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和连横是战国中期贯穿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间的博弈策略,苏秦和张仪更是将合纵与连横的艺术修炼到炉火纯青,以至于直接左右了当时天下的格局和历史的走向。我们知道战国的乱世是以秦国扫灭六国统一天下而告终的,张仪主导的连横也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但是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连横能击败合纵呢?”
一、合纵连横的历史背景
合纵和连横简称纵横,是战国时期一系列军事、外交策略的总称,崇尚并推广这一学说的人又被称作“纵横家”,而要说起纵横家的代表人物,那就非苏秦和张仪莫属了。实际上苏秦和张仪都出于鬼谷子的门下,是同门师兄弟,张仪入师门更早,学艺更精,连苏秦都自认为不如张仪。
但率先在政治上闯出名堂的却是苏秦,苏秦的最初目的地是秦国,但此时提倡改革的秦孝公已死,商鞅被车裂,即位的秦惠文王并不认可苏秦的政治主张。为了实现心中的政治理想,苏秦决定游说六国联合攻秦,他先后辗转于赵、燕、韩、魏、齐、楚六国,每见国君必慷慨陈词、分析利弊,用缜密的思维和雄辩的口才促成了六国联合,苏秦更是一人独挂六国相印,一时间风头无两。
《史记·苏秦列传》记载:“於是六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张仪走的则是另一条道路,他不像苏秦那样游走于东方六国之间,而是抱定一个国家、一个君王,一条路走到底。张仪的策略归纳起来就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他力主用恩威并施的手段从内部分化六国的松散联盟,从而达到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效果,事实证明他确实取得了成功。
二、为什么连横最终击败了合纵
秦国之所以能击败六国统一天下,背后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这里面既有秦国自身实力强大的原因,又有六国间相互掣肘的原因。但无论如何,秦国统一天下的趋势是必然的,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分析连横最终击败合纵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01 秦国国力强大,六国都畏惧秦国
秦国的先祖早先因给周孝王养马有功而封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秦国都被中原各国视作蛮夷,是文明礼教未开化之地。但是野蛮生长的秦国却渐渐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直至秦孝公商鞅变法后,秦国已成为战国时期名副其实的强国,尤其是商鞅采取的一系列针对军事和生产的改革措施,为秦国之后的进一步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到了秦惠文王这一代,秦国俨然成为了各诸侯国中的翘楚,秦国的军队被称为“虎狼之师”,所到之处各国无不望风披靡。
《商君书》记载:“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
所以经常会看到战场上秦国士兵一手提着敌人的首级,一手捆着敌军的俘虏,场面十分壮观。而最让东方六国胆寒的是秦国表现出来的肃杀的气场和咄咄逼人的气势,这种从精神层面的压制是渗透在当时各国人们心中的,以至于东方六国甚至到了谈“秦”色变的地步,这种深入骨髓的恐惧就好比一层阴影笼罩在六国上空,长时间不能消散。
02 六国之间心思各异、各怀鬼胎,无法形成合力
秦国的强大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则是六国之间并不团结,也无法形成合力。从春秋到战国,周朝的各诸侯国通过连年的攻伐战争,已从众多大小不一的多国并立,演进到七雄争霸的格局,经过无数次的大浪淘沙,能在当时的天下占据一席之地的都是久经考验的国家。我们通过当时各国能动员的兵力总数就能看到,东方六国加起来能动员的总兵力比秦国的五倍还多,即使是兵力最少的两个国家联合,在兵力上也要胜过秦国,可怎么就不能联起手来一举将秦国消灭呢?
