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三年三月初五,是神宗皇帝忌日,在金兵追击下串逃到杭州赵构带领百官主持完行香大典,之后又临朝宣布了新的人事任命,检校少傅、奉国军节度使、制置使刘光世被任命为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下朝后,赵构终于抽空前去看望自己最宠爱的潘贤妃,还有自己唯一的儿子赵旉。
当初康王赵构临危独身出使,家小全留在了开封,金人攻破开封后,与其它赵氏成员一样,赵构的正妻邢王妃与另外两位侧室田春罗、姜醉媚以及康王的五个女儿都被金人掳走,而府上的另一位侧室潘氏却幸运的逃了出来,南渡投奔赵构。
赵构在危难之际登基,没有心思纳秀揽妃,他将宠爱放了和他一样幸运出逃的潘妃身上,建炎元年六月,潘妃为赵构生下一子,赵旉,将赵氏的香火延续下来。
赵构一度想立潘氏为皇后,却遇到吕好问等大臣的反对,只有立为贤妃。
虽然赵构一行仓皇而逃,但南迁杭州,却是之前就于计划之中,建炎二年十月,赵构听从了时为侍御史的张浚的建议,命常德军承宣使孟忠厚奉隆祐太后搬到杭州,六宫嫔妃及小皇子赵旉跟随太后同往。
到杭州后,赵构以百官家属未至,独寝于堂外。睡的是白木床,上施蒲荐、黄罗褥。以示与军民同苦之意。
稍安顿后,他还是想到自己的妻儿,心身都有了需求,于是前往临幸潘贤妃。
春宵苦短,帝国的未来赵构也不知在何方,但这并不妨碍他暂时沉醉一下温柔乡,在柔美的潘氏怀中寻求一下慰藉。
关键时刻,窗外却突然火光四起,刀戈利刃之声相击,坏了赵构的好事。
近卫顾不得避嫌破门进室,说“苗傅,刘正彦兵变叛乱,皇上请速更衣前往主持大局”。
赵构从床上一跃而起,脸色苍白,边更衣边抖嗦,说这天下,还不够乱的吗?苗傅,刘正彦,你们想干嘛?
刘正彦和苗傅都是掌握杭州兵权的御营司都统制王渊部将。
王渊熙州(今甘肃临洮(táo))人,年轻时好财重义,善骑射,颇有侠名,徽宗时期应募伐西夏,屡立战功,后随经童贯征讨方腊、征辽等役,是西北军久负盛名的老将。
靖康元年王渊升真定府总管、都统制,金军二围开封,王渊随北宣抚使范讷勤王,兵屯驻雍丘,得知康王在相州开府,王渊率部投奔,随后张邦昌开封称帝,赵构命王渊率兵三千到开封保护宗庙,王渊到开封后成功的将张邦昌和众文臣带归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
高宗皇帝对王渊极为器重,即位后置御营司,以王渊为都统制,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同知枢密院(枢密院副长官),成为了南宋政府级别最高的武将。
作为名震西北多年的老将,王渊上任后的表现并不差,其时江南一带群盗烽起,王渊提兵征剿,平赵万于镇江,诛陈通于杭州,降张遇于杨子桥,所向披靡,大获全胜。
宗泽之后,王渊是帝国最负盛名的武将了,如果说后来的中兴四大将岳飞算是宗泽的嫡传弟子的话,那张俊和韩世忠则是王渊的门生故将了,张俊更是侍王渊如父,而王渊对韩世忠不仅有提携之恩,还有成人之美典故,提携之恩是早年的韩世忠还是一个没落的低级武官,直到遇到了王渊,王渊对他礼遇堪厚,随即韩世忠跟随王渊南下征方腊,于是有了力擒方腊的英雄壮举。除此之外,王韩之间还有艳史一则,早年王渊在东京还是一个小官时,结识了一个周姓青楼知音,后来离散,南渡后,周美人为秀州太守皇族子弟赵叔近所有,这成了王渊的一块心病。
后来赵叔近有和谋反的士官陈通勾结之举,朝廷派张俊出兵征讨,张俊杀了赵叔近,把周美人带回交给王渊,王渊却不愿将周美人留在身边了,他最初将周美人赐给张俊,张俊说您就像我父亲一样,您曾经的女人我怎么能要呢?坚决不受。王渊于是就把周美人赏给韩世忠,韩世忠素来不看重女人名节之类东西,没客气,纳得美人归。
