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骆宾王骂武则天檄文_骆宾王讽刺武则天的诗是

骆宾王骂武则天檄文_骆宾王讽刺武则天的诗是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03 09:32:39
阅读:

一.七岁能"咏鹅","帝京"逞才华

骆宾王,字观光,浙江义乌人。与王勃,卢照龄和杨炯合称为初唐四杰。据说骆宾王七岁就能做诗,号称"神童"。那首我们儿童时的启蒙诗歌《鹅》据说就是骆宾王那时候写的。古代的人大多早慧,这样的神童也是时常有的。但是少年有才易自傲,能不能完成一番事业还要后期的努力和坚持。如王安石的文章《伤仲永》就说了一个少时很有才气的孩子叫方仲永,少时有才,被父母拿来炫耀卖弄,没能继续学习,几年之后,已泯然众人矣。而苏轼的父亲苏老泉二十六七才发奋读书,最后不也是成了很有名的文学家了么。所以一个人能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与少年天资或有影响,但更看重的或许是自己后天的努力的不懈的坚持。骆宾王是这种姿和志兼备的人,他年少即聪慧,后期也曾不懈的追求过自己的志向。政治作为不论,他在文学方面成就是不能被否认的。

虽为神童,但骆宾王的仕途确实有点坎坷,骆宾王早年落魄无行,好于博徒游。后来他成为了道王李元庆的府属,还去西域戍守了一段时间。所以骆宾王也是有一些边塞诗的。据说那首"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就是他做的,即使现在也能从诗中感受到唐朝男儿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敢骂武则天的文坛奇才——骆宾王

后来可能觉得当个戍边战士无法实现自己经世济民的报负,于是就回去了,不久后做了侍御史的官职,他在唐高宗上元三年时写了首很有名的七言歌行叫《帝京篇》,是赠给当时礼部侍郎裴行俭的,据说当时裴行俭看到后很高兴,不久即传遍京师,以为绝唱。后人多把这篇和卢照龄的《长安古意》相对比,合称为初唐歌行体的姊妹篇。并且其"体制雅骚,翩翩合度",为歌行体开辟出条开阔的道路。首先在于这篇诗虽承袭陈,隋之遗,然已全然无六朝的靡靡柔弱之风。取而代之的是大唐时代的强盛风貌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其次在形式上较之前的歌行体也更加灵活多变,纷繁复杂。七言之中夹五言三言,长短句交错,震荡其势,回旋其姿。手法上铺叙,抒情,借典也各尽其妙。如这首诗最后几句" 已矣哉,归去来。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三七五言交错其中,激荡其情。借杨雄,贾谊不遇之事来浇己块垒。最后在于诗篇里有自己真实的感情和想法,不像六朝歌行体的或应制而做,或无病呻吟。正如《唐诗观澜集》中所说"此诗警豪华之难保,戒骄奢之终衰,移风易俗,有贾生之志焉,义近乎风。"杜甫在评价四杰时也说他们的诗文"不废江河万古流",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骆宾王确实是有才华的,也确实是想在政治上有作为的,但是古来官场多险恶,你如果性格耿介,直来直去还是不要在里面混了,苏轼不是有才么,但还是被新旧两党来回折腾。李商隐不是也有想要有作为么,不还是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残喘了一生。关于骆宾王下狱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被污蔑的,有说是得罪了武则天。反正骆宾王是被关进监狱了,也算完成他思想上的一次转变。

