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藏转发
夏朝:大禹时代之七
天意予禹,洪范九畴
相传大禹治水时,洛水上浮出一头神龟,龟背上驮著九组不同点数的图献给大禹。这就是著名的《洛书》。大禹治水不仅得到了各国诸侯的拥戴,亦得天助。《洛书》即是天助大禹治理天下的宝书。
大禹治水能顺应五行之理,符合水“润下”的特性将水引导向下流,上天于是派神龟背上驮著《洛书》赐给他。大禹从中领会出“洪范”,也就是“天之大法”,并把上天的秩序施行在人间。
神龟负书。(公有领域)
周文王十三年,武王拜访箕子。武王说道:“啊,箕子,上天庇护万民,叫他们和睦相处,我不知上天定下了什么法则。”
箕子回答说:“我听说从前鲧用堵塞的方法治理洪水,把五行的秩序全搞乱了。天帝大怒,没有把九种治国的大法赐给他。治理天下的伦常受到了破坏,鲧在流放中死去。大禹出来继承父业,上天于是把九种大法赐给了禹,治理天下的伦常因而确立下来。”
天帝把《洪范九畴》授给大禹,教导他如何教化天下。大禹获得天赐的洪范,犹如得到了天的任命,一并得到了老天对治理天下的指点。对于华夏历史上的第一个王国,这来自于上天的法理好比是赐给大禹的委任书,赋予他治理天下的权柄和智慧。《尚书》成书于西周春秋时期,这意味着千年之后,华夏民族认定大禹创立的夏朝具有天赐的法度,即天命。
“洪范”的意思是宏大的法度。《洪范九畴》是人君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则,直接来自于天。舜帝任命大禹为代政王之后,他命令大禹把上天之大法的《洛书》九章写出来。在这里,我们把这治理天下的九大法则敬谨地记下,以为今日治国的参照:
第一五行:金木水火土。水润湿而向下,火向上燃烧,木可以弯曲、伸直,金属可以顺从人意变化形状,土可以种植百谷。恪守五行,即万物的秉性,才不至逆天而行,才能让天下顺服。
第二五事:“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容貌要恭谨,说话要谦和,看事情要清楚,听话语要聪敏,思绪要有智慧。恭谨则肃穆,谦和则顺利,看清就能明辨,聪敏就有谋略,智慧就能圣明。
第三八政:“食、货、祀、司空、司徒、司寇、宾、师。”即粮食、财货、祭祀、水利、教化、刑、礼、兵将。
第四五纪:五纪:一曰岁,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历数。岁序的纲纪要观象授时,与岁、月、日、星辰、历数和谐一致。君王施政要协和天时以敬人事。
第五建用皇极。君王要树立起帝王的法度,树立起皇极的威信。凡是百官要遵守皇极,以近天子之光。“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天子先作臣民的父母,才能做天下的君王。
第六义用三德。“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治理众民要以“正直”为本,刚柔并用,或以刚制胜,或以柔制胜。沉潜,是以刚克;高明,是以柔克。
第七明用稽疑。以龟卜和巫占探问上天的旨意,并多方询问参照卿士、众民和帝王的意思。
第八念用庶征。以雨、晴、暖、寒、风来判断年景和收成。
第九飨用五福,威用六极。通过五福:寿、富、康宁、亲近有德、善终以引导众人向善;通过六极(六种厄运)戒止人们从恶。
大禹即位后,依这九章天法治理天下,后来这九章收入《尚书》,就是有名的《洪范》。《洪范》传到殷商,周武王伐纣之后过访箕子,箕子又将其法传给了武王,成为华夏民族人君治国一代代相传的宝典。
来自千万诸国的贡物
在治水的十三年间,大禹对各地方物详细考察,奠定了“土贡”制度,以当地物产为依据,向各地征收物品。“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贡服是稳定夏朝不可少的基石。赋贡制度为商周沿袭,在华夏历史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向各地征集特产所得稳定了皇权的财政,开启了从三代开始行之久远的实物税。
大禹创立的五服制是后世贡服制的基础。依据《尚书‧禹贡》记载,五服就是以夏王国的所在地为中心,将周围五百里定为甸服,五百里外为侯服,侯服以外五百里为绥服,绥服外五百里为要服,要服外五百里为荒服,确立了与王畿不同距离的属国对王需尽不同的义务、缴纳不同规格的贡物。
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五百里侯服:百里釆,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
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
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
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国语‧周语上》说明了各服需尽的义务:“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各服献上四时的贡物给京畿,依据远近亲疏又分为日、月、四时、岁、年终,所供贡物用来祭祀的对象和时间都有所不同。“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
地理上的距离不是绝对的原则。在实际的运行上,是以各诸侯国交通便利的程度、土壤的肥沃贫瘠,以及与各诸侯国的远近亲疏来决定各州对夏王朝应当进贡的物产多少,及应尽的义务。
大禹刻画九州,进一步规划了古代的行政区域。井然有序的贡服制度以及土贡原则形成了历代帝王统治的基石,确立了君王与臣属的诸侯之间赋贡和保护者与被保护者之间的从属关系。
在《尚书‧禹贡》中,对于各州需上贡的物品有详尽的描述。在记录大禹治水的地理范围之外,《禹贡》可说是一篇上古时代的地理志。《禹贡》描述的各地物产民风详实而紧扣民生,例如冀州有用兽皮做衣裳的风俗,兖州的土地适合种桑树,青州土壤颜色是白色且肥沃等。
