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卫国的公孙鞅,也就是商鞅,便到了秦国,他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 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也同意商鞅的看法,可是大臣却极力反对,于是改革的事情也暂时没有进行。
过了几年,秦孝公把商鞅任命为左庶长,并将改革的事情都交给商鞅管理。
商鞅做好了改革的方案,但又担心百姓不信服他。于是便张贴了一个告示。他将一个三丈高的木头立在了南门的门口。他说如果有人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口,就赏他十两黄金。
百姓们看到告示纷纷赶来。但是没有人相信,搬一块木头就可以得到十两黄金。大家都觉得这是左庶长开的玩笑。商鞅看到老百姓都不相信他的告示,于是便把黄金提到了50两。没想到黄金便多了之后更没有人敢去了。这时有一个人上前说他要试试,于是便把木头从南门搬到了北门。商鞅立刻把50两黄金赏给了他。
从此以后,百姓们对商鞅更加信服了。商鞅也开始实施了他的改革。自从秦国实施了商鞅的变法以后,国力加强了,人人民的凝聚力,也更强了。军事力量也增强了很多。还攻打下来了魏国的都城。
这就是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