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健有为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则,是中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孔子提出刚健有为的思想。他十分重视“刚”的品德。他说:“刚穀木讷近仁”,刚毅指坚定性。他高度肯定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认为是刚毅的表现,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便是其生动写照。孔子认为,刚和有为是不可分割的。有志有德之人,既要刚毅,又要有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正所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孔子弟子曾参提倡知识分子要“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即强调知识分子要有担当道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孔子提倡并努力实践为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他“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认为,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的失误,这才是好学的君子。儒家经典《中庸》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治学之道,主张刻苦学习不甘人后,“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些,都是刚健自强积极有为思想的表现。
《易传》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刚健而文明,应平天而顺乎人。”“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它把刚健当做一种最重要的品质,同时又要求刚健而中正,即不妄行,不走极端,能够坚持原则,以“中正”的态度来立身行事。这就防止了主观盲动等片面性的弊病。从战国到清,经历两千年,《易传》关于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为全社会所接受,不仅对于知识分子,而且对于一般民众也产生了强烈的激励作用。
这段有名的记载,反映了中华民族愈是遭受挫折、愈是奋起抗争的精神状态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如果说,这只是知识分子和上层人土自强不息、积极有为思想的表现,那么,“人穷志不短”等民间俗谚以及中国古代针对青少年教育的“蒙学”类著作,都有大量激励人奋发向上的内容,这些都反映出自强不息精神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普遍意义。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柔静无为之说,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庄子及其后学更提出了“心斋”、“坐忘”等理论,要求忘掉人己、物我等一切区别对待,停止一切身心活动,以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境地。中国传统哲学中有长久的动静之辩。但是,辩论的结果,还是刚健有为的思想占上风,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主导思想,柔静思想不过是作为一种补充。
在先秦,儒家主张刚健有为,墨家“非命尚力”,法家认为当时是“争于气力”之世、主张耕战立国,走富国强兵的道路,都是积极有为的。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大力倡导“珍生”、“健动”学说。他认为“健”是生命的本性,“动”是生命的机能,“动”还是道德行为的枢纽,因此,君子应“积刚以固其德,而不懈于动”,即以“健动”为人生的最高原则。颜元对“健动”原则也有深刻体会,他说:“三皇五帝,三王周孔,皆教天下以动之圣人也,皆以动造成世道之圣人也………吾尝言:世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太下动则天下强。”这段话充分说明了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强盛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意义。
刚健有为的精神,不仅在我们民族兴旺发达时期起过巨大的积极作用,而且在我们民族危难之际,如外族入侵、政权易手之时,也总是成为激励人们起来进行反侵略反压迫斗争的强大精神力量。无数志土仁人,为此鞠躬尽瘁,不息奋争。历史上许多民族英雄,诸如岳飞、文天祥等,都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必要时可以慷慨捐躯舍生取义的楷模。文天祥的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汪青”,集中体现了人生在世,要为崇高理想竭心尽力奋斗的正义追求,至今仍然是激励人们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重要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凝聚、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培育了中华民族的自立精神和反抗压迫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精神。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日新”“革新”在历史实践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并积极促进“顺乎天而应乎人社会变革。《礼记·大学》称赞“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种革故鼎新的思想,后来成为不同历史时期朝野上下认同的变革观念,成为有道讨伐无道的思想武器。中国历史上的改良、革命、维新、变法的活动,都把“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当做变革的理论根据,体现了“日新又日新”的积极进取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刚健自强有密切关系,或者说作为刚健自强思想之重要表现,是坚持独立人格的思想。孔子认为,为了实行仁德,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决不苟且偷生。他说:“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始终坚持,“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人生准则,决不与黑暗统治同流合污,因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独立人格、保持自尊自重高尚气节的榜样。
孟子明确表示,生存和道义,都是可贵的,但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则舍生而取义”。他认为“大丈夫”应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种坚持独立人格和气节,不为物质利益或暴力所屈服的顶天立地的精神,成为烛照中华民族奋然前行的精神力量。南北朝时期思想家范缜,坚持真理,不“卖论取官”,便是受传统的独立人格思想熏陶的结果。这种坚持独立人格、注重“大丈夫”气节的思想,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精神体现。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精神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刚健有为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人们处理天人关系和各种人际关系的总则,是中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孔子提出刚健有为的思想。他十分重视“刚”的品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谁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
225.《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①零
-
自古人生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全诗
点击上方 “1号线上” 关注我们 点击下方绿色小喇叭聆听古诗诵读 诵读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主播 沙晨 2018年12月3日 农历 十月廿六 零丁洋: 即伶丁洋。现在广东珠江口外。 起
-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_文天祥的诗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村的一个地主家庭。其父爱读书,也很重视孩子们的学业,设法聘名师就教。文天祥无论寒暑都要在贴满格言警句的书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翻译_人生至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
过零丁洋 文天祥(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英文译文: Over 0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汉照汗青_自古英雄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谁写的
浩气长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听说益王未立,于是,上表劝进,请即帝位。新帝赵昰以观文殿学士、侍读的官职召文天祥至福州,拜右丞相。不久,与陈宜中等人意见不
-
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_自古生来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耳熟能详的经典爱国名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爱国仁人志士投身报国。其实,这句诗的作者文天祥也是一位碧血丹心的伟大人物,他一生曲折坎坷,为
-
千古名句古诗_千古名句排名
民族英雄"文天祥"事迹广为人知,他是宋朝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抗元英雄,也是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一二七九年,文天祥率领宋军同元作战,在五坡岭被元军俘虏,最
-
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是什么意思_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
生命辗转漂浮,人生的旅途里,全都塞满了旧的愁思。鸥鹭徘徊,似在寻找他易逝的童年,鸟鸣声声,惊碎他的孤眠,花香依旧,酒浓如昨,只是这一帘风月,再难进入他的幽梦,再难进入醉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人生自古谁无死要留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宁愿身死,不做贼官,孤忠大节,可歌可泣 文| 烈酒封侯 图| 来自网络 1 说起文天祥,好多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很有骨气与气节的人,但是问到他怎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的诗意_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人
宋朝的诗歌相对唐诗的发展,自身有很多不能与之相比的地方,毕竟宋词的成熟度是最好的,也是宋朝诗词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不过,这并不能说明宋诗没有精彩作品。有很多宋诗都是很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指的是什么_留取丹心照汗青有比喻吗
民族英雄"文天祥"事迹广为人知,他是宋朝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抗元英雄,也是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一二七九年,文天祥率领宋军同元作战,在五坡岭被元军俘虏,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