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笔写河南--周口篇】--阳城三首
拜孔子
梅影
初冬趁有佘,何事出轩车。闻道鸿儒去,悠然两小差。
互乡方识趣,清客又来夸。踏上归田路,前行日亦斜。
读《两小儿辩日》偶得
梅影
孰将暖日分,两小问闲云。故里他年至,诗家早耳闻。
终教之也染, 一自礼邦熏。远近知何趣,村头巧遇君。
注:初冬一日,随拍客们乡下采风,行至商水县固墙镇固墙村(春秋时称互乡)见孔子与《两小儿辩日》塑像。梅影请教乡邻,方得其解,此处原为孔子周游列国时,曾经到过这个村落。当地传说:孔子当年从这儿经过,遇两小儿辨日斗嘴之处。当晚,梅影再读《两小儿辩日》,记事感之。
访计生服务站
梅影
有客林泉地,往来正旺年。岂闻莺恰恰,始信水涓涓。
祈福民恩惠,安邦薪火传。书君双准字,赐我一蓝天。
原文:《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熟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逸闻趣事:公元前489年,六十多岁的孔子受到楚国的聘请邀游,正要前往讲学,陈蔡两国的大夫听说此事就暗中谋议说:“孔子是一位贤者,而楚国是一个大国,现在楚国聘请孔子,一旦重用,我们这些陈蔡就危险了。”于是,就派人在陈国与蔡国交界处,把孔子一行在村外围了起来,接连七日既不让走,也不给饭吃,使他们不能脱身,并且断了粮。弟子们都饿坏了,不少人已不能走动,孔子却仍旧还是讲学咏诵、歌唱,鼓琴不止,弦歌不歇。这个故事两千多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带给历代后人诸多思考,其发生地就是现在的商水县固墙镇。 据史书记载:固墙,西周时,属沈国。秦时属陈郡。西汉时,属豫州汝南郡。至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属殷水县。皇泰元年(618年)属陈州淮阳郡。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为避父讳(其父名赵弘殷,避殷字),改殷水县为商水县,沿用至今。古时《淮阳志》称为互乡,后在《上蔡志》中称为固墙,沿袭称谓至今。悠久的历史,也在固墙留下了诸多珍贵的文化遗址,现有马策寺、楚国孰城遗址、赵匡胤囤粮遗址、朱洪武(元章)上马石等名胜古迹。 (文字资料来源于网络)
=====================================================================
项城一首
五律·访应玚遗址
梅影
书著香门第,谁曾解蕙荃。前村莲里望,后屋壁间诠。
早读灵河赋,重温愍骥篇。如能聆应教,穿越几千年。
注:应玚(177--217年),出身于书香门第,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琏,东汉南顿县(今项城)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应玚处于汉、魏战乱时期,对人民的灾难深感同情,在他的《灵河赋》、《愍骥赋》、《征赋》和《公宴赋》等作品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这些作品辞情慷慨,深刻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他企盼国家统一的愿望。在魏、晋文学史上,他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并称“建安七子”。蕙与荃,皆香草名。常喻贤淑的人。出处唐张说《登九里台是楚樊姬墓》诗:“自我来符守,因君树蕙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