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冷的秋风中,霜降悄然而至,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它意味着枝头飘落的枯叶,意味着霜寒中不舍的蝴蝶,意味着划过长空远去的鸿雁,意味着抓不住的秋天尾巴,和触手可及的初冬萌芽。
好似冷空气很容易入侵我们的思绪,天气越冷,人们就越容易浮想翩翩:裹紧衣衫的雨夜,街角亮着的那盏街灯;水花飞溅的车站站台,半空中飞舞的那片红叶;脱去绿意的花坛,枯草上凝结的那抹微霜……这个季节,好像总有说不完的感触,和道不明的伤怀。
伤春悲秋,古人亦然,告别夏天的时候,诗人们就曾有过无限感慨,告别秋天的时候,又有着怎样的遐思呢?
《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苏轼
霜降水痕收。
浅碧鳞鳞露远洲。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
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
但把清尊断送秋。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酒力减退了,才觉察到微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破帽却多情留恋,不肯被风吹落。
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忧,打发时光而已,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感叹发愁了。
苏轼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
宋•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寒声隐地,初听中夜入梧桐。
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争笑,问衰翁。
平生豪气安在,沈领为谁雄。
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
老矣真堪愧,回首望云中。
九月十五日,宾客们在西园练习射箭,我却因病不能练习,客人明显可以取胜。岳德将领,弓的力量比二石五斗还要多,仍能三发连中,观看的宾客都很吃惊。因此写下此词展示给宾客,前一天晚上还是大风,第二天就开始寒冷了。
九月霜降,碧天澄静,秋气回旋催促西风括动。半夜初听隐隐轻寒的风声,摇撼着潇潇落叶梧桐。强支病体登上高高的城墙上俯视顾望,唯见萧瑟的关山河水无边无际,拚上一醉与君辈豪饮乐同。阵阵战鼓闹醒了清晓,练兵场上骏马飞奔驰突,矫健的骑士个个拉满雕弓。
时光易逝,诸位缘何都笑问老翁;平生的豪气如今在哪?纵横驰骋,谁才是真正的英雄?我怎比席间如龙似虎的猛士,挥手处,弦声响,箭贯双雁坠落在遥远的蓝空。年华老大真感惭愧,但身衰心未老,回头望,心在北方的云中。
绍兴八年(1138),叶梦得再帅建康(今江苏南京)。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他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为自己年老力衰无力报国十分伤怀,因此以此为主题写下该词。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唐•张九龄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槛一长眺,津途多远情。
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来飒衰鬓,孰云飘华缨。
枥马苦踡跼,笼禽念遐征。
岁阴向晼晚,日夕空屏营。
物生贵得性,身累由近名。
内顾觉今是,追叹何时平。
路上的积水减少,沙滩露出,霜降天空之晶。
趴在栏杆远望,道路有深情。
想来江山之外,看尽烟云发生。
朝中事情多半无能为力,劳苦不息而不见成功。
我年老而疏白的鬓发飘在清凉风中,谁说那是仕宦者的彩色冠缨。
拴在槽上的马受束缚,蜷曲无法伸直,不自由的笼中鸟想念远行。
年底临近傍晚(年将老),日夜白白地彷徨。
事物可贵之处是合其情性,身心劳累的原因是喜好追求功名。
内心自省:挂冠辞官是正确做法,追溯往事叹何时公平。
辞官是一种令人无奈和回味的经历。诗人此时写的诗,其名称中有“秋”、“晚”等凄凉的词语,诗的前两句也有积水和霜降等寒凉的意象。这些为诗定下了忧伤的调子。
《廿四气诗 霜降九月中》
唐•元稹
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阳。
秋色悲疏木,鸿鸣忆故乡。
谁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本诗作者元稹与白居易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他有一组咏二十四节气的诗歌,这首便是关于霜降节气的一首。
霜降时分的秋天一片萧瑟之气,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这是说一候时豺狼开始大量捕猎小兽,把自己吃肥以便度过不易觅食的冬天。在这里诗人就用了豺祭兽的典故,再加上疏木、哀鸿、思乡,这时候可以饮上一杯美酒,忘却这他乡与故乡的忧伤哀愁。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楼高 一作:楼南 / 楼台)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蝶恋花·满地霜华浓似雪》
清•王国维
满地霜华浓似雪。
人语西风,瘦马嘶残月。
一曲阳关浑未彻。
车声渐共歌声咽。
换尽天涯芳草色。
陌上深深,依旧年时辙。
自是浮生无可说。
人间第一耽离别。
满地凝结着寒霜,浓得像覆上一层白雪。人们立在西风中话别,瘦马也向着残月不断悲鸣。送别时,《阳关》一曲犹未奏完,离人就已出发了。咿轧的车声仿佛应和着歌声,在痛苦地呜咽。
天涯芳草青青的颜色已换作枯黄,可是,陌头上深深的车辙依旧是我来时的模样。三句为前人未道之语。静安于是年春跟随罗振玉入京,数月后即奔丧回里。来去匆匆,情事已更,故深感人生之无常。这虚浮无定的人生,还有什么可说呢?在人间最令伤心的事莫过于离别了。
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静安曾奔父丧南归故里。这期间所写的诗词充满着悲凉的情调。本词写离别时的情景,残月出门,西风瘦马,词人不幸的遭遇加上他忧郁的天性,使他更感到人生的虚幻了。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宋•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
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
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
清歌莫断肠。
天边的云彩有如仙人金掌承玉露。玉露凝成了白霜,浮云随着大雁南翔,排成一字长。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
身佩紫兰,头簪菊黄,急切切重温旧日的颠狂。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清歌莫唱悲曲,一唱断人肠。
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表达凄凉的人生感怀。其中饱含备尝坎坷沧桑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首词的意境是悲凉凄冷的。
晏几道生性耿直,不趋炎附势、不同流合污,故一生抑郁不得志。这首词,写景洗练,写情起伏跌宕,很好地表达了他失意的感慨。
《御街行·霜风渐紧寒侵被》
宋•佚名
霜风渐紧寒侵被。
听孤雁、声嘹唳。
一声声送一声悲,云淡碧天如水。
披衣告语:雁儿略住,听我些儿事。
塔儿南畔城儿里,第三个、桥儿外,濒河西岸小红楼,门外梧桐雕砌。
请教且与,低声飞过,那里有、人人无寐。
刺骨的寒风侵入被间,聆听着空然夜空中传来的孤雁响亮而凄厉的鸣叫。一声更比一声凄厉,微风轻拂,蓝天如水。披上外衣对着雁儿诉说:你能否停留一下,听听我满腹的愁绪。
城里南边桥外河边西边,门外梧桐树屹立的那个小楼里。你飞过我亲人的居所,请千万不要高声鸣叫,以免惊动也是无眠的她。
该词具体创作年代不可考,应为南宋初年。词人客居异乡,在秋夜听见孤雁的悲鸣,怀念起不在身边的亲人,因而写下了这首词。
《倾杯·鹜落霜洲》
宋•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
空目断、远峰凝碧。
野鸭飞落在霜露覆盖的小洲,大雁横越于雾霭笼罩的小渚。清楚地勾画出一幅秋色图。傍晚的雨刚刚停歇。天黑了,一叶小舟靠岸停泊,寄宿在荒村驿店。何人迎风站在月光下?一阵阵的羌笛声与河岸草丛里切切的蟋蟀声交织一起,引起离愁万绪!