下面略举《禹贡》中罗列的青州等地的赋贡物品,由于所列丰富多样,可以让我们理解当时各地包罗万象的物产,从中窥得当时的民俗和生活。虽然在时间上和大禹的时代有距离,然而由于一地的矿物植被以及地理大环境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仍可据以遥思古代丰盛而富于巧思的物产,并从而想像其丰盛多样、古风盎然的民情民风。
“靠海的青州进贡的是盐和细葛布,海产品多种多样,还有泰山谷的丝、大麻、锡、松和奇特的石头。”
“徐州进贡的物品是五色土、羽山山谷的大山鸡、峄山南面的特产桐木、泗水边上的可以做磬的石头、淮夷之地的蚌珠和鱼,还有用筐子装着的黑色的细绸和白色的绢。”
“扬州富裕,物产丰富,进贡的物品是金、银、铜、美玉、美石、小竹、大竹、象牙、犀皮、鸟的羽毛、旄牛尾和木材。”
“荆州的贡物是羽毛、旄牛尾、象牙、犀皮和金、银、铜、椿树、柘树、桧树、柏树、粗磨石、细磨石、造箭镞的石头、丹砂和细长的竹子、楛木。”
自从大禹治水成功后,凶险多兽的山林开垦出来了,国土上大道也畅通了。万民收获来自大地海洋和天空、来自大自然无尽藏的丰富物产,一摞摞堆上帝禹的车正奚仲发明的马车,装上了行驶在众多河川上的舟船,在中原大地上沿着畅达的陆路水路一路前行。
于是,壮硕的马儿拉着高大沉重的车子,车子滚动着帝禹改良的车轮,驶向夏王国的京畿。在帝禹的时候,那是今天河南的阳城、阳翟。#
参考文献:
1. 《汉书》
2. 《尚书正义》
3. 《国语》
- 上一篇:中山狼是什么_中山狼是哪一类人
- 下一篇:中山狼作者是谁_中山狼是谁写的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纣王的王叔们_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吗
在商朝末年,商纣王一改以前商王的节俭,生活十分奢靡;其中商纣王有个叔叔,官至太师,因其封地与箕,故称箕子,他与微子、比干齐名,史称“殷末三贤”;比干是如今人尽皆知的人物
-
简单易懂的易经基础入门知识_易经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文/文人小哥 最近一些朋友反馈,在平台看文章还是比较“碎片化”。即便是小哥每天都在写,因为系统推荐机制,您也不一定每天都看的到,难免有时候隔了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所以小哥运
-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_文化传统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是什么?我觉得,中国传统文化包含那么多内容,可不好定义,所以纵然“百度”,也一般只看到“简介”、“特征”而看不到“定义”。世上事物,抽象的和未知的
-
江西灵隐寺_灵隐寺后山是什么寺院
宁阳县伏山镇位于县境北部,北隔大汶河与肥城市相望,东接堽城镇,南邻宁阳县城,总面积84平方公里。 伏山镇境内自古就称四山二水九分田,人民公社的时候曾经是宁阳县的一面旗帜,改
-
中国名人名言大全摘抄_中国名人名言大全经典励志短句
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5.海内存
-
北斗主死,南斗主生,北斗南斗指的是啥_北斗主死南斗主生北斗南斗什么意思
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斗七星”。但在中国文化中,对包括北斗七星在内的星辰的崇拜信仰由来已久,远在道教形成之前。儒教礼制也强调对漫天星辰的祭祀。 中国是世界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指的是什么_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一、《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唐·孟浩然 义公习禅处,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二、《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
三国志·蜀志传.先主传_三国志蜀书十五卷
刘备传)三国志是官方认可的历史书。如果各位喜欢的话,我整套三国志放到平台,所以,希望各位读者喜欢,并关注或者留言收藏。 先主传,先主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
-
山海经最早的作者是谁_《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历史遗物的存在,在于见证该时期历史的存在和历史发展的走向,但小编今天要给大家讲个这本历史古书,却困扰了古人几百年,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解读这本书的作者到底是谁,成书于哪
-
《山海经》里的神话有哪些故事?_出自山海经的神话
裔与凿齿之战 传说尧帝时,天空中同时出现了十个太阳,巨大的热量烤干了水泽,烤焦了禾苗,人们苦不堪言。偏偏地上又出现了几个怪兽祸害人类,其中一个就是凿齿。它居住在南方沼泽地
-
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有哪些现在就要_山海经是神话故事吗
《山海经》是先秦重要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全书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8卷,《大荒经》5卷。内容包罗万象,主要记述古代地理、动物、植物、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