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放生鱼鳖:北宋时杭州的官吏曾规定西湖为放生地,不许人打鱼,替皇帝延寿添福。
水枕:等于“载在水面的枕席”。
风船:指的是“飘荡在风里的船”。
裴回:即徘徊。
尝新:古代于孟秋以新收获的五谷祭祀祖先,然后尝食新谷。
游女:出游的女子。这里指采莲女。
木兰桡:常用为船的美称,并非实指木兰木所制。
桡:划船的桨,这里指小船。
翠翘:古代妇女首饰的一种,状似翠鸟尾上的长羽,故名。
芳洲:芳草丛生的小洲。
杜若: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
吴儿:指吴地之人,这里也代指采莲女。吴地,指现中国长江下游南岸一带地域的一个总称。
闲胜暂闲。
小隐:谓隐居山林。
中隐:指闲官
第一首诗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此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第二首诗是写乘船在湖中巡游的情景。北宋时,杭州西湖由政府规定作为放生池。王注引张栻的话说:“天禧四年(指1020年),太子太保判杭州王钦若奏: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捕鱼鸟,为人主祈福。’”这是相当于现代的禁捕禁猎区;所不同的,只是从前有人卖鱼放生,还要弄个“祈福”的名堂罢了。西湖既是禁捕区,所以也是禁植区,私人不得占用湖地种植。
诗的开头,就写出这个事实。那些被人放生、自由成长的鱼鳖之类,不但没有受到人的威胁,反而受到人的施与,游湖的人常常会把食饵投放水里,引那些小家伙围拢来吃。便是不去管它们,它们凭着条件反射,也会向人追赶过来。至于满湖的荷花,也没有谁去种植,自己凭着自然力量生长,东边一丛,西边一簇,自开自落,反而显示出一派野趣。
然而此诗的趣味却在后面两句。“水枕能令山俯仰”——山本来是不能俯仰的,杜甫有“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句子,杜牧也有“古训屹如山”(《池州送孟迟》)的说法,苏轼却偏要说“山俯仰”。诗人认为,山是能俯仰的,理由就在“水枕”。所谓“水枕”,就是枕席放在水面上。准确地说,是放在船上。船一颠摆,躺在船上的人就看到山的一俯一仰。这本来并不出奇,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经验。问题在于诗人把“神通”交给了“水枕”,如同这个“水枕”能有绝大的神力,足以把整座山颠来倒去。这样的构思,就显出了一种妙趣来。
“风船解与月裴回”——同样是写出一种在船上泛游的情趣。湖上刮起了风,小船随风飘荡。这也是常见的,不足为奇。人们坐在院子里抬头看月亮,月亮在云朵里慢慢移动,就像在天空里徘徊。因此李白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这也不算新奇。不同的地方是,苏轼把船的游荡和月的徘徊轻轻牵拢,拉到一块来,那就生出了新意。船在徘徊,月也在徘徊,但诗人不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还是船儿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来。诗人想,如果是风的力量使船在水上徘徊,那又是什么力量让月亮在天上徘徊呢?还有,这两种徘徊,到底是相同呢还是不同呢?他把“船”和“月”两种“徘徊”联系起来,就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包含了一些哲理,他要定下神来,好好想一想。所以说,诗句写得饶有情趣。
第四首诗首句中的“游女”当是采莲女。因为从这一组五首诗看,苏轼应该始终都在望湖楼上,所以木兰桡上的该是“游女”。旁人不可能跳到水里给她们献花。倒是她们近水楼台,可以采了荷花献给别人。所以这第一句是写“游女”们献花给游客。水里采花的“游女”,应该就是采莲女了。天上下雨了,采莲女在湖中,首饰未免被打湿了。“无限芳洲生杜若”,屈原在《湘夫人》里有写过“搴汀洲兮杜若”,杜若代指各种香草。而“香草美人”是楚辞中最重要的意象,倒推可知,楚辞招在这里就是代指“香草”。“吴儿不识楚辞招”,是感慨采莲女不认识《楚辞》中的各种香草。杜甫《归梦》诗中有“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之句,“不用楚辞招”切合“有家难回”之意,与这里的“楚辞招”的意思完全不同。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选自哪本书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北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
-
夏天到了景色多美啊写一写你眼中的美丽景色_夏天的景色多美啊
四季变换,百花争艳是春天,累累硕果是秋天,白雪皑皑是冬天,而夏天呢?接下来,就带大家一起领略夏天最美景色,最美景色在哪呢?都藏在这些美诗佳词里。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
-
关于雨的诗句古诗大全_写雨的古诗名句及赏析
雨,多么有诗意的字啊,如天地日月酝酿之精英,似娇花嫩叶贡献之琼浆。那么,关于描写雨的诗句有哪些呢?下面整理了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描写下雨的经典诗句 1、雨打梨花深闭
-
描写夏天的古诗词大全500首_写出两句描写夏天的古诗词
0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0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有关盛夏的千古名句_夏日绝句是什么的一首怀古诗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古人真拼,为了消暑,在山中祼体吹风 江 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
-
杭州西湖的景色迷人,苏轼这样赞叹_苏轼在西湖写的一句诗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到熙宁七年(1074)年在杭州担任通判.以下几首古诗均选自于苏轼在杭州之作。其中有赞美西湖之美的写景诗,也有赞扬人格的人物篇,既有与民同乐的欢喜,也有担忧
-
描写夏天美丽景色的诗_描写夏天美景的诗句有哪些
又是火热的炎夏到来了,一到夏季就是美人们绽放光彩的时节,处处是舞台,供她们一展芳华,也叫我们的眼睛纷乱兴奋。现代人观赏美女最好的去处莫过于海边沙滩,那里一群群身着泳装的
-
陌上花开苏轼的诗词_苏轼的诗有关花
苏轼的陌上花主要内容是什么 《陌上花》是苏轼写的一组著名的诗词,一共有三首,三首诗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苏东坡是著名的豪放派大家,一生写下很多令人激昂的诗句,很多都是
-
南华寺旅游_广州南华寺简介
南华寺坐落于@韶关 市@曲江县 @马坝 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 南华寺是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南华寺始建于@南北朝 梁武帝天监元
-
深秋时节雨纷纷_秋雨绵绵,天气转凉,寒意渐浓,我不由想起一句谚语
秋,总是多雨。隔着山,隔着水,一场秋雨任意的飘洒着。 大雨倾盆,是洒脱,是急骤,是震撼;秋雨绵绵,是柔美,是缓慢,是细腻。 凉风习习,雨落成诗,你身边的雨,下成了哪首诗呢?
-
不见诗中李白的形象_用李白的诗句反映李白
南宋诗人、评论家严羽在他所著的《沧浪诗话》中曾对唐朝的诗人有过这样一句评价: “李、杜数公,如金翅擘海,香象渡河,下视郊、岛辈,直虫吟草间耳。” 这样的评价未免对孟郊、贾岛
-
关于清凉的诗句_清幽宁静的诗句
心静则自然凉。读诗,未必真能让人不热,但至少可让人静心沉气。 1、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 ——苏轼·《洞仙歌》 2、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王维·《秋夜独坐》 3、 当轩对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