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山海经是中国神话故事吗_山海经的真相

山海经是中国神话故事吗_山海经的真相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07-20 22:20:14
阅读:
一口气读懂《山海经》:隐藏的中国祖先传说

说起《山海经》,绝大多数人兴趣起蒙于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是谁?鲁迅的奶妈。细想一下,一个不识字的奶妈都知道《山海经》,可见这部书在中国流传之广!

生活中,我们很多朋友都读过这本书。读的过程中感觉它内容很难懂,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因为《山海经》在过去很有可能就是一张图!

别看我们现在的书中有很多图,那是现代人画出来,所依据的是后人的想象为《山海经》做填空。魏晋陶渊明就曾在诗中提过:“泛览周王传,浏观山海图”。这说明在晋朝时期《山海经》只是一则图画,后来,原图丢了,而我们看到的文字就是对地图加上物产图像的文字说明。

想一下,图丢了,只剩文字,可不就很难读懂?所以历史上真正给《山海经》作注的人屈指可数!

不信,你看中国“六经”之首的“周易”,给它作注的有多少?多如牛毛!至于《论语》、《孟子》就更不用说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因为《山海经》里记述的内容远远要比文字要早得多,它保留了很多“文化大传统”的信息:没文字的时候这些内容已经在了,先是画图留了下来,到有文字时,图丢了,图的说明文字却留了下来。

所以,它变成了一个超现实的东西。这样一本书因为在大传统时代(即史前)人的想象神话一样,所以,《山海经》读起来被当作是神话的宝库。

那么,问题来了,它仅仅只是我们以为的神话故事吗?不止。

首先,先来看一看华夏祖先神话中——“炎黄子孙说”。

一口气读懂《山海经》:隐藏的中国祖先传说

01.

《国语·晋语》: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从这个记录来看黄帝和炎帝是兄弟俩,他的母亲叫有蟜氏。《国语·晋语》中讲的少典娶“于有蟜氏”,“黄帝”、“炎帝”、“姬水”、“姜水”……可以证明在先秦时代华夏知识里人们对上古祖先谱系有明确追溯。

不过,它最初不叫“炎黄”而是叫“黄炎”。咱们今天流行“炎黄子孙”就是根据这个最早的文献而来。

现在,我们把这些有文字记载的传世文献叫“一重证据”。但在“一重证据”中,关于黄帝、炎帝的母亲“有蟜氏”却没有任何记载,只有《山海经·中次六经》找到了关于“有蟜氏”的东西。

一口气读懂《山海经》:隐藏的中国祖先传说

读过《山海经》的人一定清楚,《山海经》把“山经”划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即五藏山经),其中,在“中山经”的“第六次山经”中讲到一个山:“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蟜虫,是为螯虫,实惟蜂蜜之庐。”

读出来什么意思?是不是读起来简直不知道说啥?

实际上,今天的神话学者认为“有蟜氏”就是崇拜蜜蜂的部落,他们把蜜蜂当成图腾来崇拜,并跟“有熊”部落通婚。(黄帝就叫“有熊”)

这可不是信口开河,它是今天的民俗学家在调研出来:

2011年1月8号,中华炎黄母族“有蟜氏”故里文化研讨会在河南洛阳孟津县举行。探讨的就是《山海经》中炎黄子孙关于他的母系、母族——"有蟜氏"的线索。

当然,作为炎黄子孙还要了解:炎帝和黄帝!

炎帝,姜姓。我们写“姜”字,最先写的一个字就是:“羊”。

一口气读懂《山海经》:隐藏的中国祖先传说

在甲骨文,“姜”字和另一个字——“羌”(今天少数民族有一族用它来命名),都是通假字。一个从“人”,一个从“女”,所以这两个字实则是同义字。

在《说文解字》中也有对“羌”字的解释:西方牧羊人也。今天的世界考古学也给出证据:绵羊、山羊、牛都不是我们华夏老祖先最先驯化。

六畜:牛、马、羊、鸡、狗、猪,这六种家畜中咱们本土的只有三种——鸡、狗、猪,史前文化中有。

羊在仰韶文化没见过,距今七千到五千年的仰韶文化中没有一个羊的骨头。羊大约是龙山文化时期,距今四千多年传进来。从哪儿传进来?最早驯化绵羊、山羊的地方都在今天的地中海东岸,就是从土耳其到巴勒斯坦这一带。

这个在地理上叫黎凡特地区,在12000年至11000年开始驯化羊,随后牛开始驯化,包括麦子和牛羊都是后来从那里传过来。

所以,炎帝“姜”、“羌”这一族,他跟牧羊文化有关系。牧羊文化,以“羊”为社会经济的基础,羊就成为图腾。

当然,说到仰韶文化没麦子,吃什么?吃小米。

中国人把我们国家的政权用一个符号来表示,叫“江山社稷”。“江山”是修饰,“社稷”是关键,“稷”就是小米,就在中原一带驯化。

回过头来看,实则是崇拜羊的“姜”和“羌”大量从西部向中原迁移,有些定居下来和当地文化同化,成为了炎帝这一支。

有什么证据?再看一个字“美”!

