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振凱 中国孔子网【原创】栏目独家发布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与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与家族,先要修养好自己的品德;要想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想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德;品德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与家族;管理好家庭与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解读】
本节论述是儒学施教之八目:格物、知致、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此之八目是儒学政治、思想、教育、文化道德修养必须遵守的规则。
有人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念称其谓“家天下”关于这个“家天下”其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观念:其一,是将“家天下”看成是君王自用专权个人的天下,将政民关系视其谓“主与奴”来理解;其二,是君王爱民如子,把“治国视同齐家”君臣比父子,官兵比兄弟。如此对“家天下”一善一恶两种观念的认识孰是孰非,读完这篇文章就会明白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如此阐述中所说的这个“古”字,是指尧舜、夏、商、周这两千年传统德政文明时代。儒家一贯将这近两千年尊其谓先贤时代,甚至将这个时代誉谓生育万物,养育万物的天地之道。其中这个“明明德”与儒家施教三纲一样,其本义是率从人的善本仁、义、礼、智、忠、孝、诚、信、立道施教。由此可鉴,儒家施教三纲之“明明德”并非儒家首创的政教理论;儒家施教三纲之一“明明德”只能算是儒家对古代传统文明的继往开来而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其意义应当从两个方面来解读:其一,一统天下的天子欲达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从治理诸侯国开始。其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充分说明了古代政权拥有者,不是按着个人某种政治意识来强行百姓服从;反而是政权以服从人人固有仁、义、礼、智、忠、孝、诚、信与生俱来的善本德性,做为立道治国平天下之根本,其本义在于“政随人善本天性而变”不是“民随政而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是以德统一天下的社会秩序。
儒家认为政权不仁则暴。“德政”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政治理念;“暴政”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政治理念。“暴政”是強行百姓服从政权拥有者个人的政治意识,强迫百姓随从政权需要而变;“德政”是政权率人固有善本立道施教治国平天下,教育思想是要求政权拥有者随着人的善本天性来改变政权的政治意识。所以,“德政”是以人固有善本为政治之本,这叫“明明德”以德服人;“暴政”是以政权拥有者个人某种意识,强行百姓服从。
[欲治其国,先齐其家]
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于国,国之本在于家,家之本在于身。”(《孟子•离娄上》)孟子说国、家、个人是亘古不变相互共存的关系。国来之于家,家来之于个人,每个人都是一家之成员,一国之分子,家与国的关系就是如此之不可分。
关于“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具体而论,正是“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的道理与规则。以家庭为根本遵守孝父母,亲兄弟来培养仁义之德,培养父慈子孝,兄弟亲爱的人伦道德。然后,把这种家庭的亲情人伦道德介入于政治中来,实现君臣如父子,官兵如兄弟,实现治国如同齐家。把这样的家庭亲情介入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亲其亲,长其长才能使天下和谐幸福如同一家,这正是“欲治其国,先治其家”之深义之所在。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要想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就一定首先从每个人自身做起,做父母的要慈爱儿女,做儿女的要孝敬父母,做兄弟的要情同手足,做夫妻的要内外有别。人人都要从自身做起修身至善,这便是“欲齐其家,先修其身”之意义。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意义在于正人先正己。要想使自己修身至善,就要首先端正自己在家中的位置与心态。这个“先正其心”是对家庭亲情上尊下卑,长幼有序的伦礼而言,这就是修身在于端正自己的亲情观念,与思想意识诚心实意。只有自己的心态与思想得到诚实的端正,然后才能孝父母,亲兄弟,爱妻儿。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正其心,先诚其意”中的这个“诚”志在实事求是;这个“意”是内心的意念,说的是要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身俱诚而无伪,信而不悖的意念。做父亲的要正心诚意的爱儿女;做儿女的要正心诚意的孝敬父母;做兄弟的要正心诚意视其为手足之情;做夫妻的要诚而不伪,信而不悖。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怎样使自己意念真诚,心思端正上达个人修身至诚至善呢?必要的条件是自己的学识一定要深造至较高的水平。唯有学养上达资深的程度,自然识人伦,通情理以实事求是的理知,来认识天下真实存在的万事万物。唯有获得资深的学识,才能准确的认识,理解事物,事物才会为自己所用使自己成为人才。“欲诚其意,先致其知”其本义是要接受教育,有了知识才有益自己正其心,诚其意,然后有益于上达孝悌道德修身至善。
[致知在格物]
只有学识达到了至高的程度,才能认识、理解、研究、应用天下万事万物。“致知”说的是知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了;“格物”说的是能够认识、理解、研究万事万物的能力。“致知在格物”俱体而论,孝悌之道修身至善,就能尊君事长,到社会就能亲其亲,长其长天下皆兄弟,就知道了“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的伟大意义了。
齐家在于自我修善自身;修善自身在于端正自己的思想;端正自己的思想在于自己的意念要真诚;要想使自己意念真诚,就要深造自己的学识;有了资深的学识,就能理解什么是“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的道理了。下面将如此之八目倒置而论。
