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未若柳絮因风起?_柳絮因风起好在哪儿?

未若柳絮因风起?_柳絮因风起好在哪儿?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2-12-23 23:47:46
阅读:

南充市南充高中嘉陵校区高2014级18班 李丁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车万育的《声韵启蒙》是不少人的童年读物,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文化瑰宝。

然而,所谓的潮流让它逐渐湮灭。犹记得那些沉淀着书香的岁月,看得见“儿时凿壁偷了谁家的光,宿昔不梳一苦十年寒窗”的莘莘学子;听得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书海激流;说得出“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的幡然领悟。如今,在有些人的心中却沉淀为沉默。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或许能体现当代人的状态。“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年幼无忧无虑,可以静心读书,甜蜜生活。“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正如当下有的青少年难以继续在书海中砥砺前行。他们“躺在风尚的洪流里,躺在理性的缺席里,躺在‘赞与被赞’的社交网络的死循环里”,这很“慷慨”却也“悲壮”。部分学生如柳絮般因风而起,心中无书,却被迫诵典籍,最终枯烂,告别书的世界。

我不由得想起“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苏洵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若不是他发奋读书,何以成就“三苏”,何以流传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文。27岁尚且不晚,风华正茂的当代青少年更应该阅览经典,充实精神世界。

尼采说过:“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那么,每一个不在书海中畅享清流激湍的日子,都是对光阴的剥夺。时光流转,面朝大海便可春暖花开。回首凝眸,苦读经史方垒九层之台。桥边红药,晓风残月,翩若惊鸿,无书香浸染无以成锦。来路云烟,金戈铁马,华发苍颜,无浓墨飞扬无以成卷。

手持书卷不难成为人上人,沉醉浮华只能沦为三六九等。

陈胜、吴广的起义声势浩大,并于前期有所起色。最终失败是因为不读书的人始终是没有文化之人,文化因素成为起义最大的绊脚石。天赋超凡的人不踏入书海,也会逐渐失去引以为傲的光泽,就像王安石笔下方仲永“泯然众人矣”。

即便如此,选择书籍也不一定就能把人的精神世界构建为坚不可摧的堡垒。比如《死魂灵》的主角“死”在书中,只留下一片内心的荒芜与那个失去灵魂的残缺肉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先选择书而善读书,至于结局的或喜或悲,境随心转是也。

“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我有素书一卷,直取铁马冰河。沧海桑田,春秋代序,它总是不可或缺。

这是一个精彩的时代,亦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唯有书籍能温润人类饱经风霜的面孔与摇摇欲坠的、脆弱的心灵。唯有主动阅览,方可避免文化被人潮推到尽头的结局。放弃文化或被迫接受文化的人,终会是平庸之辈。

主动吸收中华文明精髓的人,终会身处云霄,笑谈祖国河山大好。一个国家的进步与繁荣依靠的,不仅仅是日新月异的科技,更重要的是文化软实力。有了书的积累,有了文化的形成,才有了科技的迅速发展。

“天宫”、“神舟”难道不是书中知识与人类智慧结晶完美契合而诞生的产物吗?每一次国家的成长,每一次人类的进步,都是浩如烟海的书卷在做铺垫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将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的责任终将落在我们肩上。只有唤醒沉睡的人,主动与书做伴,才能播种潜于我们内心的梦想。

不做因风而起的柳絮,不追逐那一簇簇灰色的彩虹。以书行事,以国为重,让隐藏在这个美好社会角落的“潮流”被书海净化,为文化留一抹静美时光。

今宵微雨拓归途,一洗铅华形影疏。柳絮何须因风起,漫卷诗书莫踌躇。

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