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正儿八经地看到小燕子了。我说的是动物,不是人。这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这说明,我,以及以我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是多么地脱离生活、多么地不接地气!这可能还说明,以钢筋水泥、高楼大厦为代表的城市,对燕子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宜居的地方。话说回来,它们可以“用脚投票”,爱来不来,我们是叫没办法呀!
1
科学里的小燕子
为了要讲燕子,我们首先必须科普。据《辞海》记载——记住,当我们要很严肃地查阅准确信息的时候,搜索引擎是靠不住的,你得用工具书,这是以往和最近的很多案例已经证明了的——好了,据《辞海》记载,燕子是这样的:
鸟纲,燕科各种类的通称。体型小,翼尖长,尾呈叉状。喙扁而短,口裂很深。飞行时捕食昆虫,故为益鸟。
如家燕,体长约17厘米。上体蓝黑色,额和喉部棕色。前胸黑褐色相间,下体其余部分带白色。尾基有一行白点。夏时遍布我国,营巢梁上或檐下,冬迁南方。在云南南部、海南岛、西沙群岛、台湾为留鸟。
另种金腰燕,形稍大。上体呈蓝黑色,头侧棕色,喉及下体密缀黑褐色细纹。腰羽赭黄色。夏时亦几遍全国。在广东汕头、福建厦门等地为留鸟。
家燕
金腰燕
科学语言的信息量总是很大。大诗兄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燕子一般来说是候鸟。不过,这是对几千年来主要生活在温带地区的人类而言。对于亚热带、热带地区而言,除了冬天从北方飞过来的燕子,始终留守本地的燕子则是留鸟。
第二,燕子的体型美极了。即使是不带感情色彩的科学语言,也掩盖不住它们的美。你看:“体型小,翼尖长”,体态轻盈,飞行姿势优美,在它们面前,人类制造的一切有人机、无人机都是渣。“尾呈叉状”,你知道“燕尾服”为什么要叫“燕尾服”了吗?“上体蓝黑色”,你也终于知道“紫燕”的叫法是怎么来的了;不仅如此,这种毛色还经常在太阳下闪耀着光芒!
第三,燕子吃虫子。“飞行时捕食昆虫,故为益鸟”,不过,对害虫来说,燕子是“害鸟”。在潮湿闷热的雨前,燕子还喜欢低空飞行。为什么?因为虫子的翅膀沾了水汽,也飞不高。
第四,“营巢梁上或檐下”。我小的时候在乡下,我家屋檐下就有一个燕子窝,“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而我上一次看到燕子窝,还是几年前的初夏,在江苏启东的乡下。小燕子的巢,是它用嘴巴衔泥,一点一滴筑起来的。据我观察,它们最喜欢的地方,是梁上或檐下的拐角处。用科学的语言表述,就是X轴、Y轴与Z轴的交汇处。
营巢梁上或檐下
2
唐诗里的小燕子
这么美好的生物,怎么能不入诗?
事实上,小燕子早就进入了中国人的诗歌体系。《诗经》里有很多专门描写鸟类的诗篇,其中有一篇《燕燕》。第一句就是:“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小燕子正在飞,长长的翼尖、剪刀一样的尾巴。八个字的白描,上来就抓住了燕子最最重要的特征。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这种优良的刻画功夫,被传递到了唐诗里面。小燕子在春天来到温带,诗人们开始骚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描绘。比如,早春时节,是这样的: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为什么是新燕?因为刚刚从遥远的南方回来。
其实,从古至今,候鸟的视野都比绝大多数人类要开阔,旅途比人类长远,生命比人类精彩——它们见到了更多的物种和世界。它们飞越平原、山岗、大海,它们早就开创了一个“大航海”时代。它们知道,在国境之南,还有美丽的宝岛台湾、南海诸岛,还有热带雨林和海上龙卷风。当白居易他们在思索:这小燕子到底是从哪儿飞来的呢?地处热带的人们也在思索:这小燕子到底是要飞到哪儿去呢?
最厉害的是,在横跨几十个纬度的南北两边,小燕子有两个家。而定居人类看到的,永远只是它们的一个家。现在有不少国人,在北回归线之北有一套房子,在海南岛还有一套房子,冬天过去居住。这类人,被叫做“候鸟人群”,学鸟儿的。
小燕子还自带全球定位和识别系统。说来也神奇,它们怎么就能精准地找到去年自己筑巢的地方呢?上帝告诉了它们经纬度?
长途跋涉之后,小燕子一刻也没有停下来。它们找到去年的旧巢,开始“啄春泥”,衔泥修修补补;如果旧巢不幸被熊孩子捣毁,它们无法表达愤懑,但将永远给这户人家差评,绝不再来,另辟新巢。
谁家新燕啄春泥
巢筑好了,蛋生下来了,蒙着眼睛的小小燕孵出蛋壳,它们张大乳黄色的嘴巴,叽叽喳喳地叫着。做父母的,整天忙着觅食。这已经是清明前后的仲春时节。
水槛遣心
唐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小燕子就喜欢杜甫草堂这一带的自然环境,植被好、水体好、空气好,人少。它们在房前屋后筑起了若干个巢穴。“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清明时节雨纷纷,空气湿度大。大诗兄前面说过,昆虫的翅膀沾了水,飞不高。燕子就在水面上掠过,小虫子惊慌乱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饶你奸似鬼,进了老娘嘴”。小燕子一个斜角大转弯加俯冲,嘴巴衔起虫儿,直飞窠巢,喂到小小燕的嘴巴里。
微风燕子斜
燕子喂食
一眨眼,到了暮春时节。丽阳当头,花草喷香。编外生物学家杜甫还在观察。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早前的小伙伴是黄莺,“几处早莺争暖树”;现在的小伙伴是鸳鸯,“沙暖睡鸳鸯”。小伙伴们都是欢乐逍遥派,小燕子是勤勤恳恳派。早春时节,它们是“新燕啄春泥”;到了晚春时节,它们还是“泥融飞燕子”,还在搞装修,这是精益求精的处女座精神呀!
泥融飞燕子
老白和老杜的诗,都不是专门写燕子的。但是,寥寥几个字,燕子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为什么,就是因为走心、白描。我们把这几首全篇通读一下,会发现,出现了大量的名词:孤山寺、贾亭、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马蹄、湖东、绿杨、白沙堤;澄江、幽树、细雨、鱼儿、微风、燕子;迟日、春风、泥、燕子、沙、鸳鸯……文章诗句,一具体就生动,掌握名词是关键!
3
宋词里的小燕子
唐诗里的小燕子,我们讲完了。还要接着讲宋词吗?如果按照出场的频率,宋词里的小燕子,恐怕比唐诗里更高。它们的普遍形象,却是这样的:
晏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欧阳修: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
——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晏几道: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苏轼: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
……
好,固然是好;华丽,辞藻也挺华丽。不过,大诗兄总觉得,宋词里的小燕子,缺了精气神,缺了这一物种所独有的生物特征、生活习性。没有衔泥,没有剪刀尾,也没有捉虫子。你不觉得,它们就像个道具,或者像朵逼真的假花吗?
宋词里的燕子,是词人内心世界在客观世界的投射,是雕梁画栋、困解罗衣的背景陪衬。即使没有小燕子,也会有其他的某种禽兽可以替代。不信,你可以把那些词句里面的“燕子”“双燕”什么的,用“鸟儿”代替,同样成立。大诗兄那么推崇的万物白描,宋词里并不多见。
大诗兄没有觉得宋词不好。它有它的调调。毕竟,唐诗是人类向宇宙万物的致敬,宋词是退回内心世界的浅唱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