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马说前三篇_马说是谁写的

马说前三篇_马说是谁写的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1-28 07:47:29
阅读:
关于《马说》的一点小发现

又要上公开课了,要讲《马说》。说实话,有点为难。原因有三,一来此文浅显易懂,二来篇幅短小,三来编选进教材时间长,至少三十年。要想解读出来新意来,实在是有点像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施展不开啊。

于是乎,又开始了“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一番折腾之后,还真有点小发现。

在写法上,韩愈在极隐蔽之处卖了一小个破绽,使了一丢丢手段,就让文章如排空浊浪,呼啸而来,让人招架不住。

破绽在哪里呢?请看这一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关键点就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半句上。一般的教辅材料直接翻译成“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千里马)的意思。这当然翻译的也不能算错。但是,如此一来,悲剧色彩就弱了很多。在这一点上,教学参考上分析的说得极好,它翻译成了“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二者的差距就在一个“听”字上,别小看这一字之差,感情色彩上却有天壤之别。

如果翻译成“听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主语就是“食马者”,结合上文,“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痛斥“食马者”昏庸无能的意图一览无余。但也仅仅是一览无余,没有值得咀嚼的东西。而如果翻译成“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的话,这半句中就出现了两个主语,“(千里马)鸣叫,然而(食马者)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那么,“千里马”叫了什么?怎么叫的?它想要什么?这些都引起了我们无穷的遐想,甚至我们可以想象它当时叫的有多么的悲哀,然而食马者却无动于衷,这就更加的突出了他的麻木不仁,主语这样一转换,韩愈的悲愤就呼之欲出了。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怎不让人掬一把同情泪。

这是写法上的特点。如果我们从文化角度来看的话,我们就会发现,《马说》实际上体现出人性中的一种阴暗面,就是对“异己”的不容忍。就事论事,食马者的本质工作只是喂马,同时维持马厩里正常的秩序,而千里马呢,它吃得多“一食或尽粟一石”,这势必对预算造成严重冲击,此外,后面说到“策之不以其道”,驾驭千里马有特殊的方法,这就需要“食马者”用心观察,及时总结。食马者可没有那么多功夫,而且千里马需求不满就很容易和其他马发生冲突,也会影响马厩秩序。食马者出于对秩序的维护一定非常排斥千里马。这也是人之常情。而千里马这种表现注定会被“食马者”和其他马看成是“异端”。从这个角度看,千里马的悲剧实际是“持不同意见者”的悲剧。对于“食马者”来说,他只需要维护箸马厩的正常秩序即可。由此联想到国家和社会,社会里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希望岁月静好,自己能过个有吃有喝的小日子。人间中突然出现一个跟爱他人不同的人,而且这个人时不时的对既定的社会秩序发出挑战的话,其他人本能就会排斥他。“人才”有时候难免恃才傲物,难免对某些政策指手画脚。如果我们没有多元包容之心的话,千里马的悲剧就会反复上演。古人对此早有认识,他们就说过,“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有时不能为了所谓的集体的整齐划一而压抑甚至打击人的个性。我们对持“不同意见者”越是宽容,社会自由度越大,中国才能更进步。构建一个多元包容的社会,人才才会源源不断的奔涌而出,这个社会制度才是真正的“伯乐”。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