什么叫“美”?“羊大为美”,背后代表着中原的农耕文化接受了西方的“牧羊文化”,才组成了我们现在的文化,即“炎黄文化”。

所以,“炎黄子孙说”的背后可能就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组合。

一口气读懂《山海经》:隐藏的中国祖先传说

三星堆出土羊头龙青铜器

今天的我们称自己是“龙的传人”,在成都的平原挖出了一个和商代同时代的文化叫:三星堆!

三星堆有一个青铜的龙,细看它的头,一个羊头!下面长着山羊胡子,可以看出是个山羊头,身子是“龙”。

是不是很惊讶?弄了半天,我们“龙的传人”也成了“羊的传人"了?一点也不奇怪,因为炎帝的姜、羌背后就是羊。、

一口气读懂《山海经》:隐藏的中国祖先传说

02.

看过电视剧《芈月传》的朋友知道吗?“芈”字其实也和“羊”图腾有关。

“芈”说白了,它是楚国王族的本姓。“芈”在今天念mǐ,古代不是这么念,它真正的发音“mie”,羊的叫声。(一个姓氏大部分跟祖先时代信仰崇拜图腾的对象有关,你要记住这一点。)

楚国的王族祖先用羊的叫声作为他们的姓氏就有吉祥的祝愿、美好的理想在里面。不过,问题来了,司马迁的《楚世家》中一共有30位楚王留下名字,有25位都姓熊或改成熊了。

问题在哪?为什么会这们?这要从“黄帝有熊氏“那里找寻楚文化的脉络,从《山海经》的“中山经”找到答案。

《山海经-中山经》有一个山的名字就叫“熊山”,有意思的是——河南的三门峡这里有座山叫:熊耳山!

跟熊是什么关系?《山海经》记载的熊山有一个山洞,叫——熊穴。“穴”,山洞、洞穴之义。而楚王的近30位熊某的王族中第一位就叫:穴熊。穴熊什么意思?山洞里走出来的熊。

一口气读懂《山海经》:隐藏的中国祖先传说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明确记载了熊山熊穴的特征:季节性的关闭和开启,即冬闭而夏启。

这其实是狩猎时代,猎人对狩猎对象的观察和记忆。

大家都知道,熊是陆地上最大的冬眠动物。冬天开始吃饱了躲起来,躲多长时间?越靠北越寒冷的地方,躲的时间越长,一般是五六个月,也有一年一半时间睡下去。

古人认为这个“睡下去”就是不吃不喝不动,即死了。来年,再生。而且熊又是所有的猛兽中唯一能够跟人一样两足行走。

在古人看来,熊不是什么动物,它是神的化身,不仅如此,正能量都在它身上。

在北方,有个习俗叫吃秋膘,就是在秋天要拼命把大肥肉吃了,干什么?增加身体的脂肪。熊也一样,它在冬眠六个月靠燃烧自己身上的脂肪把漫漫的寒冬挨过去。

不用说,简直就是是人类的楷模。

所以,中国人在先秦时代,在比农业还早的那个狩猎时代,早已知道熊这种动物。有很多狩猎民族是猎熊为生,以熊为自己食物来源,同时把熊当作图腾崇拜。

回过头,再看轩辕黄帝氏:“黄帝轩辕氏,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貌似是个地名。今天被落实在新郑当地有个村庄过去就叫“熊庄”。

今天的人一听熊庄,觉得不太好听,怎么办?改成能庄。

中国现在有460万熊姓的人,如果你要问们们熊姓跟黄帝有什么关系?不用问,那都是图腾直接传下来。

所以,“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

每一个神圣的帝王都有一个神圣的雅号,这雅号背后“有熊”国君。

如果五千年前有黄帝建立的国家,它的名字就叫“有熊”。如果有人问楚王不是都姓芈吗?为什么登上王位以后都改叫熊了呢?

楚人的祖先按屈原在《离骚》的说法,“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楚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颛顼。颛顼是谁?颛顼就是黄帝的孙子!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