只为思恋。与佳人别后,山水相隔,相距遥远,靠什么来传递书信呢?想来绣阁深枕中的佳人,怎么也不会知道浪迹天涯的游子如今已是身心俱损、憔悴不堪!巫峡幽会已逝,高阳酒徒已散,只有身心的寂寞孤独、行为的放荡不羁。眺望京都,徒然望断远方浓绿的山峰。
此词用曲折多变的笔法描绘了清寂的山光水影,寄寓着词人落拓江湖的身世之感,构成一幅游子秋日行吟的连环画卷。词人在旅行途中言情,扩大了人物情感活动的空间,并且充实了言情的社会内容,将词的创作引向广阔的天地,在词史上乃是创举。
《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宋•程垓
月挂霜林寒欲坠。
正门外、催人起。
奈离别如今真个是。
欲住也、留无计。
欲去也、来无计。
马上离魂衣上泪。
各自个、供憔悴。
问江路梅花开也未?春到也、须频寄。
人到也、须频寄。
经霜的树林里充满寒意,月儿挂在树梢似乎飘飘欲坠。分别的人早起身来到正门之外,多么无可奈何,这伤心的别离。我真想留住你,但只是留你无计;你不得不离开,又担心归来无计。
你骑马而去,离愁聚积在心底;我伫立凝望,襟袖沾满了眼泪。这一别双双憔悴情难言呵,不知那江路旁的梅花,是否已经吐蕊?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一定折梅频寄,当你到江南的时候,也请你折梅频寄。
这首词,是程垓词的代表作之一。在宋金元词苑中,该词牌仅此一篇,程垓的词虽传诵正文,又曾选入《花草粹编》,但因其是一种“僻调”,形式奥妙,写作难度大,不易效仿,所以后人继承这种词风的很少。
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终于来到,这也预示着秋天的离去与冬天的到来,“秋高气爽”正式离我们而去,随之而来的是“瑟瑟秋风”。
自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 上一篇:月亮湖风景区_月亮湖风景区图片
- 下一篇:康熙年间明史大案_明代三大案件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什么意思_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秋暮寒意渐升,注意保暖![拥抱]
渐冷的秋风中,霜降悄然而至,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它意味着枝头飘落的枯叶,意味着霜寒中不舍的蝴蝶,意味着划过长空远去的鸿雁,意味着抓不住的秋天尾巴,和触手可及的初冬萌
-
露结为霜什么意思_露结为霜为什么是错误的
霜降 2019年10月24日 01:19:37 己亥年,农历九月廿六,霜降 露结为霜矣 霜降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天气渐冷、露水凝结成霜,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
纳南容若 初见_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唐代元稹曾作过三首《古决绝词》,所以纳兰
-
清明节意味着什么_清明的节日意义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一书中就
-
清明的理解_用一句话概括清明节的由来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据考证,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清
-
夜深相思无眠的诗句_失眠形容长夜漫漫的诗句
夜幕低垂,月华初上,星光点点,天地之间一片静谧,此时,最易感伤,让我们想起那些不在身边的人。 夜越深,思念越重以致不能眠。今天,一起来读一读五首夜晚的诗词,在诗词中体味思
-
二十四节气清明的由来_清明的由来50字介绍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
-
寒食节是清明节吗?清明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_清明节是否叫寒食节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就要到了。在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以各种形式凭吊、祭扫故人,抒发思念之情。有的地方还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因此,许多人以为清明节又叫“
-
秋分早霜降迟_秋渐尽,静看露将成霜 冬将至,愿你暖待春来
[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 霜降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进入此节气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
秋分和霜降之间的节气_霜降下一个节气是什么
【南乡子】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
关于描写霜降时节的诗_霜降的诗句和霜降的画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 《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
-
二十四节气霜降的含义是什么_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几个节气
《霜降》 作者:邱承彬 谷米满仓柿子软 牛羊肥壮山药甜 麦苗油绿落木坚 蛰虫咸俯天渐寒 二〇一九年十月二十四日 部分注释 1.谷米:指粮食。 2.柿子软:霜打柿子开始变软,柿子的口感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