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警异甚",帅哥李格非不同凡响
李格非(约1045-约1105),字文叔,齐州章丘明水(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明水镇)人。《宋史》说李格非"俊警异甚",翻译成现在的流行话术就是"帅到极爆"。帅哥李格非很有性格,明明可以靠颜值,偏偏要靠才华,"刻意于经学",又聪明,又努力,三十岁那年考中了进士。
宋代有从新晋进士中选婿的传统,李格非这样的帅哥自然最受丈人青睐。当时的宰相是王珪,具有优先挑选权,他一眼就看上了李格非,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他。王珪在历史上并不知名,却有一个响亮的外号叫"三旨相公"。他上殿进呈时称为"取圣旨";神宗决定后,称为"领圣旨";退朝后告诉禀事的人,称为"已得圣旨",故而人称"三旨相公"。这外号含有讽刺意味,可人家王珪做了十六年宰相,历仕三朝,"三旨相公"不是白叫的。
李格非真的是很有性格,明明可以靠岳父,偏偏要靠实力,他将妻子王氏送回老家章丘,自己心无旁骛,准备大搞一番文化事业。
随意生长,"留守儿童"喜欢喝酒
元丰七年(1084),王氏诞下一个女孩。李恪非希望她以清名照人间,遂给女儿取名李清照。女孩继承了父母双方良好的遗传基因,"灵襟秀气,超越恒流。"王氏没有按照一个大家闺秀的标准来培养孩子,而是让她像喇叭花那样随意地生长。少年李清照,没有忧虑也没有烦恼,天真活泼之中又带着几分顽皮,生活快乐得更让人嫉妒,"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她罗衣轻飏,象燕子一样飞来飞去。见到客人进门,来不及穿鞋,也顾不上头发松散、金钗坠地,一溜烟地往房间里跑。跑到门口,又不甘心,非要看看来的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然而,幸福的童年是短暂的。十岁那年,母亲王氏被病魔夺去了生命,小清照变成了"留守儿童"。虽然李格非续了弦,继母对小清照视若己出,但继母就是继母,有一层天然的隔阂,小清照时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孤儿感。她喜欢上了喝酒,游乐的时候,要浮一大白来表示心情愉快;伤春的时候,要借酒来消除郁悒的心情;秋天到了,树叶落了,心情坏了,需要喝酒;冬天大雪纷飞,梅花开了,心情好了,也当喝酒,"每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不但喜欢喝酒,她还喜欢赌博,能够为之废寝忘食。继母碍于自己的身份,不去严格管教青春期的少女,李清照很快就成为赌博高手,每赌必胜,大小通杀。她还为此自豪,说聪明的人,做什么都做得比他人出色,赌博也不例外。
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元符二年(1099),李格非出仕多年,终于在天子脚下站稳了脚跟,于是将妻子儿女接到身边,分居两地多年的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李清照来到汴京不久,便结识了文学上的忘年交晁补之。晁补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在他的影响下,李清照开始填词自娱。
生活在汴京相对陌生的环境里,最让李清照怀念的是故乡那熟悉的生活。她清晰记得去年夏天,在溪边亭中游玩,喝酒喝得时间太长,头晕晕乎乎的,天晚了,连回家的路都弄不清楚,小船儿一头撞进荷花深处,把已经开始晚休的鸟儿吓得扑腾腾乱飞。李清照有点慌张了,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她不断地念叨着,寻找着出去的路线。回忆起这次经历,她写下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把移动着的风景和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一个少女开朗、活泼,好奇、争强的天性,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命活力。紧张和惊喜交织,动作和情绪起伏,富于节奏感。瞬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感的生活画面,清新之景中渗透了野逸之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时常进入她梦境的还有百脉泉边她的家,家中的小院,院子里的海棠,以及与海棠有关的生活场景,一切的一切,都让她不忍割舍,于是再填一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在这首词里,李清照说昨天夜里下雨了,雨点稀疏,但是风却吹个不停。风声雨声中,她酣睡了一夜,第二天醒来依然觉得酒意未消。赖在床上,她问正在卷门帘的侍女,院子里的海棠花怎么样啊?侍女敷衍道:"还是那样!"她马上纠正说,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肥红瘦"。经历了一夜风雨,海棠花的叶子肯定更繁茂,而花朵却凋零了。这首词轻灵新巧,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含蓄蕴藉,表达了主人公怜花惜花的心情。此词一出,便轰动整个京师,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极其传神,令当时文士无不击节赞赏。从此,京城多了一个叫李清照的才女。
大胆思春,月移花影约重来
才女16岁,将父亲的不同凡响发挥到了极致,喝酒赌博,充满了叛逆精神。但叛逆少女同时也将父亲爱读书的特点也发挥到了极致,只要有余钱,她都拿去买自己喜欢的书。她的闺房里,不论几案上还是枕头上,放的都是书。她的幸福生活,就是手不释卷,终日沉醉其中。
这天,她读完唐代诗人元稹的《莺莺传》,崔莺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让她钦羡不已。"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她反复吟咏着这首诗,让思绪随着情感飞扬,填成一首《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到了这个年龄,李清照跟正常少女一样,开始怀春了。只是叛逆少女怀春也与众不同,大胆热烈,直抒胸臆。词里说,一个面容姣好的少女,笑容像荷花盛开,云鬓斜坠,正双手托着雪白的香腮沉思。她偷偷喜欢上了一个人,想起那个人,越想越高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的眼波灵动就像会说话,一脸的温情饱含深韵,写了一半的纸笺上全是寄托自己娇嗔和思念的话语。"犯花痴"的表情被人家注意到了,有点害羞,却没畏惧。"月移花影约重来",明月上移,花影摇动,到那时我们再来幽会吧!在封建家长制婚姻的背景下,李清照敢写出这样的词句,是够大胆的!看来,至少在写词的那一刻,她是被崔莺莺附体了。
- 上一篇:阮籍《咏怀诗》其十二_阮籍咏怀诗其三十八赏析
- 下一篇:日月星辰 山川湖海_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翻译_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形象 "俊警异甚",帅哥李格非不同凡响 李格非(约1045-约1105),字文叔,齐州章丘明水(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明水镇)人。《宋史》说李格非"俊警异甚",翻译成现在的流行话术就是"帅
-
李李清照如梦令_李清照全诗如梦令
如梦令· 宋代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
-
梨花这首诗的意思_梨花诗词集锦大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国画/曹德兆 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 [宋]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 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译文 说是梨花又不是。道是杏花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_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是宋朝词坛的一颗耀眼的明星。李清照以自己独具一格的词作,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无数好评,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李清照最为经典的词作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题_《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意思是什么?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欣赏 作者:苏永兴 咋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的这首词,是一首被世人传诵的千古
-
词牌如梦令的由来_如梦令词律
如梦令词牌来源于唐庄宗,原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据苏东坡说,庄宗作此词,卒章云:“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因取以为名。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
如梦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_如梦令李清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赏析
原创: 择邻君 择邻学社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 如梦令 其一(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
-
李清照的如梦令_李清照的三首如梦令
《如梦令》两首 李清照,宋代女文学家。宋朝正史中记载:其诗文尤有称于时,她的诗文在当时被世人称颂。 下面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两首: 如梦令 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
-
如梦令是词牌名还是曲牌名_如梦令词牌韵律
如梦令词牌名 ,刚开始是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创作,被叫为《忆仙姿》和《宴桃源》,后来觉得不好听,取了词中的“如梦,如梦”的叠句,改名为《如梦令》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表达了诗人_如梦令昨夜雨疏风句
(宋)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1084~1155?),女,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宋代词
-
如梦令整首诗_如梦令古诗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