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80后诗歌论坛解析助力80后诗人
“华山论剑,文化中国”全国80后诗歌论坛9月2日在陕西西安曲江会议中心举办,舒婷,食指,叶延滨等老一辈杰出代表及全国著名诗刊主编和各省80后诗人代表共聚诗歌圣地“长安”,陕西作协副主席齐雅丽在开幕式致辞:“邀请诸位走进长安,穿越历史,更体悟现实。”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把酒论诗歌”。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尖锐的时代’。”
“诗歌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回应这个时代,与这个时代相向而行?”陕西作协副主席阎安作为主持人在论坛一开始发出了这样的提问。80后诗人代表和老一辈代表就自己对于此问题的理解展开探讨,引申出诸多关于“二元对立的观点”,“新媒体发展对诗歌评判标准的影响”,“先锋精神”,“80后诗人到底该如何定位”等问题的讨论,代表们各抒己见,会场气氛十分活跃。
“80后是自由,多样,个性的一代”
在改革开放,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80后诗人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他们普遍较前人更追求形式和表达方式上的自由,而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认为“自由不是和官方刊物斗争得来的,是由于这个社会的进步,自媒体使每个人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在这样一个诗歌井喷的时代,创作的领域扩大,题材多样化,好诗与烂诗互相覆盖,为了提高诗歌的可识别度,追求诗歌在技术与语言上的革新。
而这样的“革新”造就了80后诗人创作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著名朦胧派代表诗人食指说:”没有导向,就没有精气神。”在论坛谈话中食指多次提到了“传承与回归”,接续古典诗词。同时指出新诗越来越缺乏自律性等观点,他说:“所有的非理性写作,它背后都有非常严谨的情感逻辑”。肯定了中国古代诗歌文字的张力和时空转换的能力,对80后青年诗人提出了自己的期许。;其他的部分参会嘉宾认为,社会大背景的转换和“解构主义”的思潮在无形中影响着80后这一代人,同时他们又是“营养极度丰富”,“早熟”而又同质化严重的一个群体。
著名评论家谭五昌先生说“所有的先锋不指向传统,很难成就,要广取博采。”并指出80后的共性正是焦虑与自信的集合,“在某些诗人的笔下,欲望得到了张扬,而信仰迷失。”叶延滨说。老一辈的诗人代表们就“80后一代诗人的特性”和“代际间差异”等问题谈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这种态度很重要,它决定了文化超越的可能性”
“我们追求的是’灵魂出窍’的体验,和自我的诚实表达”一位80后诗人代表阿斐说到,“要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80后一代的部分诗人俨然成为了“先锋艺术”的代表。
另一位80后诗人代表许多余则表示,“任何流派的集合,都是一种同谋。”,指出当下公认优秀的作品越来越少,而更多的是类型化的写作,就80后群体的内部分化等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现代化的状态里面,比战争轰炸所要摧毁的东西,造成的麻烦一点不少,整个表现出很强的过渡性,摇晃性,不确定性。”陕西作协副主席阎安说。80后的这一代诗人正是在如此的时代背景中不断的探寻着自我的定位。
郑小琼认为,“80后一代需要出现更多的同代的批评家,自己对自己,从理论上进行确认。只有团结起来才能解决问题。”80后诗人内部不同观点的争鸣和时代的“先锋精神”,独树一帜。
“我们都处于同一个时代”
论坛中,各位嘉宾的讨论主要体现为一种有“代际差异”而造成的矛盾。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经历,势必会产生着不同的认知。在这个意义上,80后诗人和老一辈诗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我们对于诗歌的热爱也罢,对于艺术的热爱也罢,虽然出生在不同的年代,但是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都处于同一个时代。”阎安总结道。
记者/谢勇强 实习生/代鑫 祝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