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初中文言文阅读及古诗词赏析训练_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识积累大全

初中文言文阅读及古诗词赏析训练_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识积累大全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6-15 04:49:18
阅读: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1文言实词(一)

文言实词(一)

高考常考的50个文言实词

1.爱

①喜爱,宠爱。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

②喜欢,爱好。例如: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

③吝啬,吝惜。例如: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④爱慕,欣赏。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⑤通"薆(ài)",隐藏。例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

2.被

读音一 bèi

①受,遭受。例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②介词,表示被动。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屈原列传》)

③覆盖。例如: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读音二 pī

④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例如:将军身被坚执锐。(司马迁《陈涉世家》)

⑤披散,散开。例如:被发行吟泽畔。(司马迁《屈原列传》)

3.本

①草木的根。例如: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②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例如: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

③本来。例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李密《陈情表》)

④版本,底本。例如:今存其本不忍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⑤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例如:若止印三二本。(沈括《活板》)

⑥推究。例如:抑本其成败之迹。(欧阳修《伶官传序》)

4.鄙

①边疆,边远的地方。可以活用为动词,译为"把……当作边邑"。例如: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②表自称的谦辞。例如: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浅陋,鄙陋,可引申为目光短浅。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④轻视,看不起。例如:孔子鄙其小器。(司马光《训俭示康》)

5.兵

①兵器。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贾谊《过秦论》)

②军队。例如: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兵法。例如: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④动词。伤害,杀伤。例如:左右欲兵之。(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6.病

①疾病。例如: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穷困。例如: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③毛病,缺点。例如: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司马光《训俭示康》)

④担心,忧虑。例如: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

⑤责备,羞辱。例如: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司马光《训俭示康》)

7.朝

读音一 cháo

①朝见。例如: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

②朝廷。例如: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朝代。例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读音二 zhāo

④早晨。例如: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8.乘

读音一 chéng

①乘坐。例如:独与迈乘小舟。(苏轼《石钟山记》)

②登。例如: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

③趁着,凭借。例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

④顺应,顺随。例如: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⑤冒着,顶。例如:自京师乘风雪。(姚鼐《登泰山记》)

读音二 shèng

⑥用作量词,辆。例如: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

9.除

①台阶。例如: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②拜官,授予官职。例如:除臣洗(xiǎn)马。(李密《陈情表》)

③消除,除掉。例如: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④治,整理。例如: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

⑤除了,除非。例如:除吾死外,当无见期。(袁枚《祭妹文》)

10.辞

①言辞,文辞。例如:其辞微,其志洁。(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托词,借口。例如:动以朝廷为辞。(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告别,辞别。例如: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鸿门宴》)

④古代的一种文体。例如: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⑤推托,推辞。例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司马迁《鸿门宴》)

11.从

读音一 cóng

①跟随,跟从。例如: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顺从,听从。例如:臣从其计。(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靠着,挨着。例如:樊哙从良坐。(司马迁《鸿门宴》)

④参加,参与。例如:弟走从军阿姨死。(白居易《琵琶行》)

⑤用作介词。由,自。例如: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

读音二 zòng

⑥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例如: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12.当

读音一 dāng

①把守。例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②应当,应该。例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掌握,主持。例如: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④任,充当。例如: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

⑤判决,判罪。例如:当死,赎为庶人。(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

⑥在(某处、某时)。例如: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司马迁《鸿门宴》)

⑦将。例如: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

读音二 dàng

⑧抵押,相抵。例如: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班固《苏武传》)

⑨合适,恰当。例如:甚善。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3.道

①道路。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②主张,学说。例如: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

③方法,策略。例如: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

④取道。例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

⑤说,讲,谈论。例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道理,规律。例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14.度

读音一 dù

①尺码。例如:吾忘持度。(《郑人买履》)

②量词。次,回。例如: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③制度,法度。例如:内立法度,务耕织。(贾谊《过秦论》)

④谱写,创作。例如: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

⑤渡过,越过。例如: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⑥限度。例如: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读音二 duó

⑦衡量。例如: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贾谊《过秦论》)

⑧推测,估计。例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⑨考虑。例如:度义而后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5.负