刘正彦苗傅都是西北军名将之后,刘正彦父刘法是北宋帝国童贯时代威镇西北边陲的一代名将,官至熙河经略安抚使知熙州,后战死盖朱城,刘正彦最初任阁门祗候的小官职,后来做到正五品的朝奉大夫 ,最后又因被免。
王渊做御营司都统制后,想到了自己老战友刘法的儿子刘正彦,于是向朝廷推荐启用刘正彦在其帐下效力,并极为重用,刘正彦很快从武德大夫做到了御营右军副都统制。
但刘正彦是一个自私是气量短小的武人,他并没有记做王渊的提携之恩,反到很快记恨起王渊了,起因是王渊派他征讨丁进,并让原辽降将刘晏随其出战。此战中,只有八百骑的刘宴面对丁进大部,出奇计,让自己的骑兵持五色骑,循山而出,一色尽则以一色易之。丁进见官军累日不绝,颜色各异,以为官兵众多,遂不战而降。
战后王渊明察秋毫,虽然刘正彦是此次出征的首领,但王渊还是把头功记在了刘宴身上,刘正彦只获小赏,自此之后,刘正彦就不太听从王渊的调遣,始有反意。
王渊的决定证明他是一位识才之人,刘晏虽然是原辽降将,但后来跟随韩世忠,活跃在抗金战场上,屡立奇功,最后战死沙场以身报国,而刘正彦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苗傅也是出身西北名将世家,其祖父苗授,其父苗履都是西北军名将,靖康元年,苗傅从梁扬祖部从康王,隆祐太后南渡杭州,苗傅为统制官,率所部八千人护从,驻兵杭州。
苗傅自视为名将之后,现在自己只做一个小小的统制官,而王渊白丁起身,却做到了签知枢密院(枢密院副职)、御营司都统制这样的高位,心中十分不满。
两位将二代的不满合在一起,南宋朝又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他们联合作了一个决定,反!
南宋军事上的溃败以及仓皇出逃杭州,百姓怨声载道,军士士气低落,刘苗二人开始密谋造反,适逢王渊在军中又做了一件不得人心之事,南逃时制置使刘光世的部队没有赶上赵构脚步,光世上书告状说是因为专管运兵船的王渊不给他的兵渡江,王渊为自保,杀了江北都巡检皇甫佐,此事在军中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刘苗二人乘机在军中散布,说王渊找替罪羊,并趁机串联中军统制吴湛等中级军官,伺机起事。
建炎三年三月初五,刘正彦、苗傅、王世修等将领兵埋伏在城北桥下,王渊退朝经过城北桥时叛军一涌而出,弑王渊于城北桥上。
随后,刘苗带兵包围行宫逼宫,赵构登上内宫城楼,问刘苗二人意欲何为?刘苗打出的口号是清君侧,诬王渊与赵构身边的太监总管康履谋反。
王渊已被杀,太监头目康履成了众矢之的,要赵构交出康履、蓝圭、曾择三个太监头目。
赵构最初并不愿意,说这几个人如此犯事,发配流放就行了,何必要滥杀。
叛军不同意,赵构和近臣商议,主管浙西安抚司机宜文字时希孟、军器监叶宗谔等人都劝赵构交出康履。
太监康履成了替罪羊,被交给了叛军,刘苗二人得到康履后,立即腰斩于宫前。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末陈东领导的太学生暴动,以后南宋初的刘苗兵变,口号和目标都对准了皇帝身边的宦官,陈东领导的太学生们当日就在东京城打死了几十名太监,刘苗兵变更是在杭州城大肆杀戮宦官,见无胡须者杀之。尽管两次事变的性质完全不同,但太监集团都成了他们的头号打击目标。
其实在赵氏帝国,太监集团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传统势力之一,,在宋帝国文臣政治核心体制下,一直受遏制,堪称各代最老实本份的太监(童贯是唯一非典型),帝国的兴亡,最大的责任群体本是那帮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文臣,和太监们关系不大,但因为前朝同行们留下的恶名,却总成为了起事者兴师问罪的缘由。
杀了太监头目,并许诺以苗傅承宣使、御营都统制,刘正彦观察使、御前副都统制的高位,却仍然满足不了刘苗,二人把矛头直指赵构,说他即位不当,将钦宗皇帝置于何处。
