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气象预报/预警/科普/指数/资讯立
今天白天有阳光的地方体感还是暖融融的,但窗外望去,却是雾蒙蒙的感觉。没错,此时节,天气静稳,空气质量就所有转差。
周末两天有云也有阳光
周六阳光若隐若现,全天西南风3到4级,最高气温继续回升,在21℃上下,在外体感还是比较舒适的。
但天气静稳也是有坏处的,那就是空气质量较差,在外要注意防护,带好口罩。
夜间天空逐渐转为多云,最低气温10℃,温差仍然较大,白天是秋阳当空,一早一晚是秋风瑟瑟,早晚外出仍要注意保暖。
周日天空来点儿小插曲儿,部分地区将迎来阵雨天气,但雨量不大,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大,气温受其影响也有限,最高气温仍在20℃上下,西南风风力增强到4到5级,天空阴沉,在外体感多少还会有些凉飕飕的,外出携带好雨具的同时,也要注意穿戴保暖些!
此时节,空气湿度较低,容易产生秋燥和疲惫感,提醒市民朋友们少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勤补水、多吃些细润的食物,以免加重秋燥的状况。
为便于广大市民
更便捷接受到气象信息,
沈阳市气象局推出
“城气通”APP
安装步骤:
苹果系统均可直接在商店里搜索,下载安装
安卓系统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安装
说完了天气,
下面来给大家安利一个“百年老字号”。
这个“百年老字号”不是风景名胜区,
也不是打卡网红店,
它就是每天忠实记录气象数据的——
沈阳气象站。
2019年6月12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在日内瓦向最新一批获认定的23个百年气象站颁发证书,其中就包括沈阳观象台,中国同时获得认定的还有武汉和大连两个气象站。
武汉、大连和沈阳气象站分别成立于1869年、1904年和1905年,最长观测时间达150年。其余20个百年气象站分别来自科特迪瓦、西班牙、印度、乌兹别克斯坦、巴西和以色列。
长期气象观测是人类不可替代的文化和科学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关于过去大气参数的独特资源,可为人类评估气候变化和气候变率提供重要依据。
世界气象组织(WMO)在2016年建立了百年气象站认定机制,百年气象站应满足运行时间达百年以上、缺测不超过10%(不含战争和灾害等影响)、没有造成观测气候特征变化的迁站等9项条件。
早在2018年1月,沈阳气象站就已经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中国百年气象站”。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余勇从世界气象组织主席戴维·格莱姆斯手中接过百年气象站证书)
沈阳气象站的前身可追溯到1887年,基督教教士在沈阳初建观象台,最早使用气象仪器进行观测。1895~1904年清朝海关建立了奉天观象台,地点在海关礼部堂子庙,遗憾的是这一时期没有留下观测数据和观测场的有关资料。
(2011年沈阳观象台办公楼)
1905年,日本中央观象台在奉天观象台原址建立了奉天第八临时观测所,观测资料保存至今,其气象观测项目有相对湿度、绝对湿度、降水量、总低云量、天气现象、风向风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地面温度、日照、蒸发量、雪深、5~500厘米地温等。
(1905年奉天测候所)
(1930年奉天观象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沈阳气象站位于和平区南一马路2号(今辽宁省气象局所在地)。1954年,迁入沈河区南塔街五里河5号。1989年迁至东陵区营盘路12号。2005年迁至现址,即沈阳市浑南区南屏东路5号。
沈阳气象站现由沈阳市浑南区气象局管理,目前的观测项目有:气压,温度,相对温度,液态、固态降水,蒸发(大型、小型),辐射一级站(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反射辐射、净全辐射),浅层地温(0厘米、5厘米、10厘米、15厘米、20厘米),深层地温(40厘米、80厘米、160厘米、320厘米),冻土深度(150厘米),电线积冰,能见度,风向、风速,日照,酸雨,天气现象,草温。
(1953年沈阳观象台)
(1980年沈阳观象台)
气象观测是典型的24×7工作岗位,也就是每天24小时,每周7天,换句话说就是全年无休,即使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也要克服困难记录详实准确的气象数据。比如1995年7月28~30日浑河流域出现特大暴雨,连续多日的暴雨致使浑河发生了有资料记载以来最大洪水。沈阳气象站一楼被完全淹没,并被洪水围困20天,观测员甚至潜水打捞观测设备,设立临时观测场,没有耽误一次观测,没有延误一份报文。
(1995年7月29日洪水淹没观象台,职工坚持气象探空观测)
如果说百年的参天大树要依据年轮来确定树龄的话,那么百年的气象站就靠着那不曾间断的天气数据记录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一个个数据的背后,是无数个披星戴月的日子、是无数个仰望苍穹的日子,是无数个雨雪交加的日子,是无数个独守佳节的日子。数据承载着沈阳这一方气候的变迁,也承载着一代代气象人的付出和努力。回望过去,观测员们曾为了一个云状争论得面红耳赤,为了区分普雨还是阵雨辩论不休,为了真实记录要素而分秒不差地去观测,为了准时发报而奋力跑步向前。
在气象观测逐渐走进自动化的今天,沈阳观象台的气象人仍然传承着老一辈的认真精神,力求分毫不差的记录每一个数据,准时准点的发出每一份报文。认真负责一直是每一个观测员必备的素质和传承的精神。也许将来的气象观测会实现全部的自动化,无人观测,但是这种认真精神已经凝聚到气象行业的气质中,越是艰苦越向前,认真、坚守是百年不变的情结。
(2007年沈阳观象台观测场)
(2011年沈阳观象台)
沈 阳 气 象
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自网络,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本公众号转载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切勿用于任何商业活动。本公众号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损失或伤害的责任。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