①倚仗,凭借。例如:负其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使承担。例如:宁许以负秦曲。(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背。例如: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

④背弃,违背。例如:决负约不偿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辜负,对不起。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失败。例如: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苏洵《六国论》)

16.盖

读音一 gài

①遮盖,掩盖。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②胜过,超过。例如:力拔山兮气盖世!(司马迁《项羽之死》)

③大概。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伞。例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读音二 hé

⑤通"盍(hé)",何,怎样。例如: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17.故

①原因,缘故。例如:何故而至此?(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交情。例如: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

③旧的。例如: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苏洵《六国论》)

④所以。例如: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司马迁《鸿门宴》)

⑤故意,特地。例如: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

⑥仍旧。例如: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18.顾

①还。例如:顾反,谏怀王曰。(司马迁《屈原列传》)

②回头看,望见。例如:顾野有麦场。(蒲松龄《狼》)

③探望,拜访。例如:将军宜枉驾顾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④照顾,关心。例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⑤只是,不过。例如: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9.固

①坚固,牢固。例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贾谊《过秦论》)

②坚持,坚守。例如: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坚定,坚决。例如:蔺相如固止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顽固。例如: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

⑤本来。例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20.归

①女子出嫁。例如: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归有光《项脊轩志》)

②回来。例如:相如既归。(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归附,归向。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司马光《赤壁之战》)

21.恨

①遗憾,悔恨。例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②愤恨。例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

③怨恨,愁恨。例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2.疾

①疾病。例如: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痛苦。例如: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③强,指声音宏大。例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

④痛恨,厌恶。例如:尝问天下所疾恶者。(范晔《张衡传》)

⑤通"嫉",嫉妒,妒忌。例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⑥快。例如: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23.及

①赶上。例如:以故汉追及之。(司马迁《项羽之死》)

②比得上。例如:才能不及中人。(贾谊《过秦论》)

③至,到。例如:农人告余以春及。(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等到。例如: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牵连到。例如: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班固《苏武传》)

⑥和,与。例如: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⑦趁,趁着。例如: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24.假

读音一 jiǎ

①借助,利用。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②假的,假装。与"真"相对。例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蒲松龄《狼》)

③临时充任。例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班固《苏武传》)

读音二 jià

④名词,假期,休假。例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25.间

读音一 jiān

①中间,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例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杜牧《阿房宫赋》)

②一会儿(短暂的时间)。例如:少间,帘内掷一纸出。(蒲松龄《促织》)

③量词。用于计算房间。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读音二 jiàn

④参与。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⑤离间,挑拨。例如: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屈原列传》)

⑥隔开。例如: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

⑦从小路,小路。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⑧间隙,缝隙。例如: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⑨间或,断断续续地。例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26.见

读音一 jiàn

①拜见,求见,用于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例如: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接见,召见,用于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例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见面。例如:移船相近邀相见。(白居易《琵琶行》)

④知道。例如: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司马迁《屈原列传》)

⑤加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例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例如: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读音二 xiàn

⑦通"现",出现。例如: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27.就

①接近,靠近。例如:金就砺则利。(《劝学》)

②受,接受(刑罚)。例如:臣请就汤镬。(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就职,赴任。例如: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李密《陈情表》)

28.举

①举起,抬起。例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司马迁《鸿门宴》)

②推举,提拔。例如: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

③攻取,占领。例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贾谊《过秦论》)

④举出,提出。例如: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

⑤拿,拿出来。例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

⑥成功,像样子。例如: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

⑦尽,全都。例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司马迁《鸿门宴》)

29.堪

①忍受,经得起。例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②可以,能够。例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③胜任。例如: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

30.怜

①怜悯,同情。例如: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喜爱,爱惜。例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③与"可"连用,意为"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④可惜。例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

31.期

读音一 qī

①约定,约会。例如:与佳期兮夕张。(屈原《湘夫人》)

②期望,期求。例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③规定的时日。例如:秋以为期。(《诗经·氓》)

读音二 jī

④一周年。例如: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⑤穿一周年孝服的人。例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

32.劝

①勉励,鼓励。例如: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

②劝说。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③坚决有力。例如:荆王大说,许救甚劝。(《战国策·宋卫策》)