[物格而后至知]
虽然这个人没有至高的资深学识,但是他却能够实事求是的认识、理解、研究事物,孝父母,亲兄弟,这样的人虽然没有至高的学历,但是他的学识也算是达到了至高的水平了。
关于这个“物格而后知至”具体准确的来解读,说的是这个人能够正心诚意的孝敬父母,亲爱兄弟,他就能做到忠于君王,服从师长,尊天下老人为父母,爱天下朋友如兄弟,这样的人他虽然沒学过圣贤之道,也算是有学问的人了。
[知至而后意诚]
如此所言之意讲的是,人的知识达到至诚的程度,他就自然会遵诚心诚意的态度对待天下每个人。“知至而后意诚”说的正是“夫孝,德之本也”的道理。知道在家孝父母亲兄弟,就能诚心敬意的行施于社会。
关于“知至而后意诚”具体而言,一个学通圣贤学问的人,他自然知道在家孝父母,亲兄弟,到社会上去,做官就会爱民如子,礼贤下士,做下人就能忠君事长,天下皆兄弟。
[意诚而后心正]
如此所言之意讲的是,学识上达能实事求是认识理解事物,这种思想意念真诚的人,他的思想观念和心思,一定能端正自己来看事物思考问题,不会自欺欺人的对待事物了。
关于“意诚而后心正”具体而言,在社会上能做到忠君事长,天下皆兄弟的人,他在家一定是一个诚心孝父母,亲兄弟,孝悌之道修身至善,心思端正的君子贤人了。
[心正而后身修]
如此所言之意讲的是,思想端正的人就会“自成自道”自我修身至善,成为君子贤人,就会做到自善其身,兼善天下。
关于“心正而后身修”具体而言,这个人心思端正,实事求是他一定是个忠心耿耿的君子,他的孝悌之道一定是修身至善,达到自善其身了。
[身修而后家齐]
如此所言之意讲的是,做为孝悌之道自善其身的君子,他当然知道用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的人伦道德来教化自己的家庭与家族,一定会做到尽善尽美。自善其身的君子贤人在家孝父母亲兄弟,一定会将家治理的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上下知人伦,懂道徳,互亲相爱,福幸和谐。
[家齐而后国治]
如此所言之意与“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的规则相吻合。“家齐而后国治”说的是只有把父慈子孝,兄弟亲爱如此的亲情代于政治中来,才能君仁臣忠,官兵如兄弟,治国如齐家。如果政民情同一家,政民上下同心同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才是治国如齐家。
[国治而后天下平]
如此所言讲的是,全天下各个诸侯国和百姓都能做到情同一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普天下相互亲其亲,而长其长,天下自然就成了不治而致,无为而成的社会秩序了。
先从上到下而论: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意、知致、格物。翻过来再从下到上而论:物格、致知、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这就是儒家政治规则,这就是古代固有形式的“家天下”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大学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_
作者:高振凱 中国孔子网【原创】栏目独家发布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
-
四书五经经典名句500句_四书五经中富有哲理的句子
四书五经,是“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
-
四书六经指的是哪四书哪五经_四书五经中的四书和五经分别指什么
四书五经 一、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论语》是孔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的内容,是目
-
四书五经是指哪四书五经_四书五经是哪四书五经呢
我们常说《四书五经》。可是这四书五经是什么?它们又怎么从万书中脱颖而出的?它们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首先咱们得知道四书五经究竟 是 那九 本书! 一、《大学》为曾子所著,秦汉时儒
-
国学经典四书五经_国学四书五经是哪些
“大学”原意为王公贵族子弟的学校,也可以说是培养统治者的学校,所以又解释为“大人之学”。《大学》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也是一篇论述儒家人生哲学、讲述统治者治理天下的
-
2018年4月份日历_2015年4月日历
习近平离京对芬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赴美国佛罗里达州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4月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开北京,应芬兰共和国总统尼尼斯托、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特朗普邀请,对芬
-
四书主要内容讲什么_四书指的是哪四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四书,根本上是教人如何做人,里面很多内容告诉人们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
四书之大学全文及译文_四书五经里的大学全文
接上期 一、 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
四书中大学原文及注释_四书《大学》中指出知止而后有定
作者:高振凱 中国孔子网【原创】栏目独家发布 《大学》之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原文】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
-
如果宋教仁没有被刺,民国政治将走向何处?_宋教仁被谁杀害
25岁是一个什么样的年纪?估计大家各有各的说法,在现在的生活中,25岁成名已经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事情了,不过大多数都是偶像明星,实在不值得人们去崇拜。对于那些学术研究者,或者推
-
宋太宗学书文言文翻译_宋太宗学书
汉初曾经有过"文景之治"的盛世,根本的的原因便是"无为之治"。宋太宗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他也想效仿汉初盛世,来一场属于自己的"无为之治",宋朝百官在这一点上与宋太宗倒是极为一致
-
关于宋教仁的客观评价_
1913年初春,就在宋教仁遭暗杀前不久,上海《民立报》发表一篇署名“崇拜英雄”的浙江读者来稿,比较国民党三大领袖:“听孙[中山]先生演说,理想高远,是一大哲学家;听黄[兴]先生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