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即《还魂记》,杜丽娘便是其中最深情者也。
一场梦境,一次相遇,犹如烈火肆意,春草燎原。深闺女儿初长成,寂寞难谴。歌德说,哪个少年女子不怀春?杜丽娘就在自己家的后花园一走,撞见了一株梅树,遇上了她此生魂牵梦绕的柳梦梅。
春梦了无痕,丽娘心里却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苦苦挣扎,相思难耐。
汤显祖是至情之人,一个情字,令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杜丽娘为情而死,三年后梦梅赴京赶考,借宿杜丽娘墓地所在的园内,拾得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并与丽娘幽魂相会。柳梦梅掘墓开棺,丽娘死而复生,两人遂结为夫妇。
幸而柳梦梅也是如此至情至性之人,不然这结局怕又是凄凄惨惨戚戚。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真应了这段话。坦白说,情之至,自是以往世俗所不能忍。因为封建,因为传统,所以追求幸福和精神上的觉悟便如此难能可贵。
若是问你要面包还是爱情,只怕现在的你也会好好的掂量一番。
而我仅想表达的是感情的纯粹。何为感情的纯粹?那很难说清,就像大多数人认为林徽因感情放纵,而我却固执的相信林徽因对感情的纯粹。当然,有时,感情的纯粹总是很难和道德标准挂上钩。但纯粹绝对不等同于滥情。
爱你的时候着实爱你,不爱你的时候更要告诉你。我仿佛不能控制我的感情,但我认为该对感情诚实。精神比肉体来的更矜贵一些,不是吗?
再说回《牡丹亭》,它表现的还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不过,在《牡丹亭》里,“文明”具有特殊的内涵,那就是明代官方所极力宣扬的理学、礼教。
而杜丽娘的感情是天生的,更十分纯粹。她向往爱情,渴望挣脱束缚,在她生命里,仿佛感情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为情生,为情死,变成了她的使命一般。
那么,感情和道德便有了冲突。在当时,他们的感情也是受到世俗的抨击和不赞成的。在现代,他们的感情就变成了挣脱牢笼可歌可泣的一件事。当然,也确实是精神的解放和女性意识的崛起。
在我看来,情之至其实可以等同于感情的纯粹。同样难得,同样难以到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又想到《红楼梦》里“黛玉在梨香院墙角外,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偶然两句吹到耳朵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后就吸引黛玉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在幽闺自怜”。黛玉仔细忖度,越发如醉如痴,情思萦逗,感慨缠绵,不觉心痛神驰”。
且有多处谈及此句,可见曹雪芹对《牡丹亭》又是何等的喜欢和推崇,而《红楼梦》距《牡丹亭》时代并不久远,明末戏剧流传至清时不如家喻户晓,至少在上流的士大夫阶级当中已经是遍体珠玉早知晓了。
其实本来想写白先勇的《游园惊梦》,却发现《牡丹亭》也是值得写一写的。感谢你们不嫌我浅薄,有空来盘丝洞坐坐,青花新摘的葡萄,琳琅刚酿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