33.若

①如同,像。例如: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周《逍遥游》)

②代词,你,你的。例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③连词,假如,如果。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④代词,如此这样,这些,这个。例如: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

⑤助词,相当于"然",表示状态。例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

34.善

①好,正确。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②通"缮",修治,擦拭。例如: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

③擅长,善于。例如:善假于物也。(《劝学》)

④友善,交好。例如:素善留侯张良。(司马迁《鸿门宴》)

⑤好好地。例如: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荆轲刺秦王》)

⑥喜好,羡慕。例如: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5.少

读音一 shǎo

①不多,数量少。例如: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缺少。例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副词,稍微,略微。例如: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

④一会儿,不多时。例如:少间,帘内掷一纸出。(蒲松龄《促织》)

⑤轻视,看不起。例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水》)

⑥减少。例如: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寡人之于国也》)

读音二 shào

⑦年轻人。例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

⑧年幼。例如: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

36.胜

读音一 shēng

①禁得起,能承受。例如: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司马迁《鸿门宴》)

②表范围,尽,完。例如: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读音二 shèng

③战胜,取胜。例如: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苏洵《六国论》)

④超过,胜过。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忆江南》)

⑤美好,(风景)优美。例如:胜地不常。(王勃《滕王阁序》)

37.胜

读音一 shí

①辨识,识别。例如: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认识。例如: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③体会,了解。例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读音二 zhì

④记,记住。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38.属

读音一 shǔ

①隶属,归属。例如:名属教坊第一部。(白居易《琵琶行》)

②等辈,类。例如:吾属今为之虏矣!(司马迁《鸿门宴》)

读音二 zhǔ

③连接。例如: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司马迁《屈原列传》)

④随从。例如: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司马迁《项羽之死》)

⑤通"嘱",嘱咐,委托。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

⑥连缀。例如:衡少善属文。(范晔《张衡传》)

⑦劝请,劝人饮酒。例如:举酒属客。(苏轼《赤壁赋》)

39.数

读音一 shǔ

①列举罪状。例如: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②查点,计算。例如: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司马光《赤壁之战》)

读音二 shù

③数目,数量。例如: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

④命运,天数。例如: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⑤几,几个。例如: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蒲松龄《促织》)

⑥规律,道理,定数。例如: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读音三 shuò

⑦多次,屡次。例如:范增数目项王。(司马迁《鸿门宴》)

读音四 cù

⑧密,细密。例如: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

40.率

①率领,带领。例如: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

②副词,一概,全都。例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

③轻率。例如: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④通"帅",军中统帅,主将。例如:将率不能则兵弱。(《荀子·富国》)

41.素

①白色的绢。例如:十三能织素。(《孔雀东南飞》)

②本来,向来。例如: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质朴,不加装饰。例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陋室铭》)

42.谢

①道歉,谢罪。例如: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辞别。例如:乃令张良留谢。(司马迁《鸿门宴》)

③告诉,告诫。例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

④拒绝。例如: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

⑤感谢。例如: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司马迁《鸿门宴》)

⑥衰亡,凋落。例如:蔷薇花谢即归来。(杜牧《留赠》)

43.修

①身高。例如: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整治,施行。例如: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

③修理。例如: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归有光《项脊轩志》)

④修建。例如: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修饰,装饰。例如: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

⑥长。例如: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

⑦高,大。例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44.徐

①缓慢,慢慢地。例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

②姓。例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安闲稳重的样子。例如: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国语·越语下》)

45.遗

读音一 yí

①放弃。例如: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②遗留,留下。例如: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贾谊《过秦论》)

③排泄(大小便)。例如: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读音二 wèi

④给予,馈赠。例如: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荆轲刺秦王》)

46.易

①换,交换。例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变,改变。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③容易,轻易。例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47.知

读音一 zhī

①知道。例如:君何以知燕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主持,管理。例如:子产其将知政矣。(《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读音二 zhì

③智慧。例如: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48.质

①人质。例如: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②通"贽",见面礼。例如:厚币委质事楚。(司马迁《屈原列传》)

③古代杀人用的砧板。例如: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本质。例如: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

⑤质地,底子。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

⑥质问。例如: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方苞《狱中杂记》)

