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马和伯乐,孰轻孰重,一直以来,世人均争执不休。
唐代著名散文家韩愈为此写了《马说》,名垂千古。
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然后”是“这样以后”的意思,从这句话的表述关系来看,韩愈认为:先有伯乐,再有千里马,即,伯乐重于千里马。他还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这一观点得到了世人的普遍认可。
姜子牙是一匹千里马,跑了72年,最终还得周文王的任用,才能崭露头角,建功立业。
试想,如果没有周文王这一位伯乐的赏识,姜子牙这匹千里马固然再跑百年,估计也只是默默无闻,淹于黄土。
相传孙膑和庞涓同拜师于隐士鬼谷子门下,一同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出仕魏国,对孙膑暗生妒意,就用计把孙膑骗到魏国,找借口砍去孙膑的双足,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后来,孙膑得田忌赏识。以报仇。
如果田忌不用孙膑,那么,估计市井就多了一个整日里匍匐前进的瘸子而已。
陈子昂青少年时轻财好施,慷慨任侠,积极反对外族统治者制造的分裂战争,多次直言进谏,不但未被采纳,反被斥降职,只好登高长悲“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词坛飞将辛弃疾,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被夺兵权后,只好梦回沙场,慨叹“醉里挑灯看剑,梦回连营吹角”的惆怅。
这样看来,伯乐确实很重要,似乎比千里马本身还要重要。
但是,又有一些名言和故事,似乎在提醒我们:伯乐重要,却没有千里马重要。
有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是好酒,就不怕淹没于尘世。我自香喷喷地存在,管你伯乐不伯乐。还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自发光,也管你伯乐不伯乐。
北宋宰相王安石,一心变法,被宋神宗一再任用,甚至不惜得罪朝中大臣,然而仅从变法的角度来看,变法搞得民怨沸腾,甚至成为宋亡的导火线,这样看来,宋神宗这位伯乐,看错了王安石这匹千里马。
王安石是一批文学好马,但不是变法千里马。
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 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四十余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
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被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为参军。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
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要说赵括和马谡,也算是得遇伯乐了,但两人均不堪重用,以死了了。
如此说来,韩愈所谓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固然无错,但是,发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香的也不一定都是好酒。即使你是千里马,即使你能够万里挑一,被伯乐相中,你还得不断自我磨炼,自我进步,自我成长,方能“日行千里”,流芳百世。
伯乐和千里马,孰轻孰重?我想,大家自有评说,欢迎留言探讨。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伯乐与千里马是什么意思与千里马还有哪种_千里马和伯乐分别比作什么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诸葛亮误用马谡失守街亭_大意失街亭马谡败给了谁
失守街亭是三国故事里最令人心痛的一个,《三国演义》中将蜀国的此次失败归结于马谡的擅作主张,私自改变诸葛亮的军事部署,把当道扎营改变为登山扎营,因而被曹魏包围山头成功攻下
-
马谡失街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分析马谡失街亭的原因
三国马谡失街亭的故事流传千古,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事情的梗概是这样的,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祁山,开始伐魏。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故作疑兵,占据箕谷(今陕西汉中
-
历史上的马谡失街亭_马谡街亭失守原因
马谡丢失街亭,是三国时期的一件大事,对于蜀国来说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没了街亭的蜀国,尤其是当时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满盘皆输。最终,诸葛亮杀了马谡,这件
-
为什么马谡守不住街亭_马谡街亭失守原因
要说起来这正史当中诸葛亮北伐的事啊,完全能够写一篇长篇累牍的英雄史诗。毕竟这个可以说是诸葛亮在历史当中,最为看重的一件事情了。毕竟蜀国这个地方吧,又偏远,人口又少,还穷
-
失街亭中诸葛亮和马谡的性格特点_马谡失街亭失败原因
文:书生正气 来源:读史阅世(dushi828)转载请注明作者作品与来源 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街亭令多少文人墨客、妇孺百姓叹息,叹息马谡的错误,叹息诸葛亮的用人失误,叹息蜀国的国运衰微,
-
诸葛亮误用马谡失守街亭_为什么马谡守不住街亭
提起三国时的街亭,好像大家都知道它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关键地标。马谡大意之下失了街亭,而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也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街亭对于这场战役的重要性。但要是问起它
-
伏波将军是指哪一位马革裹尸_马革裹尸自是而受后人尊敬的伏波将军是
衣赐履按:刘秀是少数不杀功臣的开国皇帝之一。然而,伏波将军马援,战功赫赫,甚至年过花甲死于征途,真正做到了“马革裹尸”,然而身体尚未凉透就受到刘秀的清算,使刘秀“不杀功
-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的主要内容_三国演义中马谡因失守街亭而被诸葛亮斩
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病死狱中,并非被诸葛亮斩杀。挥泪斩马谡只是段苦情戏:马谡失街亭后潜逃,被捉后下狱,最终病死。马谡失街亭后太不男人:畏罪潜逃还连累朋友,被捉回后病死狱
-
三国演义中马谡因失守街亭而被诸葛亮斩_马谡因为被阻断了什么而失去街亭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家喻户晓。《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描写,诸葛亮为夺取天下大业,于公元228年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此次战役,诸葛亮兵分三路:一路是由赵云、邓芝带军占
-
马谡失街亭的原因3处_诸葛亮误用马谡失守街亭
马谡失街亭,最大的过错方是诸葛亮,而马谡也要付主要责任。诸葛亮明知道街亭虽小,却是汉中咽喉,关系到北伐的进展,此地既无城池可守,又无天险阻拦,防守极难。这等重要的位置,
-
马谡失街亭说明了什么_马谡失街亭的原因3处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相互征伐。与此同时,三国之间就不可避免的有许多战争。而在魏蜀吴三国之中,魏国实力最盛,吴国次之,蜀汉最弱。但即使蜀国最弱,在刘备麾下也还是有许多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