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译文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
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唐代: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译文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
从此静静的书窗外可以听这细微的松声,如琴声一般常伴着读书人。
松树是诗歌中经常歌咏的题材,容易写得落套,而此诗却能翻出新意,别具情味,这就有赖于诗人独到的感受和写新绘异的艺术功力了。
唐代:李群玉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译文 一双幽暗的松树在尘世出现,数粒稚嫩而翠绿的小松初生的枝叶挂在二尺高的松树上。 从此静静的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历来研究者说法不一。在中国大陆最流行的说法是施耐庵,但是也有一些版本却标明著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两个人。 其实,早在明、清两代,关于《水浒传》版本上
晚凉秋风,转眼间明月就出来了,满地是溶溶的光,树梢上重重层层的枝叶也反射着银色,在这上下清澈的月的世界里,不觉想起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恍如在谛听一首美妙
能讨得刘邦的欢心,这个儒生不简单 历史大学堂团队作品:天下正好 我们都知道,汉高祖刘邦是不喜欢读书人的,所以在西汉建立之初,儒生的社会地位不是很高。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有一个
蛇医 王彦威镇汴之二年,夏旱,时表(明抄本“表”作“袁”)王傅李玘过汴,因宴。王以旱为虑,李醉曰:“欲雨甚易耳,可求蛇医四头,十石瓮二,每瓮实以水,浮二蛇医,覆以木盖,密
在唐代的诗坛中,在诗歌中娴熟运用数字,并且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的当推杜牧。杜牧善将数字入诗,在杜牧的诗作中,很多诗歌是在一首诗中好几处出现数字: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五一、行善人乐我亦乐,奸谋使坏徒自坏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重,可惜他徒自坏心。 [注释] 快意:心中十分愉快。 [译文] 做好事帮助他人
二一、明辨愚和假,识破奸恶人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怜俐人做得来;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两途,不无奸恶人藏其内。 [注释] 愚忠:忠心到旁人看来是傻子
北宋元非二年七月二十八日朝庭命官皇甫遵来到湖州,将上任太守三月的苏轼如捉鸡鸭般抓走了,旁观众人无不震惊.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一、文者无心,小人有意 乌台诗案的起因,是苏轼调
-1-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唐代:韩愈《题榴花》 -2- 寥落山榴深映叶,红霞浅带碧霄云。 曲尘枝下年年见,别似衣裳不似裙。 ——唐代
雪中的天下,不仅仅是江湖人士的天下,也是读书人的天下。读书人的风流丝毫不逊色与江湖人。先前我们说过轩辕敬城、说过曹长卿、说过黄三甲,但是这三个人并不算是纯粹的读书人,他
少年英雄 辛弃疾在两宋词人榜上独占鳌头,估计会有人对此表示异议,辛弃疾自己知晓后也可能会摇头叹息,感叹造化真是弄人啊,甚至他心底里不免会生出一丝鄙夷与得意:难道两宋词作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