49.治

①治理,管理。例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

②对付。例如: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司马光《赤壁之战》)

③医治。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④与"乱"相对,特指国家治理得好,安定太平。例如: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50.坐

①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例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司马迁《鸿门宴》)

②坐守,不动。例如: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诸葛亮《后出师表》)

③通"座",座位。例如: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司马迁《鸿门宴》)

④因犯……罪。例如:坐法去官。(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⑤因为。例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1文言实词(一)

【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属疏远 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与焉 与:参与

D.不能易也 易:交换

【答案】D

【解析】根据上下文,即使圣人重生,也不能推翻柳宗元的言论。因此D项"不能易也"中的"易"是"改变",而非"交换"。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以有侯王 争必以利

B.三代之兴 知诸侯之不可复

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而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者 君臣父子相贼虐者

【答案】C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1文言实词(一)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立诸子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

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

【答案】B

【解析】B项中"皆封侯"在"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一句中找不到对应的内容,属于无中生有。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答案】①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

②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

【解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为""失时""已""篡弑"等词语的落实,翻译完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筛选区间遍布全文。D项最后一句"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不当,该文主要分析了分封制的弊端,至于其他并无过多的论述,此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6.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

【答案】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1文言实词(一)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1文言实词(一)

多义性,是古代汉语中实词的一大特性,但具体到特定的句子中,任凭其词义再多,却只能取其一。辨析一词多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

1.语境检验法。一个词语有再多的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它也只能有一个义项,所以对该词语所处语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多个义项逐个代入句子,在实际语境中检验每个义项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意思,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意义上能否做到前后连贯、上下贯通。

2.语法检验法。古代汉语同样符合一定的语法规范,因此,在特定的位置上一个词语的词性就应该是固定的。我们就可以运用这样的规律来判定词语的词性,从而对词语的义项做出准确的辨析与选择。比如一个词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当它处在宾语前时,就应该是动词,就只能选择它作为动词时的那个义项。

3.相似比较法。将多义词所在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样我们也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1文言实词(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耿定向,字在伦,黄安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行人,擢御史。严嵩父子窃政,吏部尚书吴鹏附之。定向疏鹏六罪,因言鹏婿学士董份总裁会试,私鹏子绍,宜并斥。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隆庆初,擢大理右寺丞。高拱执政,定向尝讥其褊浅无大臣度,拱嗛之。及拱掌吏部,以考察谪定向横州判官。拱罢,量移衡州推官。

万历中,累官右副都御史。吏部侍郎陆光祖为御史周之翰所劾,光祖已留,定向复颂光祖贤,诋之翰。给事中李以谦言定向挤言官,定向求去,帝不问。历刑部左、右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御史王藩臣劾应天巡抚周继,疏发逾月不以白定向。定向怒,守故事力争,自劾求罢,且诋藩臣论劾失当。因言故江西巡抚陈有年、四川巡抚徐元泰皆贤,为御史方万山、王麟趾劾罢,今宜召用,而量罚藩臣。藩臣坐停俸二月。于是给事中许弘纲、观政进士薛敷教、南京御史黄仁荣及麟趾连章劾定向。执政方恶言者,勒敷教还籍省过,麟趾、仁荣亦停俸。时已除定向户部尚书督仓场,定向因力辞求退。章屡上,乃许。卒,年七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恭简。

定向初立朝有时望。后历徐阶、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四辅,皆能无龃龉。至居正夺情,寓书友人誉为伊尹而贬言者,时议訾之。其学本王守仁。尝招晋江李贽于黄安,后渐恶之,贽亦屡短定向。士大夫好禅者往往从贽游。贽小有才,机辨,定向不能胜也。

(选自《明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拱嗛之 嗛:怨恨

B.而量罚藩臣 量:衡量

C.其学本王守仁 本:本来

D.士大夫好禅者往往从贽游 游:交游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

B.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

C.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

D.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定向不畏权贵。严嵩父子专权时,他上奏章弹劾依附严嵩父子的吏部尚书吴鹏的六大罪状,并弹劾吴鹏女婿学士董份在总裁会试时徇私。

