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刘基卖柑者言原文_卖柑者言原文朗读

刘基卖柑者言原文_卖柑者言原文朗读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1-24 15:17:28
阅读:

《卖柑者言》

明·刘伯温

卖柑者言 明·刘伯温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将炫外以惑愚瞽也?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尝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 峨大冠、 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

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默无以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岂其愤世疾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刘基卖柑者言原文_卖柑者言原文朗读

    《卖柑者言》 明·刘伯温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置于市,贾十倍,人争鬻之。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予怪而问之曰:

    经典语录
  • 南京城墙分布图_

    专家找到史料依据,就在朱元璋下令编纂的方志中 今年是南京城墙建城650周年。已经“650”岁的南京城墙依然隐藏着很多秘密。 比如,城墙的外形为何如此不规则,到底是模仿什么而建?最近

    经典语录
  •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故事_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出自哪本书

    【题解】 走为上,指在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这在谋略中也应是上策。这句话,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

    经典语录
  • 神机妙算刘伯温的故事_刘伯温神机妙算的故事有哪些

    文:安静的风 读史专栏作家 在我国民间,有俩个神一般的人物,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刘伯温。 诸葛亮助刘备成就帝王霸业,刘伯温是朱元璋第一谋臣,为大明立下汗马功劳。 俩个人都是博

    经典语录
  • 水浒传中武松的主要情节_《水浒传》中哪些与武松有关的故事情节?

    王朝的背影---水浒传中宋朝事 《水浒传》成书,离不开《大宋宣和遗事》。 《大宋宣和遗事》是讲史话本,讲史,专说历史故事。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

    经典语录
  • 施耐庵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水浒传_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介绍

    人物档案 本名:施耐庵 别称:施彦端 字:肇瑞 号:子安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 所处时代:元末明初 出生地:江苏白驹 出生时间:公元1296年 去世时间:公元1370年 主要作品:《水浒传》

    经典语录
  • 水浒传的真正作者是谁_传的作者是哪位?水浒

    如果问起《水浒》一书的作者是谁?估计大多读者朋友都会张口即来,是施耐庵啊!或有人还会说是施耐庵与其弟子罗贯中二人合著。 众所周知,《水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白话文写成的

    经典语录
  • 宋濂是明初什么之首_宋濂为人文言文翻译

    宋濂与刘伯温是同时期人,是当初帮助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重要大臣,同时也是当时的大文学家、史学家,字景濂,号潜溪。补充一点,他还是著名儒学家方孝孺的老师。 宋濂最开始是受到

    经典语录
  • 王阳明自省_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 于是阳明说:“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胍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傍纵要种些嘉榖,上面被此树叶遮覆,下面被此树根

    经典语录
  • 明朝两党之争_

    党争,是古代政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历朝历代皆有不同程度的党争。它们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孔子有云: “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 。但历史告诉我们,党争并不是小人的“专利”,

    经典语录
  • 中国神秘的三本书_古今中外的奇书中哪种书最奇特

    中华文化传承上千年,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总结来说是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中国作为举世闻名的世界古国,有着上千年的文化历史,大致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神话图腾,包含

    经典语录
  • 刘伯温最神奇的一首诗_古诗风ppt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

    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