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石敬瑭的汉奸身份在历史上早有定论,然而近年来却有不少人想为他“翻案”、“洗白”,以他出身沙陀族和割让“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幽云十六州为论据,力证石敬瑭不是汉奸。这些论证断章取义、似是而非,但很能迷惑人。然而谎言毕竟是谎言,就算把石敬瑭里里外外“洗”上几十遍,也依然无法“洗”掉他身上“汉奸”的成分。今天,我就以一篇简短的小文来论证,给石敬瑭戴上“汉奸”的帽子,为何一点都不冤。
“汉奸”这个词虽然出现于宋末,但这个群体的历史却是由来已久。从字面上来讲,“汉奸”这个词就是指汉族人的奸细、奸人,包括两个要素:出身于汉族或自认是汉人,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奸细。我们从这两个要素来分析,石敬瑭为什么必须是“汉奸”。
1.石敬瑭是不是汉人?
几千年的中国史,“汉人”的定义从来都不是血缘概念,而是一种文化概念,这便是极其有名的“华夷之辩”。凡认同华夏文明,合于华夏礼俗的群体,自认为华夏民族一员的,便是汉人,不管他出身的血缘、种族;凡认同夷狄文明,行为不合义礼,就算血管中流淌着汉人的基因,同样也被视为夷狄。打个比方,春秋时期的楚国,由行蛮夷之礼变为行华夏礼俗,便被中原国家视为华夏人(汉人);而秦国虽然是华夏人,但却僻处雍州,行蛮夷之礼,便被中原国家视为夷狄,而非华夏人(汉人)。
石敬瑭虽然出身沙陀族,但他自认为是汉人的皇帝,认同华夏文明,治国理政合于华夏礼俗,难道不能算汉人吗?更何况,按照正史《旧五代史》的说法,石敬瑭根本就不承认自己是沙陀人,而是由中原迁居到边疆地区的汉人,并自称是春秋卫国贤大夫石碏、西汉贤相石奋的后代。连石敬瑭自己都强烈承认自己是汉人,这还有什么疑问么?
2.石敬瑭有没有出卖国家利益?
其实石敬瑭之所以被骂为“汉奸”,重要的不是他的民族成分,也不是为了称帝向比他小很多的契丹皇帝自称“儿皇帝”,而是因为他干了一件令世人极为唾弃的坏事:向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众所周知,幽云十六州为中原防御北方民族的天险,一旦割让,使得从辽至元,北方异族可以肆无忌惮地南侵,祸害极深。石敬瑭之罪可谓大于天。
然而有人却提出这样一种荒谬绝伦的观点,说是幽云十六州在当时不算石敬瑭的地盘,不受其管辖,石敬瑭完全是慨他人之慷,“借花献佛”,不能算卖国。那么问题来了,就算幽云十六州不是石敬瑭的地盘,但它确确实实是中国(后唐)的领土啊,而石敬瑭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当全中国的皇帝。既然做全中国的皇帝,就不能割让哪怕是一寸的领土,不管这领土在不在你管辖范围内。就好比今天,对岸的湾湾保有治权,大陆没办法实质性管辖,难道说我们就有理由将它放弃,割让给他国?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若此,国人不戳断你脊梁骨,就不是中国人!
更何况,在幽云十六州中,就算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不归石敬瑭管辖,但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太行山的西北,属于河东节度使管辖区域,那可的的确确是石敬瑭的地盘,是被他直接割让的地方。退一万步说,七州的割让不是石敬瑭的错,但他一口气割让自己地盘中的九州,难道不算出卖国家领土?难道不算出卖国家民族利益?难道不算是大汉奸?
由上面两点来分析,石敬瑭“汉奸”这顶帽子算是戴得稳稳了,没法“翻案”,不能“洗白”!
“题外话”:“汉奸皇帝”的下场
最后再简单谈一谈“汉奸皇帝”石敬瑭的下场。石敬瑭尽管对契丹百依百顺、予取予求,“早请示、晚汇报”,但依旧经常遭到外族主子的苛责,动辄得咎。尤其是因为收容吐谷浑部落难民之事备受刁难,也成了压垮石敬瑭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其最终忧愤而死。
反倒是他的“接班人”石重贵很有骨气,拒不向契丹称臣,而且一直积极谋划收复失地。只可惜选将非人,被“汉奸将军”杜重威坑惨,不仅亡了国,而且自身也落得沦为农夫的惨景。不过较之于叔父石敬瑭,做人的觉悟要高的不知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