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lù)秦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②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yì),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jué)先祖父③,暴(pù)霜露④,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bào)秦之欲无厌⑤,奉之弥繁,侵之愈急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⑦。”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⑧,何哉?与嬴⑨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jì)⑩牧以谗(chán)诛,邯(hán)郸(dān)为郡⑪,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⑫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⑬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⑭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⑮矣。
注释
①弊在赂秦: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赂,贿赂。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②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
③厥先祖父:泛指他们的先人祖辈,指列国的先公先王。厥,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祖辈与父辈。
④暴(pù)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意思是冒着霜露。和下文的斩荆棘,已有尺寸之地,都是形容创业的艰苦。
⑤厌:同“餍”,满足。
⑥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诸侯)送给秦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也越厉害。奉,奉送。弥、愈,都是“更加” 的意思。繁,多。
⑦“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魏世家》和《战国策·魏策》。事,侍奉。
⑧迁灭:灭亡。古代灭人国家,同时迁其国宝、重器,故说“迁灭”。
⑨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嬴,秦王族的姓,此借指秦国。
⑩洎(jì):及,等到。
⑪邯郸为郡:秦灭赵之后,把赵国改为秦国的邯郸郡。邯郸,赵国的都城。
⑫当(tǎng):同“倘”,如果。
⑬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⑭苟:如果。
⑮下:指在六国之后。
译文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啊!”
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回想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因而才有一点点土地。可是子孙们看待它却很不珍惜,拿它来送人,就像抛弃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待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打来了。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暴秦的欲望没有满足;谁送给它土地越多,它侵犯谁就越急。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败就已分得清清楚楚了。六国落到灭亡的地步,按理本来应当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柴草没有烧完,火就不会熄灭。”这话说得在理啊!
齐国不曾割地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五国啊。五国灭亡之后,齐国也就不能幸免了。燕国和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够守住自己的土地,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灭亡在后,这是用兵抵抗的效果啊。到了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灭亡的祸患。赵国曾经与秦国多次作战,败少胜多。后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等到李牧因受谗言被赵王杀害,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没能坚持到底啊。况且燕赵正处在其他国家被消灭了的时候,可说是智谋已尽,力量单薄,战败而亡国,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唉!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非凡的人才,齐心协力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担心秦国人连饭也咽不下喉呢。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的威势所胁制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后记
苏洵,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三字经里最经典的故事之一就是说苏洵的成长过程“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他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佑集》。
《六国论》是苏洵史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苏洵名句精选
苏洵文中时有朴素的辩证思想,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很多精彩的句子还时时被人们引用。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辨奸论》
释义: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
——《太玄论上》
释义:经过探入思考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深刻;有了亲身感受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贴切;有了实际接触而有所体会,所说的话就平易。
说话或发表议论,不可凭空玄想,胡说妄道;必须经过思考,经过感受,经过实际接触,才能一语中的,易于为人们接受,否则必然不切实际,甚或谬之千里。可用于说明发言必须谨慎,必须深思熟虑,有感而出;如果夸夸其淡,信口开河,必将贻笑大方。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心术》
释义:情感是洪流,理智是防堤。感情冲动时,用理智控制它,忍一忍就可以抵御急躁和鲁莽;沉着冷静,就可以控制冲动。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心术》
释义:作为领兵大将的素质,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 面对泰山崩塌面不变色,面对麋鹿出现在旁边而不眨眼,然后才可以左右局势,战胜敌人。
君子慎始而无后忧。
——《上文丞相书》
释义:慎始是为人行事这篇大文章的开头,开好了这个头,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管仲论》
释义:事情的成功,绝不是成功于成功之日,而一定有其成功的缘由起因。灾祸的发生,并不是在灾祸的当天发生的,而必定有它的缘由和先兆。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苏辙《六国论》_苏辙六国论与苏洵六国论对比
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lù)秦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 ②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
苏洵六国论原文及翻译_六国论苏辙与苏洵哪一篇更精确
点击上方蓝字 ↑ 前卫文学 ↑ 即可关注我们 作者 苏 洵 ‖ 朗读 方 明 六国论 文/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①赂秦耶?曰
-
文言文六国论_六国论原文
六国论 宋代: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
-
六国论中没有贿赂秦国也灭亡的原因_六国论未贿赂秦的国家有哪几个
在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洵写了一篇《六国论》。虽然他是借古讽今,提醒北宋统治者不要整天割地赔款,但也从一定角度分析了六国灭亡的原因。苏洵认为,真正让六国灭亡的,并不是秦
-
《六国论》苏洵_六国论苏洵简介
中华经典 苏洵名作 六国论 一针见血,亡国缘由 伊甸说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
-
高中文言文六国论_六国论文言知识整理ppt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译文: 六国灭亡,不是武
-
苏轼六国论赏析_苏轼的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点击上方 “新乡检察” 可订阅哦! 书是一缕阳光,融化心中的冰雪; 书是一丝微风,平静内心的浮燥; 书是一支蜡烛,驱散心中的黑暗; 书是一位益友,赶走内心的孤独。 任何文字,不管
-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_六国论以地事秦
古代文学作品选 Vol.372 作品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
-
《六国论》苏洵_苏洵六国论的主旨是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