其实各国当然明白联合起来能打败秦国的道理,但谁都不愿意自己成为联盟中的牺牲品。试想一下,既然是联盟就要分清主次,明确先后顺序,可能行军调度、战场指挥也要统一安排,那么哪个国家打前阵?哪个国家作为主攻?哪个国家殿后?这都是问题。即使胜利了,战果如何分配才能保证公平?怎么保证秦国被灭后不会又诞生一个强大的国家把自己灭了?这些问题如果从东方六国自身的角度去理解,就变得合理了。正是大家都以各自的“本位主义”为出发点,导致各国之间貌合神离、各怀鬼胎,因此产生了“朝秦暮楚”“左右摇摆”的现象。而秦国正是利用六国间并不稳固的合作关系,达到依次分化、各个击破的战略目标的。
03 秦国地理条件好,具备先天的战略优势
我们看战国中后期的各国版图就会发现,秦国的地理条件异常优越,具有无可比拟的先天战略优势。首先,秦国地处关中,从西向东居高临下,在军事战略上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其次,关中平原沃野千里,为秦国提供丰厚的粮食储备和战略资源。再次,秦国所处的位置易守难攻,由于有函谷关这条天然屏障,秦国既可以关起门来养精蓄锐以待时机,又可以在时机成熟时打开大门向东攻伐而不必担心有后顾之忧。这和所处四战之地的赵、魏、韩以及无险可守的齐、楚、燕相比简直是一块宝地。
地缘优势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有多大?这从近代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就能找到答案。美国地处太平洋东岸,远离欧亚主战场,得以避开各国之间的相互争斗,而自身地理条件又十分优越,可以远离纷争发展生产并坐收渔翁之利。于是在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强国纷纷元气大伤,而大洋另一端的美国则借此机会成为了新的世界霸主。秦国的情况和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情况何其相似,同样远离传统的核心区域,同样是历史较短的新贵,最后都取得了成功。区别在于秦国最终实现了全国的统一,而美国由于处于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近代社会,当然无法吞并其他国家,但也因此一跃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并一直延续至今。
三、合纵连横给我们的启示
时至今日,远古战场上的硝烟早已散尽,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也成为了历史,但是回过头来我们却发现,这一距今2000多年的博弈思想仍然对我们所处的世界发挥着巨大的影响。无论在国际政治领域还是商业竞争领域,合纵连横依然是经常被人们提及和运用的策略,只不过名头可能换成了“博弈论”或者“零和竞争”,苏秦和张仪则作为合纵连横理论的实践者和代表者被写进史书并流传后世。可以想见的是,如果把他们放到现在,估计也会成为左右国际政治局势的大政治家或者纵横商海的大企业家。
历史就是这样,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予我们启发和共鸣,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在数百年之后又何尝不是历史呢……
参考资料:《史记·苏秦列传》《史记·张仪列传》《商君书》
本文由“大瀚闻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上一篇:苏烟出自哪里_苏烟是哪里的
- 下一篇:苏轼诗词名篇10首_苏轼词20首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苏秦主张连横还是合纵_秦国合纵连横提出者
合纵和连横是战国中期贯穿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间的博弈策略,苏秦和张仪更是将合纵与连横的艺术修炼到炉火纯青,以至于直接左右了当时天下的格局和历史的走向。我们
-
苏秦张仪是鬼谷子学生吗_战国时期张仪主张什么苏秦主张什么
苏秦和张仪是战国中期的两颗双子星,彼时秦国的强大已经初具雏形,六国畏秦的局面也已经形成,但是六国又有各自的利益和心思,如此背景之下,鬼谷派的两位传人要如何破局? 首先出山
-
苏秦刺股什么意思_苏秦刺股的股是什么意思
头悬梁,锥刺股“,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形容一个人刻苦学习的状态,我们不禁佩服首开先河的前辈们,究竟要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才能做到这悬梁、刺股的境地?而在战国时期,有一
-
秦朝的苏秦是什么样的人_历史上有苏秦这个人吗
在战国时期,每个国家都有些非常才能高的文人墨客,这些人围绕在君主身边,献出自己的计划,一旦被得到认可,那么整个事业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今天要说的就是苏秦,他可以说在年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出自哪首诗_亦余心之善兮虽九死其未悔出自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很多人说要感谢屈原,给了我们三天假,不知道为什么想要反驳一下,却又觉得上纲上线了,但是的确很多时候,过节只是成了人们满足放假的休闲时光,端午节的寓意
-
孙膑兵法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_《孙膑兵法》
作为道家众流派中的重要一支的黄老学派主张将战争划分为五类,即“有义兵,有应兵,有忿兵,有贪兵,有骄兵。”凡是本着诛暴虐、救贫弱的战争,那么就看做是正义的战争;用于抵抗侵略,保卫国家
-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哪个厉害_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同时出土
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深扒历史。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两位杰出的大军事家,精通兵法,深研治兵之道。 1 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他善于训练和指挥军队,对军事颇有研究。任吴
-
孙膑的主要思想_孙膑兵法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兵书
最早明确记载孙膑有兵法的是《史记》,《汉书·艺文志》把它与《吴孙子兵法》并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据考证,《孙膑兵法》的散失大概在唐代以前。因为《魏武帝注孙子
-
孙膑和庞涓是什么关系?_孙膑庞涓大战的马陵在哪里
大家好,今天小编又和大家见面了。大家应该也知道小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历史迷。对于历史是非常喜爱的。而且在之前很多文章当中,小编也着重介绍到了这一点。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
-
孙膑和庞涓是鬼谷子的徒弟,一天鬼谷子_鬼谷子给庞涓孙膑出的题
最近张仪火了,看着他用看起来不怎么高明的骗术把战国诸侯们耍得团团转,大家好像都在纳闷——这个靠着三岁小孩伎俩的家伙是怎么在历史舞台上写下了如此浓墨重彩的一笔呢?难道战国
-
吴起是战国时期的人吗_孙膑和吴起是一个时期的人吗
司马迁作《史记》时将孙子与吴起并列,作孙子吴起列传,在结尾的时候也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社会上称道军旅战法的人,无不称道《孙子》十三篇和
-
孙膑的老师是战国时期的哪位人物_孙膑与苏秦张仪同时期?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天才的老师,他教出来的弟子可能数量不算多,但是质量上来看,历史上没有出其右者。 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