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话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中的“商女’’, 意思是指,为商贾达官贵人献歌献舞的女子。在哪些富人官人面前,又有多少人想到国破家亡?而靡靡之音《后庭花》的歌声,却始终弥漫在欢乐场中,歌女为了生存,己麻木不仁地忘却了亡国的悲哀。
诗人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鞭挞和批判的对象不单指是“商女”,而是包括那些醉生梦死,不管天下苍生安危的达官贵人,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博大的忧民忧国情怀,也是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对执政王朝的愤慨。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是当时陈后主与其幸臣之间的词曲。 诗人杜牧闲游秦淮,在其听见歌女吟唱《玉树后庭花》,那种绮艳轻荡,意乱情迷,是男女之间打情骂俏的互相唱和。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荒淫的生活,视国家朝政为儿戏,贪图享乐,心思不在国家和人民的身上,最终于丢了自己的大好江山。
陈朝虽灰飞烟灭,可这种靡靡的《玉树后庭花》乐曲却被留传下来,还在灯红酒绿的秦淮歌女中不停地被传唱,这使得杜牧非常感慨和厌恶。诗人借诗抒怀,表达这些无知的歌女,连国破家亡之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是何等的堕落。
其实这也是杜牧借诗发挥,他所讥讽指向的,实际是当时晚唐政治的衰败和乱象,上流社会整天沉湎于酒色欢愉中,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当朝已快步按近陈后主的后尘了,心中不免忧伤感叹。 诗人杜牧,把自己当时在秦淮的所见所闻,以及心中的感慨和气愤,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句表达得淋漓尽致,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