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中国佛教素有四大名山之说,山西五台山,则居于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山避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赫,故得名独盛。”同时,五台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齐名,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这一次,来到“金五台”,不是为了朝圣,却依旧,虔诚的前行。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五座环绕的山峰,因峰顶平坦宽阔如台,故名。东台望海峰,建有观海寺,供奉“聪明文殊”;西台挂月峰,建有法雷寺,供奉“狮子吼文殊”;南台锦绣峰,建有普济寺,供奉“智慧文殊”;北台叶斗峰,建有灵应寺,供奉“无垢文殊”;中台翠岩峰,建有演教寺,供奉“儒童文殊”。虔诚的朝圣者会走遍五台山的山路,朝遍五台,拜过五个台顶的文殊菩萨,俗称“大朝台”;只上台怀镇的黛螺顶朝拜,则称为“小朝台”。而我们此行,只是到了台怀镇的寺院群,在山脚遥望五台。
▼佛经载记,建寺最早
五台山是四大名山中唯一在佛教经藏中有明确记载的名山。东晋高僧佛驮跋陀罗所译《华严经》中记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常在其中而演说法。”而佛教经典《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世尊确切指出,“我灭度后,于此南赡部州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佛经载记,世尊金口亲宣,文殊师利菩萨应化中国五台山,为众生演说佛法。
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寺院建筑最早的地方之一。自东汉永平十年,天高僧竺叶摩腾、竺法兰白马驮经,来到中国洛阳,次年,离开洛阳,来到清凉山时,发现这里不仅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地,而且还有一座阿育王佛舍利塔,且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修行弘法的印度灵鹫山非常相似,遂奏请汉明帝在此修建规模宏大的灵鹫寺,为显弘信之意,汉明帝又加“大孚”二字,这就有了显通寺的前身,“大孚灵鹫寺”。
显通寺是五台山的“开山之寺”,其后,历代建寺不止,五台山渐成佛门圣地。北魏时期已建成大规模寺庙群,北齐时五台山有200余座寺庙,唐代最盛时,五台内外佛刹多达360余座,“会昌灭佛”之后,宋代还有72座,明时回升到104座,清末民初达到112座。
随着岁月的变迁,如今五台内外尚存寺院47座,虽比不上全盛时期,却依旧规模宏大,不容小觑。站在台怀镇上,无论看向何方,总是能见到寺院,或居于山脚,或藏于山间,或置于山顶。没能一座座寺庙慢慢的走进,只是在塔院寺前驻足,宏伟的寺院,旺盛的香火,虔诚的信众,便以让我的脚步得以停歇,心灵得以安放。
▼汉藏共存,宗派齐全
五台山是中国唯一汉传、藏传佛教并存的名山,汉、藏、蒙、满、土、苗、朝鲜等多民族僧俗共居一山,律宗、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真言宗、禅宗、净土宗诸宗并弘,独一无二,地位神圣。
唐代时,西藏流传五台山是“人间刹土”,吐蕃遣使求五台山图,传说松赞干布曾派人在五台山修建寺院。元代时,忽必烈帝师八思巴及其弟子曾驻锡五台山,传入萨迦派。明代时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将黄教格鲁派传入五台山,菩萨顶、金刚窟等成为格鲁派寺庙。清代诸帝更是在五台山大兴黄教,以皇家建筑同等规格修缮菩萨顶,蒙藏活佛信徒、王公亲贵络绎不绝,藏传佛教兴盛一时。
如今,每年依旧有大量藏传佛教活佛及信徒专程来到五台山朝拜。在塔院寺前,便遇见了一位自四川色达佛学院的大师。从色达到五台山,因为心中的信仰,朝圣之路,也变得不再遥远。
作为佛门圣地,千百年来,五台山迎接着诸多高僧大德参访、弘法。北魏法聪大师在五台北寺弘传《四分律》,唐代华严宗四祖清凉澄观大师奉敕在五台山撰《华严经疏钞》;唐代天台宗志远大师在五台山大华严寺弘传《摩诃止观》;唐代玄奘大师的大弟子窥基大师在五台山造玉文殊像,写《大般若经》;唐代开元三大士之一的密宗大师不空三藏在五台山建金阁寺;唐代净土宗第四祖法照大师也曾于竹林寺倡导五会念佛法门;晚唐赵州从谂禅师曾九次行脚五台参访善知识。
过去,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至十五,都会举行规模盛大的“大誓愿会”,通称六月大会,中外高僧云集。唐麟德年间,师子国(今斯里兰卡)释迦密多罗大师上五台山朝礼文殊菩萨;仪凤元年,北印度罽宾国僧佛陀波利大师到五台山,后又回国取来《陀罗尼经》,刻于经幢。日本名僧灵先、圆仁、碉然等大师都曾到五台山参学、朝礼。
