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是北宋词人晏殊的著名词句,句中蕴含着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小楼结合全词试作分析。
全词如下: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出身富贵,又曾官至宰相,物质生活优裕,精神生活潇洒出尘,这样的生活条件,造就了他珠圆玉润,和婉明丽的词风。
据载,晏殊喜欢宴请宾客,且必以歌乐相佐,宴会将尽时,便遣退歌乐,取出笔札,写诗填词,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赞其“前辈风流,未之有比也”。这首《浣溪沙》,也是写于宴饮歌乐之后。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饮一杯酒,写一阙新词,在如此雅致的生活,晏殊却有更深层的人生思索。
还是去年那样的天气,还是在去年的旧亭台上,今天重复着同样的宴饮,但是夕阳西下,几时回转?
夕阳落了,第二天就出升起,但是,逝去的一年时光,已不会回转。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春花凋零,让人无可奈何,时光流转,燕子归来,似曾相识,也许,就是去年来过的燕子。
宴饮过后,宾客散去,只有词人一人在小园香径上徘徊,独自品味着时光流转,流年暗换的兴味。
结合全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的便是时光流转,流年暗换。花落去,是春去秋来,而燕归来,便是冬去春来,不知不觉间,一年便又过去了。
晏殊虽生活优渥,日日宴饮,但他并不是完全沉溺在这种生活之中,他在享受生活中变不断反思人生,就如这首词,他在一次平凡的宴饮,感受到了人生与自然界有常与无常的恒久规律,流露出对时光流转、流年暗换的淡淡伤感。
不过,同样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晏殊不同于李煜的大悲大喜,他始终把这一份思索与伤感安排在美丽的意境中,在美丽中思索,在美丽中伤感,始终保持一种优雅的人生状态。
- 上一篇:纳兰容若的诗_纳兰容若最有名的十首诗
- 下一篇:没有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无可奈何花落处,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意思_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理解赏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诗,是北宋词人晏殊的著名词句,句中蕴含着一种深沉的人生感慨,小楼结合全词试作分析。 全词如下: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写的季节_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谁的句子
文/诗词歌赋汇 在我们的认知世界里,回忆总是美好的。 有时,一朵花,一撮小草,都会不经意的勾起我们心底深处的那根弦。 任时光荏苒,岁月穿梭,我们心里不变的是对美好生活的那种向
-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前一句诗是什么_似曾相识燕归来为什么用燕
我 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正儿八经地看到小燕子了。我说的是动物,不是人。这是一件很可耻的事情。这说明,我,以及以我为代表的一大批人,是多么地脱离生活、多么地不接地气!这可能还说
-
似曾相识燕归来全诗_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下一句
1、看到街上一对对高中生手牵手走在一起。就想起来了高中时的自己。那时候,我也是在街上看到一对对高中生手牵手走在一起。 2、今天老妈做饭,我过去对她说:妈我帮你。老妈:等等是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_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意思
轻轻关上三月的门扉,我在燕语呢喃声中,走进人间四月天。放下所有的牵绊与喧嚣,让自己安静,且从容着,在有爱的光阴里,写下一笺关于四月,关于爱的絮语。 轩窗外,阳光依旧暖暖,
-
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哲理_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哪首诗
“似曾相识”这句成语是说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出自宋代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聊斋志异.莲香》讲的就是“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谁的诗句_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好在哪里
出自宋·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春恨词,全诗如下:全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北宋著名文
-
晏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_浣溪沙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前一句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背景: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七岁能
-
似曾相识燕归来_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曾是什么意思
在江南,土地冻得硬邦邦的日子实在屈指可数。春阳一照,泥土滋润,地气缭绕,柳条在风里三招四摇,竟倏地绿了,像怀春少女的大胆表白。这时候,燕子该来了。人刚从冬日里缓过神来,
-
宋代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_晏殊最出名十首诗词
晏殊和他的儿子晏几道,是宋词文学史上的一对父子词人,世人称之为“大小晏”。 两人的词作风格有相似之处,都以婉约词见长。 晏殊的宋词,写的很漂亮。虽然是婉约,但是少有的不伤怀
-
似曾相识燕归来形容什么_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上一句
现代刑侦理论中总有凭笔迹辨人一说,因为一个人再怎么隐藏、伪装,流在骨中的血脉是不变的,而笔迹如是,文章亦如此,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钩沉觉隐,一旦发而为文,纵有千万般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