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关于时辰的起源,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曾这样记录:“自汉以下。历法渐密, 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这些计时名称常常出现。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滴血猿哀鸣。”
“旦暮”就是指平旦与黄昏的时候,也就是清晨和晚上的意思。
· 子 时 ·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枫桥夜泊》
十二时的第一个时辰,就叫“夜半”。“夜半”所指的时间是前日夜23时~当日凌晨1时,这个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子时。
人们最早把“夜半”作为时间名词来使用的例子,见于《左传·哀公十六年》:“醉而送之,夜半而遣之。”
“夜半”是指天黑至天亮这一自然现象变化的中间时段,而人们平素所说的“半夜”则是笼统地指全部的天黑了的时间,其时间往往超出夜半的那两个小时。
· 丑 时 ·
鸡鸣而食,
唯命是听。
——《春秋左传正义》
从字面上来看,“鸡鸣”确有“鸡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时中却是特指夜半之后、平旦以前的那一时段,即深夜过后的1~3时,以地支来称其名则为丑时。
鸡被古人褒称作“知时畜也”。《韩诗外传》中赞颂鸡云:“守夜不失时,信也。”曙光初现,雄鸡啼鸣,拂晓来临,人们起身。
· 寅 时 ·
鸡鸣洛城里,
禁门平旦开。
——鲍照 《代放歌行》
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间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旦之气”,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
这句里的“气”,系指“天空的云气”。后来的《史记·李将军传》一文也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
· 卯 时 ·
日出有曜,
羔裘如膏。
——《诗经·桧风·羔裘》
“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 辰 时 ·
朝晨发兮鄢郢 ,
食时至兮增泉。
——王逸 《九思·守志》
食时就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
另外,《管子·弟子职》里也有运用“食时”的句子。如:“至于食时,先生将食。”
· 巳 时 ·
至于衡阳,
是谓隅中。
——《淮南子·天文训》
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
《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 午 时 ·
与庄贾约,
旦日日中,
会于军门。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
上古时期,人们把太阳行至正中天空时作为到集市去交易的时间标志。有例为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列子·汤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与庄贾约,旦日日中,会于军门”。可见“日中”在古籍中使用相当频繁。
· 未 时 ·
诸客奔走市买,
至日昳皆会。
——《汉书·游侠传》
“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15时。“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
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旦至食,为麦;食至日昳,为稷。”
又《汉书·游侠传》:“诸客奔走市买,至日昳皆会。”“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 申 时 ·
日至于悲谷,
是谓晡时。
——《淮南子·天文训》
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
“晡”(馎)时”,始见于《淮南子·天文训》篇:“(日)至于悲谷,是谓晡时。”
《资治通鉴·唐纪》里有使用“晡时”的例子:“晡时,门坏。无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 酉 时 ·
日入而说,
许偃御右广。
——《春秋左传正义》
“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人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指每日的17~19时。
古时,人们又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
当时人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的。
· 戌 时 ·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
指太阳落下,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人们为什么要用“黄昏”来表示这一时辰呢?《说文》曰:“黄,地之色也。”
又说:“昏,日冥也。”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地昏黄,“黄昏”一词形象地反映出了这一时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 亥 时 ·
晻晻黄昏后,
寂寂人定初。
——《孔雀东南飞》
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意思是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我国古代民歌中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就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
- 上一篇:临江仙徐昌图古诗文阅读答案_临江仙徐昌图译文
- 下一篇:列女传的作者_名画人物 作品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十二时辰是哪十二时辰_十二时辰怎么算的
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 ,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关于时辰的起源,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中曾这样记录:“ 自汉以下。历法渐密, 于是以一日分
-
画桥烟柳的意思_柳永诗词风格
赏析诗词书画,品读国学文化。喜欢游山玩水,立志行走天下。点击上方加关注,一起来交流学习诗词书画,饱览大好河山吧! 1.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
-
留下一首千古流传古诗的诗人_一生只写了一首诗却被流传下来
在文化史中,有这样一个奇特的现象。有些诗人一首作品惊艳四座,众人赞赏,但,再去翻看其“履历”,却并无其它作品,或者更出众的作品,于是,这首“独苗”便成为诗人最“闪亮"的标
-
七盘岭风景区_六盘山景色描写
秋天是被温柔包裹的季节 空气飒凉 一眼之间 已是晚秋 秋天是什么颜色? 是成熟的黄 是丰收的红 是饱满的绿 是软糯的白 是 六盘山旅游 景点的层林尽染…… 一片秋林 一黛远山 一树黄叶 秋
-
乱花渐欲迷人眼出自哪首诗_乱花渐欲迷人眼出自哪里
(夏云书法)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
-
格律诗第三讲_格律检测诗词吾爱网52
第三章 诗律(律诗和绝句) 一、古体和近体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
-
作律诗的基本方法_唐宋格律诗
前言: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汉字最具魅力的表现形式。从小到大,我们耳濡目染;大街小巷,妇孺皆知。自有唐一代,更以诗文取仕
-
古代诗人美称合集_对美丽女子的雅称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对美女的咏颂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就像今天我们称美女为“美眉”、“靓妹”一样,在中国古代诗
-
太久没相见的人会慢慢的连想念都没有了_很久不见的人
有时觉得: 离开那人就要过不下去了, 可是却还是过来了, 或者说沉淀了, 原来爱情没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这个世界上最深的伤害, 不是背叛也不是不喜欢, 而是极致深爱之后的
-
关于鸟的诗句大全集_关于鸟的诗词名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游湖》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湖上》 三月
-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古诗找一找写下来_描写秋天的整首古诗
一说到秋天,我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那红遍半山腰的枫叶,这也是诗人在描写秋天时常写到的景色。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描写秋天的诗句吧。 枫叶 《三五七言 / 秋风词》 唐·李白 秋风清
-
描写秋雨或秋天的诗句_描写秋天景色优美的诗句加解释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译文: 梧桐叶上的每一滴雨,都让人感到浓浓的秋意。一声声滴落在芭蕉叶上的嘀嗒雨声,都使得愁思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