔。
在元年9月的时候,苏轼以火箭般的升迁速度被重新启用,这个时候苏轼已经56岁,算是迎来他人生的又一次高峰。
纵然苏轼的一生是精彩纷呈的,但是大多数人评价苏轼的时候,都会用“孤独”和“寂寥”两个字来形容。
苏轼的一生因为孤独而精彩,因为寂寥而实现了自我的救赎,在无尽的寂寥之中,对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和反省,在无数孤独的时刻,放下了对于名利的追求。
从最初追求荣华的仕途生涯,到最后看淡岁月的沧桑,才真正让苏轼走向了伟大的新起点,成为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文学巨星。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谁与黄庭坚苏轼蔡襄并称为书法宋四家_苏轼和黄庭坚被称为什么
文/主任 水浒中的宋徽宗,是一个让人大跌眼镜这么一个人,不好好工作,天天出宫来谈情说爱,不理国家朝政,天天就知道舞文弄墨,把国家弄得一塌糊涂,自己却弄得很爽,不断精通花鸟欣
-
苏轼唯美的诗_苏轼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当一个人感叹自己命运多舛,生活波折不断的时候,不妨看看苏东坡,这一个在历史上总是漂泊不定的人,成了“命运多变”的代名词。 苏轼可谓是一个传奇,他精通书画,文采斐然,他的文
-
苏轼词《卜算子》全文_卜算子苏轼鉴赏600字
宋·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书法作品为自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
-
苏轼词20首_苏轼的词十首
作者简介 苏东坡画像 苏轼(1037年—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
-
苏小妹简介及作品_历史上真的有苏小妹这个人吗
文/煮酒君 苏小妹,多认为她是苏轼的妹妹,正史未载其名,野史称其名“轸”。苏小妹在当时颇具才名,民间盛传她是秦观的妻子,有诸多传奇故事传世。 “苏小妹”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无
-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的古诗_宋词青玉案辛弃疾
宋·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书法作品为自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欲过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
-
江城子苏轼理解性默写_苏轼的江城子是一首什么诗
说起陶渊明,我相信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陶渊明,似乎已经不单单是个诗人了,而成为了后世许许多多人所仰慕的一种文化符号。许多大诗人、大词人都写过关于陶渊明的诗词文章,苏轼
-
苏小妹和苏轼什么关系_秦观是苏轼的得意门生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妹妹,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有人说苏小妹并非真人,但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又确有其人,且有一些趣事在民间流传。关于苏小妹是否存在,宋词君暂时不去讨论,先来看下
-
表现苏轼豁达的人生观的句子有( )_苏轼表达旷达胸襟的诗词
读《苏轼文集》,我才真正了解到了苏轼包罗万象的学问。 苏轼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中涌现出的无数英才中少有的全才和通才。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知道他是豪放派诗人
-
苏洵有几个儿子分别叫什么_苏洵的兄弟是谁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苏轼的父亲——苏洵。苏洵广为大家所知,其实主要不是因为唐宋八大家,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培养了两个非常杰出的儿子。 苏洵 苏洵非常注重培养自己的两个儿子
-
苏东坡笔记_苏东坡传第二十一章赏析
读《苏东坡文集》札记两则 其一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可知苏轼首崇庄子,盖少年时所
-
岁寒三友是什么词语_岁寒三友原文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松、竹、梅三君子,俱迎寒而立,傲骨铮铮,素有“岁寒三友”之雅称。 【松】 “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