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西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在自己的统治领域忙碌着视察,清晨起来骑着马离开家。沿着渭水河边向西奔走,来到岐山脚下。
水浒,顾名思义是指水边了。那么,水浒这个词和名著水浒传的内容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元末明初的江苏兴化人施耐庵,在他晚年写了一部歌颂反抗精神的书籍,起名为《水浒》。我们发现这部书里,讲了一百零八个好汉的故事。
前七十回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写,后五十回被视为其弟子罗贯中的手笔。
上梁山的第一个好汉,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豹子头林冲。他在山神庙门外杀死了陆虞侯、富安、差拨三人,犯下了死罪。按照大宋律法,杀人偿命。但是林冲最后却躲过了官司的追捕,去了四面环水的八百里水泊梁山。
一个犯了死罪且能金蝉脱壳的人,只能出现在文学作品里。林冲是一个冲破了大宋律法和制度的人。
鲁达为救一个柔弱的女子和她懦弱的父亲,在渭州城的状元桥下的肉铺门口,三拳头打死了一个杀猪卖肉的屠户。为了躲避官司,一路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地逃到了山西代州雁门县,在金老女婿赵员外的帮助下,去了五台山削发为僧。最后伙同武松等人一同归入梁山泊。鲁达即后来的鲁智深。他是一个冲破了大宋法度的人。
宋江因通贼事情败露,为杀人灭口,结果了貌美如花的十九岁妇人阎婆惜。此后被流放到江州牢城营,最后死里逃生去了八百里水泊梁山。宋江是一个冲破了大宋法律制度的人。
这样的例子在《水浒传》里比比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水浒的意思就是冲破国家法度之意,犯下人命官司,法度拿我没有办法,我去到国家法度束手无策的地方,是哪里?是八百里水泊梁山,就是水边,即水浒!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水浒传》阅读试题(附答案)_水浒传名著选择题题及答案解析
《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施耐庵) 【阅读精要】作者 施耐庵 , 元末明初 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
-
《水浒传》名著阅读题目及答案_水浒传这本书告诉我们了什么道理
《水浒》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西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在自己的统治领域忙碌着视察,清晨起来骑着马离开家
-
水浒传全文概括200字_水浒传全文概括50字
宋哲宗时,东京开封府有一个浪荡破落子弟高俅不务下业,被父亲告发,判成罪犯,遇赦回东京,因踢得一脚好球,受端王赏识。端王即位称徽宗,高俅被封为殿帅府太尉。从此高俅依仗权势
-
施耐庵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水浒传_施耐庵为什么要写《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又名《忠义水浒传》。它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在明、清两代的文人笔记和刻本、书目中,主要说法有三:一是施耐庵撰;二是罗
-
水浒传悲剧结局的必然性_水浒传失败的原因
虽然读书可以让人了解更多的世界, 但是有些作者明显是和读者有仇啊! 现代的作者对读者有时那就是“下狠手”,比如被誉为现代奇幻巨作《冰与火之歌》,作者马丁老爷子对待读者和他们
-
语文水浒传名著阅读题及答案_《水浒传》阅读试题(附答案)
《水浒传》: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作者简介 《水浒传》的作者据传为元末明初施耐庵,并由罗贯中加以润色及编排,实际参与创作者跨越了从宋元到明末的数百年,包括了民间说书人、文
-
双枪将董平的实力_双枪将董平人品
董平简介 董平是施耐庵所作《水浒传》人物。董平祖籍河东上党郡,原为东平府兵马都监,双枪出神入化,有万夫不当之勇,人称“双枪将”。梁山泊第十五条好汉,与林冲、关胜、呼延灼、
-
水浒传里的鲁智深_鲁智深和武松的相似情节
有人问:老版《水浒传》为什么要改成武松捉方腊? 所谓老版《水浒传》,可能是指98年央视版四十三集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其实不但这个版本改成武松捉方腊,随后的2011年新版八十
-
水浒人物吴用_水浒传中有关吴用的章节
智多星吴用是水泊梁山中类似诸葛亮的人物。他在水泊梁山虽入伙较早,却并非领袖型人物,而是必须依托于晁盖和宋江这样的强力大哥才能发挥作用,善于做参谋。吴用在水泊梁山有多次精
-
施耐庵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水浒传_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介绍
人物档案 本名:施耐庵 别称:施彦端 字:肇瑞 号:子安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元末明初 出生地:江苏白驹 出生时间:公元1296年 去世时间:公元1370年 主要作品:《水浒传》
-
演过武松的人_与武松有关的人物
他29岁开始进入演艺圈,出演的首部电视剧98版水浒传饰演行者武松,他将这一角色演绎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被媒体评为影视史上最成功的武松扮演者。他叫丁海峰。 丁海峰在荧幕上塑造了
-
谁认为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_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还是施耐庵
《水浒传》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中一部流芳百世的文学作品,达到了深入人心、妇孺皆知的程度。然而,在广为人知的同时,它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暗含着许多扑簌迷离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