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杜牧有古诗一首《清明》广为传诵,诗文如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全国数十个杏花村都说自己是杜牧文中的杏花村。其中有两个杏花村影响最大,山西汾阳杏花村先入为主,这里现在的“杏花村酒”十分有名。第二个是安徽贵池杏花村,这里自古也酿酒,主要是杜牧曾在池州任过官,所以也算有根有据。那么杜牧所说的杏花村究竟是哪一个杏花村?
其实在唐朝,杜牧的故乡宅邸长安樊川也有一个杏花村,只不过这个村子早已消失泯灭,或许这个村子才是杜牧《清明》中所描述的杏花村。杜牧是今西安市长安区樊川人,所以号“樊川居士”,是宰相杜佑的孙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杜牧的祖居就在今长安区韦曲镇樊川地区的朱坡村,杜牧特意曾作诗一首《朱坡》以纪念故里,杜牧一生为官,终老长安,入葬于现在长安区大兆街办的司马村的杜氏祖坟。
陕西酿酒历史久远,早在周武王灭商,建都镐京(今西安),创立周朝的时候就有文载。记载西周的《诗经》就有“为酒为醴”“显父饯之,清酒百壶”的记载。唐代长安更是全国酒业酿造中心,唐朝建立之初,当时就在长安城内设置了官员酿酒的专门管理部门。称之为“良酝署”。当时酿酒与售酒一体的店铺,所以直到现在饭店还称作酒楼、酒家、酒舍、酒肆等。当时的咸阳“渭城酒”、临潼“新丰酒”、长安“灞陵酒”都是当时响当当的品牌。唐代诗人刘禹锡“劝君多饮长安酒,南陌东城占取春”,可见长安的酿酒业也是远近闻名。
杜牧所居住的樊川有个著名的寺庙叫牛头寺,史载为“樊川八大寺”之一,杜牧曾在此熬灯读书,牛头寺的西边,在唐朝有个村叫“杏花村”。北宋张礼《游城南记》记载:“牛头寺之西……甚平衍,中多植杏,谓之杏花坪”。武则天到牛头寺旁九龙潭赏景,赋诗《游九龙潭》写道:“岩顶翔双凤,潭心游九龙,酒中浮竹叶,杯上写芙蓉。”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与友人别》诗文到:“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可见樊川少陵原牛头寺这个地方唐朝真的有一个酿酒的杏花村,酿酒用水就是九龙潭水。至于杏花村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已经不得而知了。至于这个杏花村是不是杜牧心中的杏花村,只有杜牧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