听了刘苗二人的话,赵构的心凉了,知道刘苗真正的目标是他。
这时候身边的执宰朱胜非说还是我去和他们谈谈。
到了刘苗营,苗傅刘正彦提出了他们的政治条件,让赵构退位,隆祐太后垂帘听政,立皇子赵旉为帝。
朱胜非回宫把叛军的条件捎给了赵构君臣,给了赵构和他的臣属们一道选择题,率百官死社稷,还是从叛军,立太后幼帝效东汉末年董卓故事。赵构叹了口气,说有今日之事是我这个皇帝没当好,为保全江山社稷,我退就退吧。
朱胜非安慰皇帝,说这也算权宜之际,我到刘苗营时打探过其下面将领的口气,他们对刘苗也并不如何忠诚,现在当务之急是稳住他们,然后等各地勤王部队的到来。
是日,赵构下诏退位,移居显忠寺。刘苗给他封号睿圣仁孝皇帝,留了十五个内侍,被软禁起来。
刘苗当政后,要做的两件事一是改元,二是要迁都金陵,太后和朱胜非商议觉得如果两件事都不同意恐怕刘苗会发愤翻脸不认为,于是同意改元明受,而迁都,朱胜非对刘苗说金陵现在离金兵太近,不安全,目前还是杭州安全,刘苗迷糊着放弃了迁都的想法。
些时的赵构,已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他只能寄望于杭州外手握兵权的大将们,第一时间赶过来,救他于水火之中。
谁才是他的救星?
吕颐浩,字元直,乐陵人(今山东德州),出身贫寒之家,哲宗绍圣三年的进士,五十岁的时候,曾和种师道一起参加过伐辽,任燕山府路转运使,收复燕山北宋君臣沾沾自喜之际,吕颐浩看到了金人崛起给帝国带来的军事危险,上书“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虽然因此而被贬,但此举随后被时人广为赞益。
南宋朝廷建立,吕颐浩知扬州,赵构跑往杭州,吕颐浩屯驻京口(今镇江)阻击金兵。不久改为江东安抚制置使,驻军江宁(今南京)。
接到赵构退位的诏书,吕颐浩召集幕僚属吏分析这道怪异的诏命,他属下一名叫李承迈说皇帝的诏书一定是迫不得已,不然诏书中不会有“顺天畏人”这样的词句。
吕颐浩子吕抗说一定是杭州城兵变了。
吕颐浩马上联系各地官员将军,商议勤王事宜。
吕颐浩也清醒的意识的,自己年老势孤,他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搭档,才能完成勤王的政治使命。
他立即挥毫,写信给比他年轻了二十八岁的张浚,深情呼吸张德远,说赵氏帝国的危局需要我们前来解救。
扬州失守后,张浚召集了万余溃兵退守平江。
接到杭州方面改元的消息,张浚知道大事不妙,逐举策兵,举起了勤王的大旗。
但无论是吕颐浩还是张浚,他们虽然手头都有一些兵马,但毕竟是文人,刘苗是久经沙场的西北军将领,掌握的是帝国仅存的王牌队伍,吕张二文人带领些残兵溃卒,肯定无法与之对抗。
他们需要手握兵权的武将的响应。
当时杭州附近手握兵权的大将,除王渊外,兵马最多的是刘光世和范琼。
刘光世出身将门世家,其父刘延庆是西北军大将,曾任北宋帝国二次伐辽主帅,年轻的刘光世也参加了那次并不光彩的战斗,女真人二次围困开封,刘延庆及子刘光国战死,刘光世率三千骑投奔,给赵构雪中送炭,被任命为元帅府五军都提举,赵构称帝后,任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以讨平山东李昱之功,升领奉国军节度使,是南宋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在刘苗兵变当天,又任命其为检校太保、殿前都指挥,极见赵构对其倚重。
但刘光世自从征辽之战开始,就证明是一不可靠的自私胆小鬼。和辽兵当逃,女真人南侵,他的部队也是同样不战而溃,只求自保,更是反而将过责推到了王渊的身上。
面对赵氏的后院起火,刘光世先选择观望时局,吕颐浩、张浚先后遣书信于他,他选择观望时局。
