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小楷作品《洛神赋》
作者:傅德锋
在王献之的传世书法作品当中,《洛神赋》堪称是其小楷代表之作。此帖笔致浑逸,锋势灵动,结体散宕,翩若惊鸿,颇得自然洒脱之意趣,章法顾盼有致,充分显露了王献之独特的艺术风格。元代赵孟頫评之曰:“字画神逸,墨迹飞动。”明代冯诠则谓之:“隽逸骀宕,秀色可餐。”
据说三国时魏国曹植作《洛神赋》,有人以为是因感念甄后而作,其实未必如此。洛神原系宓(伏羲)氏的女儿,称为宓妃,后因渡水不慎而亡,于是就成了洛水之神。由于《洛神赋》一文写得极为优美雅致,因此人们就认为曹植写作此赋,必是情有所托。王献之甚爱此赋,故而就以小楷在麻笺上将全赋抄写了一遍。王献之《洛神赋》真迹在唐代时曾为柳公权收藏,后来流传到宋代即已残缺不全。据载,南宋权臣贾似道先是寻到九行,后来有觅得四行,共十三行。便把这十三行小楷原作翻刻到端石上,因为此端石偏于水苍颜色,故将其誉之为“碧玉”,如此一来,《玉版十三行》的名称就逐渐被传开了。
明代万历(公元1573—1620年)年间,曾经有人于杭州葛岭半闲堂旧址得到这块刻有《洛神赋十三行》的端石,后于康熙年间被移送至北京内府。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圆明园惨遭洗劫,刻石又流落民间,辗转至上海。
《洛神赋十三行》被誉为历代小楷第一,观其用笔劲挺遒美,章法大小参差错落,爽朗多姿,典雅自然。诚如《墨林快事》所论:“笔画劲利,态致萧疏,无一点尘土气,无一分桎梏束缚。”仔细品味《洛神赋十三行》刻本,确有一种简穆虚和、灵秀绰约之气韵扑人眉宇,字里行间给人们传递着一种潇洒流丽、劲峭峻拔的古澹讯息,使人能够有一种很高的审美享受。这就无怪乎自《玉版十三行》刻本问世以来,人们研习小楷,一般都将此帖奉为圭臬,还是自有一番道理的。
我们学习小楷,通常都是先从大楷入手,待待具备了一定的大楷基础之后,再写小楷,也就比较易于掌握其用笔方法了。初习小楷,宜先选取古代名家墨迹,这样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前人精微细腻的用笔之法。而魏晋小楷,立意深远格调甚高,遗憾的是多为刻本,不便于被初学者所理解。所以说,学习书法,尽管提倡“取法乎上”,但在特殊情况下,也还需适当变通,循序渐进。比方说,学书者可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先选取宋代米芾小楷《挽皇太后词》墨迹,元代赵孟頫《洛神赋》小楷墨迹和《汲黯传》以及《度人经》,明代文征明、王宠、祝允明、董其昌等人的小楷,清代王铎小楷《跋信行禅师碑》墨迹等等,通过临习墨迹,打下一定基础后,则可由此转到对魏晋小楷刻本的研究学习上来,这样可以避免少走弯路。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有以下几个特点,在临习时要加以注意:一是点画清峻丰腴,锋势备全。此帖由于字小,笔画比较细,运笔当中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字的形体之美。故用笔首重一“清”字。这个“清”就是指点画要爽朗峻利笔画清晰,起笔与收笔、点画与点画之间要务必交代到位。尽管一点微若粟米,也具有三过俯仰向背之势。小楷点画较细,而细则易失之于薄,薄则俗弱。因此用笔尤须讲究丰“腴”,“腴”即是指浑厚饱满,丰润圆融。反之则会骨气顿失,神韵全无。二是此帖结构宽绰,小楷结体虽与大楷相类,但却并非大字的缩小。小楷字形虽小,但要显得开阔而舒展,宽绰而有余。要给人一种“小中见大”的视觉效果。故文征明在《停云馆帖》中说道:“小字贵开阔,字内间架宜明整,开阔,一如大字体段。”优秀的小楷作品都具有间架宽绰、点画舒展的艺术效果,但同时必须在笔势的管领下使整个字的结构能够浑然一体,无松散不聚之弊。王虚舟《论书膡语》曰:“作蝇头楷书,须令笔势纡余跌宕,有寻丈之势乃佳。”也就是说,书写小楷要注意字的结构不宜过于平正,否则就会流于低俗,要贵在寓险绝于平正之中,借助点画和偏旁部首在位置与角度上的巧妙细微的变化,既使字的结构发生变化,还能够生发笔势,以使行气更加流畅贯通。三是章法要自然,不管采取“纵有行,横有列”的形式还是“纵有行,横无列”的形式,均要力求使全篇具有萧散简远,风神洒落之韵致。四是富有意趣,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若乏意趣,则无意境,无意境则如“经生、胥吏”之书,终落俗套,不足为贵。
我们认真观察临习王献之《洛神赋》,经过一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研究,就会对晋人小楷加深理解并不断掌握它的基本规律,从而达到一个较高的小楷创作水平。
以下转自拙风文化网
王献之小楷书曹植的《洛神赋》,自宋代以来,仅残存中间十三行,所以一般人都简称为《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
