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初三文言文原文_初一期中考试文言文

初三文言文原文_初一期中考试文言文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17 17:35:09
阅读:

伤仲永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七(上)伤仲永

原文

作者: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内篇目——七(上)伤仲永

(一)文学常识

作品体裁:散文

作者: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出处:《临川先生文集》

(二)字词解释

  1. 伤:哀伤,叹息。
  2. 生:生长到。
  3. 异:对······感到诧异。
  4.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与:给。.
  5. 养:奉养,赡养。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6. 一:全。
  7. 指:指定。就:完成。
  8. 文:文采。理:道理。
  9.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10. 稍稍:渐渐。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11. 乞:求取。
  12.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
  13. 日:每天。扳(pān):通“攀”,牵,引。环:四处,到处。谒:拜访。
  14. 从:跟随。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15. 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16. 复:又,再。
  17. 泯(mǐn)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
  18.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19. 通:通达。悟:聪慧。
  20. 受:接受。天:先天。
  21. 贤:胜过,超过。于:比。材:同“才”,才能。
  22. 卒:最终。
  23. 于:被。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
  24. 彼其:他。
  25. 已:停止。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

(三)内容理解

第一段叙述神童方仲永的故事。文中描写突出了神童仲永的特异天资,为下文的因不后学而“泯然众人”作了很好的铺垫,为全文的知识才干“受之人”立论打下了基础。文中的“利”字很有份量,突出其父‘不使学”的原因,更暗示给人们急功近利对人才的危害。“不使学”是仲永由天变为平庸的关键,是本文议论的中心。

第二段,从作者亲自见闻的角度简略交代了仲永从神童沦为“众人”的过程。“泯然众人矣”一语,把说话人漠然视之的态度生动地表现出来,与先前“邑人奇之”的情况恰成对照,而作者的惋惜感慨之意也隐见言外。

最后一段是作者对方仲永由一邑称奇的神童变成无声无息的普通人一事所发的议论,也是本篇思想的集中体现,重点说明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决定意义。

(四)主旨理解

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五)写作特色

文题为“伤仲永”,文中却未见一个“伤”字,然而全篇写的正是一个“伤”字。而此文契合照应不在形式上而在内容中。

这篇议论文,先叙后议,在事实叙述的基础上立论,事实成为立论的依据。文章叙事简洁,说理透彻。

(六)名家点评

清代爱新觉罗·弘历《唐宋文醇》:劝学之意,婉转切至。为子弟者所宜诵。然学何学乎,宜先辨志矣。

清代沈德潜《唐宋八家本读本》:劝学之语,婉转切至。伤仲永,不独为仲永也。聪明子弟,宜悬为座右篇铭。

代毛庆蕃《古文学余》:受于天者不甚相远也,能亲师取友,则愚可明而柔可强也。不能亲师取友,所谓明强者几何矣。天地生材难,成材尤难,独仲永也乎哉!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