而范琼则是吕张从来没有想过能派上用场的部队,范琼是原来的开封守将,金人攻占开封后这位老兄和其它大臣一样变节,不过范将军很乐意为女真人服务,他做了一件帝国臣子们永远记恨他的事,带着兵进皇宫把钦宗皇帝的龙袍扒了下来。
后来范琼美滋滋的积极拥立张邦昌,以为能当大楚国的军事首脑,结果张邦昌本人不争气,范琼的美梦落了空,灰溜溜的跟着老张南下扶立新皇帝赵构。
当时积极扶立张邦昌的几个大臣都被秋后算帐砍了头,罪大恶极的范琼却没事,原因很简单,他手头有兵,就连李纲也不敢动他,只是把范琼和他部队调离南京。
范琼原本手握重兵,王彦的八字军南下后也交给他统辖,实力很雄厚。不过对赵家皇帝,已经上过贼船的范琼不感兴趣,张浚先后写了五封信给他,请他派兵勤王,范琼连回信都懒得请文吏动笔。
手握兵权的两大将请不动,吕张只能指望王渊手下兵马并不多的两位门生故将,张俊和韩世忠。
最先是张俊,刘苗兵变时张俊驻军镇江,打探到张浚举旗勤王,他没浪费张浚的笔墨,立即率所部八千人,前往与张浚会合。
张俊到平江后不久,张浚就接到军报说韩世忠的部队也朝平江进驻,
张浚大喜,说良臣(韩世忠)到来,大事可定。
建炎三年的韩世忠已经四十二岁,这时的他已经是一名参军二十四年的老将。
韩世忠字良臣,延安人,早年即以侠气闻名乡里,酒量脾性武艺都很烈,能骑生驹野马,好饮烈酒佳酿,更能挽300斤强弓飞马射箭,韩世忠十八岁即在西北从军。一混了二十余年,却一直是一名低级武官,并非韩大侠酒囊饭袋,相反长期以来韩世忠的名头就响冠三军。,崇宁四年(1105年),当岳飞还是一名乳臭未干的吃奶娃时,韩忠世已在西北银川斩将夺关,立下大功,但并不受西北王童贯的常识,仅仅升为了一个义副尉(类似一个小排长的九品武职)。
顶头上司的不待见,使得韩世忠的仕途走起来如此缓慢,直到后来他遇到了王渊,随即跟随王渊南下平定方腊之乱。
平定方腊成为了韩世忠的成名之战,此战中韩良臣大发神威,率领其部组成敢死小队,深入方腊老巢,出其不意的将方腊擒获,成为西军南下平方腊的第一功臣。
韩世忠一战惊天下,从此开始了他的表演。开始用他的拳头一步步将官职打大,靖康元年,他因平淄、青乱兵有功,升左武大夫、果州团练使。
康王逃到济州时,韩世忠带着他的千余部投奔,也许在一个手握二十万重兵的童太监眼里,一个领千余兵能打点仗的小将领实在算不得什么,可是当时康王赵构手头就万余兵马,韩世忠的到来显得格外珍贵,随即他被任命为御营左军统制,成为南宋初期赵构倚重的几员重将之一。
刘苗兵变时,韩世忠刚在沐阳被金帅粘罕(完颜宗翰)所击溃,他正率领残部南逃,半途接到了张浚的书信,韩世忠毫不犹豫改奔平江,于公于私,忠义重情的韩世忠都只能选择与刘苗不共戴天。
吕颐浩、张浚、张俊、韩世俊组成了二文二武的勤王核心成员,但形势不容乐观,刘苗朋已经掌握了杭州,太后皇帝幼主都在他们手中,勤王部队再多,也只能投鼠忌器,一切还要等待观望杭州方面的时局发展。
谋朝篡位确实是一个难度系数巨大的技术活,刘苗兵变开始很成功,一切都顺风顺水,但接下来如何控制时局,二人却难以把持。
对于吕张外围重臣,刘苗本想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故事,控制诸人,对于在杭州外的吕张及韩张刘诸将,刘苗兵变成功后就发出了诸道任命,刘光世为太尉、淮南制置使,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定武军承宣使、权同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韩世忠为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御营使司专一提举一行事务都巡检使,张俊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授以高官的同时,令诸将赴杭州受命。