敢骂武则天的文坛奇才——骆宾王

二."蝉声"无人闻,"檄文"天下传

骆宾王在被关进监狱后的一个秋天,偶听监狱外的蝉声鸣叫,于是做了首《在狱咏蝉》,古人就是这样,容易被外物感发,更何况是在身陷囹圄之时呢。钟嵘在《诗品序》中曾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当你内心的想法被外物触动时,你的感发就是真诚的,能感动人心的。他第一句说"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西陆"指的就是秋天。"南冠"指的就是囚犯。这句对仗工整,寄意遥深。秋蝉易引发人的感伤之情,这不是从骆宾王这才有的,而是很早就有的。《古诗十九首》中就有"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来表达哀思的说法。而在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并序》说"秋风发微凉,寒蝉侧我鸣。"更是表现了自己内心那种哀愁苦闷的心情。所以这诗开始就给我们一种凄清愁苦的感觉。而后说"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形式上诗人用流水对来触发情感。内容上也能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感情激荡。"玄鬓"指的是把鬓角梳成蝉翼样子的年轻女子,暗指美好的青春。"白头"呢,既容易联想到诗人自己快要垂垂老矣还什么也没有完成的样子,又能想到卓文君表达自己被辜负的痛苦心情的名作的名作《白头吟》。所以这种容易引起人们多种感发的句子是很好的。最后四句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表面在写蝉,实则是在写自己的遭遇,借蝉的高洁来表彰自己的忠诚,兴比结合,堪称佳作。这首诗比他之前的作品更富有思想性和内涵性。对唐诗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骆宾王出狱后被贬为临海县丞。当时李敬业欲举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加入了李敬业的阵营,并且还帮李敬业写了篇《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檄"就是军用文章,刘勰说檄文必须要"必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词断",骆宾王的这篇文章显然到达了那种高度,并且还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写完后估计自己都没有想到效果这么好。不仅李敬业阵中军士激情愤慨,而且也令全国百姓心情激荡。据说武则天初读此文,但"嘻笑,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谁为之?'或以骆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可见武则天对骆宾王的才情是十分肯定和赞赏的。

骆宾王这文章这么出名不是没有原因的,细读的话便可窥因一二。首先结构上说,前两段从武则天和李敬业的背景来历和品格德行上来进行比对,背景上:武则天出身低微,只是太宗朝时的一个才人。而李敬业的父亲是太宗时的建国功臣,凌烟阁里还有人家老爹的挂相呢,可谓根正苗红。再次从做人上说:武则天怎么样呢,说她是"财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真假不论,反正是把武则天这女皇帝说得人神共愤了。李敬业呢,说他是"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一袌一贬,对比突出。至于最后一段,骆宾王则站在大众的立场上陈词,鼓动群众,及至那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算是彻底激起了他们内心对恶的激愤和对忠的维护。在对大众心理情绪的变化的把握上,骆宾王处理得可谓恰到好处,多一分则太过,少一分则不及。

再从形式修辞上分析本篇,通体骈四俪六,不仅句式整饬而略显错综,平仄相对而低昂有致(如"入门见嫉"四句,一三两句,二四两句平仄完全相反对应)。并且在对仗上精工而十分自然。如"南连百越"对"北尽三河","海陵红粟"对"江浦黄旗"。在用典上贴切委婉而不生硬晦涩(如用霍子孟、朱虚侯、赵飞燕、褒姒、宋微子,桓君山等典故),词采华艳赡富而能俊逸清新。尤其难得的是,无论叙事、说理、抒情,都能运笔如神,挥洒自如,如神工鬼斧,虽经锻炼而成,却似率然信口。音节美与文情美达到了高度统一,堪称声文并茂的佳作。相比于六朝某些堆砌典故藻饰、晦涩板滞、毫无生气的骈体文简直是云泥之别;与王勃的《滕王阁序》,堪称骈文中的双璧。

敢骂武则天的文坛奇才——骆宾王

三.兵败何所去,或云灵隐僧

历史证明,女人不是那么好惹的,尤其是当了皇上的女人,李敬业起兵失败了,而随着李敬业起兵的骆宾王自然成了二号通缉人物,武则天虽然爱惜其才,但碍于皇上的面子并且骆宾王把武则天骂那么惨,她心里估计已经恨得牙根痒痒了。所以抓捕骆宾王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一件事,骆宾王兵败之后的去处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骆宾王跳水逃生,亡命于"邗自白水荡",而追捕官兵怕承担责任,杀了与他们相貌相似的两人交差,骆宾王于是隐名埋姓地活了下来,死后葬于南通。

还有一种说法就比较具有传奇色彩了,据说唐朝有名的流氓诗人宋之问被贬谪流放到江南时,来到灵隐寺游览,当天宿于灵隐寺,晚上诗意盎发,想到一句"鹫岭郁苕峣,龙宫锁寂寥。"做完之后总感觉不如意,再也睡不着了,于是到廊道内踱步徘徊思索,突然一个老僧迎面走来,仙风道骨,飘然如神仙,问他说为什么这么晚了还不睡,于是宋之问把他的诗告诉了他,这老僧听后略一沉吟开口说道:"何不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来对呢!"说罢含笑而去,宋之问惊叹于这两句的遒劲有力,气象博大,久久不能回过神来。第二天他去询问那老僧的去向,但已全然找不到他的踪迹了,后来据说那老僧就是骆宾王。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