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有“大江东去”,辛弃疾有“千古江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公元1205年,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前后数登北顾亭,先后留下两首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都十分有名,毛泽东主席就很喜欢第一首,当年还问叶剑英元帅能否背诵。可以说,因为这两个名篇,“北顾亭”才得以网红地标的姿态活跃于后世800年。
而作词这一年,辛弃疾已经65岁。之前赋闲长达20年,老来再度启用,辛弃疾依然踌躇满志。也不乏迟暮之感。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词,长年出现在中学课本上,通篇豪情满纸。纵使不解词意,读之慷慨意气,自觉流溢胸中。要更好理解这阕词,必须了解词中历史掌故。辛词爱用典,此篇尤为密集。
上阕说到两个历史人物。一个孙权,一个刘裕。一个三国,一个南朝宋。两人相隔近二百年,却都是京口一带风流人物。孙吴一度定都京口,刘裕则发迹于此。千古江山,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历史上,两人都留下不灭的足迹。孙权鼎定江东霸业,刘裕则上演了孤儿到皇帝的传奇人生,剑锋所指,直捣洛阳、长安,差点一统北方。辛弃疾同样渴望建功立业,登临京口,自然会联想到这些人物。一边为京口有这样的英雄人物自壮声气,一边感慨世事沧桑,英雄作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联系现实,词人更痛惜世无英雄,面对半壁江山的困局,缺乏孙权、刘裕这样雄心勃勃,力挽狂澜的时代人物。词人迫切地呼唤着这样的古豪杰之士。
一句“想当年”,沸腾的不止是辛弃疾,还有千载下读词的我们。很多人未必记得全词,但这一句随时脱口而出。
转到下阕,词人紧承上片怀古,不同于上片的抒情自壮,龙腾虎跃,词人更多将笔触伸到历史教训。“元嘉草草”,“元嘉”,宋武帝刘裕之子刘义隆年号,“草草”,已经表明了词人的态度。刘裕两次北伐,皆大获成功,第三次北伐欲一举荡平北魏,实现一统,可惜未及成行,人先病殁,“出师未捷身先死”,其子刘义隆继承父志,三次北伐,三次失败,所谓“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正指第二次北伐。
此时距第一次北伐已经20年,南宋经过多年发展,号称“元嘉盛世”,府库充盈,器杖精良,宋文帝见久无国事,再起征服之心,加之受南朝将领王玄谟[mó]一番劝谏,更是按捺不住,“观玄谟所陈,令人有封狼居胥意”。对霍去病当年北击匈奴,封狼居胥的千古壮举极为向往。于是公元450年草草举兵,结果不但没有收复失地,反让对方疯狂反杀,从黄河北岸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如入无人之境,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建行宫南京瓜步山上,一时声威,战鼓震天。这就为佛狸祠的出现打个伏笔。“佛狸”,拓拔焘小名,“佛狸祠”,即是瓜步山上当年拓拔焘行宫。
这就又引出另一段往事。即词人所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写到这里,辛弃疾已经从怀古到追昔。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犯,正以扬州为渡江口,而且也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四十三年前,词人也正是从金人统治区起义归宋。斩叛将张安国,于万人中取人首级的高光时刻,词人想来,能不唏嘘?而当年的瓜步山行宫,曾经是沦陷区,现在人们却当神祠一样祭拜。时间能淡化一切。失地再不收回,人心彻底失去,就真的再也收不回了。所以再度启用,词人内心是激动迫切的。但“元嘉草草”,一败致元嘉政衰的惨痛教训,也表明词人忧心忡忡。唯恐起用他的韩侂胄(tuō zhòu)是第二个王玄谟[mó],好大喜功,准备不足就急于用兵。
无论如何,词人主战之心坚定不移,词章最后,词人再用典故,再表心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高亢之声震结全篇。
从三国到南北朝再到43年前,最后回到当前局势,一个小小的京口,成了词人纵论古今的闸口,词人的亢奋、苍凉、理想、忧虑、自信、失落、悲叹、高昂,全融入在了对历史的追述咏怀中,浑然成章,容量极大,是辛词最具代表性英雄之声。慷慨意气,日月之心,与岳武穆之《满江红·怒发冲冠》并照后世。无怪乎杨慎许为辛词第一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苏东坡最经典的诗词大江东去_苏轼的诗大江东去
苏轼有“大江东去”,辛弃疾有“千古江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
苏轼是苏门四大学士之一_苏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
我们都知道苏门四学士,是指北宋后期在苏轼提携下而知名于时的四位诗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 对大多数人而言,最没存在感的应该是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
-
苏轼有哪些小故事_历史人物故事苏轼的故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代文学家。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
-
苏轼和辛弃疾的词有什么不同之处_辛弃疾认识苏轼吗
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词到了宋朝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宋朝的词坛不仅名家辈出,而且风格多样。在豪放一派词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无疑是代表性的人物。 从苏轼开始,其词已
-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的古诗_宋词青玉案辛弃疾
宋·苏轼《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书法作品为自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 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欲过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
-
霍去病为什么叫狼居胥_历史上封狼居胥的地点
大家在上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这首词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
-
宋词踏莎行_踏莎行辛弃疾春日有感
创作背景: 此词题曰“赋稼轩”,“稼轩”乃辛弃疾乡村别墅之名。辛弃疾于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自江西安抚使改官浙西提点刑狱公事,旋为谏官攻罢,其后隐居上饶带湖达十年之久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意思_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谁写的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
-
太常引建康中秋_太常引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
太常引 己亥中秋前夜,与三五知己聚会。酒后颇有诗兴,闲暇之余,敷衍《太常引》一阙,供哂之 一壶佳酿一曲歌,玉液转金波。把酒邀恒娥,杯莫停,畅饮如何。 广寒宫外,月桂如矗,花
-
《太常引 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_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译文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代: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辛弃
-
太常引辛弃疾思想感情_辛弃疾诗词的主导风格
提起浪漫主义的诗人,我们首先可能会想到的是我国的大诗人李白,诚然,李白许多诗作中,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让人读来犹如天马行空(比如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徜徉在一个
-
辛弃疾曾提出男儿到死心如铁_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全诗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