不是虔诚的佛教徒,走进五台山后,却不想再继续前行,只愿闻着寺院的香火,踏着山路前行,登顶五台。以至于,乘着车,翻过山峰时,依旧不停的回望,回望山间的寺院,回望山中的沟壑,也回望五台的曾经。
作者简介:觉非行记,旅游体验师,旅游摄影师,各平台旅行家。
新浪微博:@觉非行记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中国的四大佛教名山是_四大佛教名山 圣山
“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中国佛教素有四大名山之说,山西五台山,则居于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山避最早,境地最幽,灵贶最赫,故得名独盛。”同时,五台山与尼泊尔蓝
-
宋朝凌烟阁_凌烟阁什么时候创建的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有几位中兴之主,在成就大业后,为了褒扬辅佐自己的功臣宿将,追忆他们的丰功伟绩,将其画像建阁供奉起来,以示纪念和表扬。其中最著名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建立的
-
幼学琼林节选4解释_幼学琼林内容及译文
蒙学必读,《幼学琼林》卷四(2),为了孩子果断收藏 卷四·讼狱译注 作者:程登吉 世人惟不平则鸣,圣人以无讼为贵。上有恤刑之主,桁杨雨润;下无冤枉之民,肺石风清。虽囹圄便是福
-
马革裹尸自是而受后人崇敬的伏波将军_伏波将军马援
马援,字文渊,东汉初期名将,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马援加入光武帝集团的时间比来歙还要迟,但是他和来歙一样,功勋卓著,见重于光武帝。光武帝常说:“伏波(马援因封伏波将
-
马皇后有几个亲生的女儿_马援和马超的关系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人,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 )人。汉朝末至汉朝初年知名战略家,汉朝开国元勋之首。 新朝末年,改朝换代,马援为陇右军伐隗嚣的下属,甚得隗嚣的信赖。后
-
东汉云台二十八名将怎么没有马援_伏波将军马援与广西伏波文化
伏波军马援是东汉初期著名的军事家,他戎马一生二十多年都在边疆地区争战,破隗嚣,定西羌,灭交址叛乱战功卓著,最后病死在军中,实现了马革裹尸还的夙愿。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
-
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寺是什么意思_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第一寺
今天,我们经常把 寺庙 当成一个词语来使用,寺庙也成了 佛教寺院 的泛称。 但在古时候,“寺”和“庙”都是分开来说的,而在功能上两者更是大相径庭。 “寺”的本义是宦官和官吏办公
-
鹿鼎记里面的四十二章经书_鹿鼎记四十二章经的秘密宝藏
武侠小说为读者所喜爱,乃大众茶余饭后闲暇之余消遣必备之物,笔者当年读书之时亦是痴迷于武侠小说,痴迷于刀光剑影江湖笑,愿景于侠客仗义刀剑鞘,称赞于扶弱锄强英雄少,感叹于一
-
鹿鼎记四十二章经讲的是什么_鹿鼎记里面的四十二章经有啥秘密?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中,江湖中人为了抢夺一部《四十二章经》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在小说中《四十二章经》分八本,表面上是一本普通佛经,其实关乎大
-
佛教什么时候传入中国_十四经是指
自佛教东传以来,有历史记载可考者,为东汉永平十年,汉明帝派人西域求法,抄写《四十二章经》并迎请摩腾、竺法兰等外国僧人到洛阳,将《四十二章经》敬献于汉明帝以佑皇恩浩荡、国
-
李世民以魏征为镜的故事_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这对“圣君良臣”,二者相互塑造,使得君成了圣君,臣成了良臣,两人之间那份千古难遇的君臣情谊,一千多年来,在史海上空中一直经久不息传颂着,为后世君臣所效
-
五台山的寺庙是哪个朝代修建的_五台山显通寺在五台山什么位置
显通寺是五台山历史最悠久的寺院,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古寺”,显通寺与白马寺一起被称为中国佛教的祖庭。 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的一日晚上,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