简单的任命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刘光世选择暂时观望,韩张等人打起了进京勤王大旗。刘苗有些束手无策。刘苗想来狠的,前途派了一名杀手,前去剌杀勤王派领袖张浚,结果剌客良心发现,半道反水。
此时刘苗手中其实还有不少牌,如韩世忠的家小就留在了杭州,对于韩世忠来说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大问题,这时候朱非胜给刘苗出了一个良策,说韩世忠最宠爱的老婆梁红玉出身青楼,素来戏子无情婊子无义,总是爱慕虚荣喜好金银富贵,如果当下许其妻梁氏以高官金银富贵,再派梁氏去说服韩世忠投诚必会成功。
刘苗听从了朱胜非的“良策”,封梁氏为安国夫人,赏赐甚厚,并派梁氏前向秀州,说服韩世忠。
梁氏小鸟出笼,带着儿子韩亮直奔秀州,韩世忠见家小逃脱,勤王再无顾忌。
朱胜非所做的远不及此,他开始接近刘苗的部下,探口风,当初刘苗起事,说王渊康覆等人富可敌国,杀了他们就有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大家可享受富贵,但杀掉王康等人起事,也没从王渊家中搜刮出多少金银,手下的兄弟们现在也很不满,朱胜非开始在刘苗军中游说,很快刘苗叛军军心动荡。
诸路大军从平江前往杭州,刘光世看到叛军势孤,也开始倒向勤王部队,派手下大将王德部趋平江,参加勤王。
勤王大军逼近,朱胜非再出“良策”,说诸将起兵的借口无非就是高宗皇帝被废,现在让在显忠寺的赵构发手诏,让勤王部队退兵
赵构的手诏到了韩世忠军中,韩世忠说如果高宗皇帝重新上台,可考虑退兵一事。
朱胜非再次说劝刘苗,说勤王部队的借口无非就是高宗皇帝被废,如果到显忠寺请出赵构,重新登基,勤王诸部退兵。
刘苗再次听从的朱胜非的提议,赵构被迫退位一个月后,于建炎三年四月初一重新登基,此时离刘苗起事仅二十多天。
赵构重新当了皇帝,但勤王部队没有停止前往杭州的步伐友,赵构登基次日,韩世忠部到达临平,刘苗率兵与勤王部队交锋,很快被击溃。
刘苗看大势已去,朱胜非对二将说你们跑吧,我去给皇帝商量商量,赐你们免死铁券,和皇帝两不相害,刘苗同意了。
临平兵败次日,刘苗拿着二块免死铁券,率领二千兵逃离杭州,结束了一场并不光彩的兵变,而他们带走的铁券也明显保不住他们的命,他们逃到福建一带,先后被韩世忠捕获,送到南京,同磔于市。
刘苗兵变为时不到一月,却是南宋初年最重要的一次政治事件,对南宋的政治格局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事变中高宗皇帝被迫退位,在杭州的大臣们在张邦昌之后再一次“屈辱变节”,而通过勤王之功,张浚吕颐浩及韩张刘三大将正式浮出水面,张浚吕颐浩组阁,主战成为了南宋初年的主旋律,而中兴四将之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也浮出了政治水面,可以说这次兵变促进成了南宋政府文武领导班子的搭建。
而对于赵构本人来说这次兵变更是刻骨铭心的。他不仅仅是狼狈退位这么简单,兵变中他唯一的儿子、被刘苗扶立的小皇帝赵旉在兵变中受惊吓过度,一病不起,当年的八月即病逝,成为了这次兵变的最大牺牲品。儿子矢折让赵构痛不欲生,他和潘贤妃抱着儿子的尸体哭了三天三夜,而更令他感到悲哀的事,因为兵变之夜的惊吓,年轻的赵构竟失去了生育能力,太宗一脉竟在他赵构这代断了烟火,那条在帝国流传很久的诅咒似乎显验。
同时明受之变,更造成了赵构对武将终生的不信任,也为后来岳飞的悲情命运埋下了伏笔。
夜狼啸西风/文
夜狼啸西风,历史作家,新浪文史论坛超级版主,今日头条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曾出版历史长篇《百战风云》《一个帝国的生与死》《两宋烽烟》等。
- 上一篇:刘禹锡有多少首古诗_刘禹锡最长的一首诗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