B.耿定向仕途起伏。隆庆初年,他被提拔为大理右寺丞,后又因曾讥讽掌权的高拱狭隘浅薄没有大臣气度而被贬为衡州推官。

C.耿定向爱憎分明。他在担任右副都御史时,吏部侍郎陆光祖被御史周之翰弹劾,而耿定向却赞颂陆光祖贤能,指责周之翰。

D.耿定向有声望,但也受到一些非议。他经历四任首辅,能做到与他们意见相合;他给友人写信赞誉张居正而贬斥言官,受到舆论的非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定向怒,守故事力争,自劾求罢,且诋藩臣论劾失当。

(2)尝招晋江李贽于黄安,后渐恶之,贽亦屡短定向。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1文言实词(一)

1.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C项,本:源自。

2.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通读句子及上下文内容可知,"留境上而去"的主语应是"耿定向"而不是"馈者",据此排除B项和D项,"寝"的主语是"事",据此排除A项。

3.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B项,"被贬为衡州推官"错误,应该是"被贬为横州判官"。

4.(1)耿定向十分生气,严守旧的制度据理力争,弹劾自己请求被罢免,且指责王藩臣议论弹劾不恰当。

(2)曾经招募晋江李贽到黄安,后来渐渐厌恶李贽,李贽也多次诋毁耿定向。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1文言实词(一)

【参考译文】

耿定向,字在伦,黄安人。他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受任行人之职,又被提拔为御史。严嵩父子窃取了国家政权,吏部尚书吴鹏依附他们。耿定向上奏章弹劾吴鹏的六大罪状,趁机谈到吴鹏女婿学士董份在总裁会试时偏私吴鹏的儿子吴绍,应该一起贬斥。严嵩竭力袒护吴鹏,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出京任甘肃按察史,推举和弹劾他人都不是出于私心。离任时,只在肩上背着一个箱笼,有人赠给他一部石经,他将石经留在境上便离开了。回京后担任南京学政。隆庆初年,被提拔为大理右寺丞。高拱掌权,耿定向曾经讥讽他狭隘浅薄没有大臣的气度,高拱怨恨他。等到高拱执掌吏部,借考察的名义将耿定向贬谪为横州判官。高拱被罢免后,耿定向受恩赦改任衡州推官。

万历年间,不断升迁担任右副都御史。吏部侍郎陆光祖被御史周之翰弹劾,陆光祖留任之后,耿定向又赞颂陆光祖贤能,指责周之翰。给事中李以谦弹劾耿定向排挤言官,耿定向请求离任,皇帝没有过问这件事。历任刑部左、右侍郎,被提拔为南京右都御史。御史王藩臣弹劾应天巡抚周继,奏章发出过了一个月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耿定向。耿定向十分生气,严守旧的制度据理力争,弹劾自己请求被罢免,且指责王藩臣议论弹劾不恰当。趁机说以前的江西巡抚陈有年、四川巡抚徐元泰都是贤者,被御史方万山、王麟趾弹劾罢免,现在应该召还任用,也要酌情处罚王藩臣。王藩臣因此被罚停俸两个月。因此给事中许弘纲、观政进士薛敷教、南京御史黄仁荣和王麟趾联名上奏章弹劾耿定向。当时的执政者正对言官没有好感,勒令薛敷教回到原籍反思自己的过失,王麟趾、黄仁荣也受到停俸的处罚。当时已经授予耿定向户部尚书的官职让他负责管理全国的粮仓,耿定向于是竭力推辞请求退休。奏章不断呈上,皇帝才答应了他。死的时候,七十三岁。被追赠为太子少保,谥号为恭简。

耿定向在朝廷刚刚建立时很有声望。后来经历了徐阶、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四任首辅,都能做到意见相合。等到张居正守丧期末满而被强行任职,耿定向给友人写信赞誉张居正为商汤时的伊尹而贬斥那些言官,当时的舆论都非议他。他的学问师承王守仁。曾经招募晋江李贽到黄安,后来渐渐厌恶李贽,李贽也多次诋毁耿定向。那些喜欢理禅的士大夫往往与李贽交往。李贽小有才气,机智善辩,耿定向不能超过他。

点击查看更多,查看309教育网原文链接,可下载,可打印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