《洛神赋十三行》墨迹在宋元时流传有两本:一为晋麻笺,在元代初期归书家赵孟钏茫ㄎ跸字婕!R晃朴不浦剑笥辛ǖ热颂獍希悦项定为唐人摹本,后人疑即柳公权所临。这两本在宋代都曾刻石,明清两代辗转翻刻,但基本上还是出于这两个底本。现传无柳跋本的石刻,都推“碧玉版本”为最精。这是明万历时杭州西湖葛岭地下发现的一方石刻,石色深暗,被人美称为碧玉,“碧玉版本”初拓本,存字大都完好,其它石花处亦自然清晰。因其地为贾似道半闲堂旧址,所以后人认为是贾氏所刻,后归归陆梦鹤、翁嵩年。清康熙间入内府,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此石流入民间。解放后由国家收购,藏首都博物馆。世传还有与此相同的一本,号称“白玉版本”,笔划比“碧玉版本”略枯瘦,石花剥落处有刀刻的痕迹,可知是一种翻刻本。
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虚和简静、灵秀流美,与文章内涵极为和谐,这件佳作被后人誉为“小楷之极则”,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转自:筝书旧友
【 版权声明 】
我们尊重原创,《艺术929》所推内容和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 敬请原作者告知,将及时改正并删除!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_王宠洛神赋小楷作品
王献之小楷作品《洛神赋》 作者:傅德锋 在王献之的传世书法作品当中,《洛神赋》堪称是其小楷代表之作。此帖笔致浑逸,锋势灵动,结体散宕,翩若惊鸿,颇得自然洒脱之意趣,章法顾盼
-
宋赵构洛神赋书法_赵孟頫《洛神赋》赏析
《洛神赋》赵孟俯作。行书。纸本。是赵氏四十七岁时所书。其书法运笔和间架出自王羲之,书风清新妙丽,兼得《兰亭》、《圣教》两序的法度。元人倪瓒称此卷“圆活遒媚”,并推赵为元
-
赵孟頫洛神赋的创作背景_赏析洛神赋
曹植《洛神赋》是赵孟頫十分喜爱的辞赋,赵孟頫一生,书写《洛神赋》多次至今有六种版本传世分别是: 一、1297年(大德元年)为张渊所书(分为墨迹和刻本) 墨迹: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藏
-
《洛神赋》中洛神的原型是哪位女子?_洛神赋夸女孩漂亮的句子
微信ID:ibookreview “阅读需要主张”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画展,学画画。但是,这些被关注到的更多是油画,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西画”。那,关于中国的水墨艺术呢? 从事文博专业近半个世
-
王羲之行书洛神赋_洛神赋字帖楷书
王羲之《洛神赋》澄心堂本,行书。世传《洛神赋》多为王献之书,且只有十三行,此《洛神赋》为王羲之书,但也有专家认为是赵孟頫伪造。此帖虽未必是王羲之之书,但颇有王字韵味,确
-
赵孟頫《洛神赋》赏析_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原版
1 / 14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2 / 14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
-
关于洛神的诗句_洛神赋最有名的几句
最美诗词之洛神赋 整理|狐小白 传说|网络 洛神赋 曹植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 还济洛川。古人有言, 斯水之神,名曰宓妃。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 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 言归东
-
古代名画洛神赋图的作者是_洛神赋图艺术赏析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这是《洛神赋》中的一段文字,美的惊艳,为人们勾勒出一位“风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
-
赵孟頫小楷洛神赋汲黯传_赵孟頫行书洛神赋
留言,即可获国家级书法注册教师资格证,限量,欲领从速。赶紧在评论区互动吧! 赵孟頫书《洛神赋》全卷共80行,末署款“子昂”。后纸元员峤山人(李倜),明高启,清王铎、曹溶题跋
-
历史上的甄宓与《洛神赋》_曹植的洛神赋指的是谁的妻子?
《洛神赋》这篇是汉魏文学家子健所写,里面描述了一个女子的美貌,能被这位才华洋溢的男子认为美貌的女子,相貌一定是非常的漂亮。 因为文中没有指名道姓,于是这个女子的身份一直都
-
赵孟頫书法代表作洛神赋_《洛神赋》是为谁写的
今天继续恢复我头条号文章的更新,原创不易,请大家多指教!再次感谢粉丝对本号的支持与帮助! 言归正传。谈今天的话题之前,先来说一个书法历史中特有的现象。从古至今,凡是中国历
-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_赵孟頫《洛神赋》赏析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 ),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