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题一作《子夜四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子夜歌》本是古代的民歌,有《子夜歌》《大子夜歌》《子夜四时歇》数种,本诗仿《子夜四时歌》,但从每首四句扩大为六句,又在题中标出“吴”字,意在强调是吴地之歌。诗人长期在这一带漫游或寓居,对这一带的民情风俗和歌谣相当熟悉,所以才能写出如此逼肖的民歌体作品。《子夜四时歌》原辞分为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四首,李白此诗也是按照这样的体例,为了使读者窥见全豹,这里全部入选。 李白 子夜吴歌·春歌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子夜吴歌·夏歌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李白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第一首是春歌,罗敷采桑。在唐代,经济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转向长江流域,江南一带养蚕和丝织业都相当发达,李白在《寄东鲁二稚子》描写说:“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二眠”,李肇《国史补》说越州(今浙江绍兴)的续纱很精妙,花样繁多;白居易的《缭绫篇》说:“织者何人衣者谁?越溪寒女汉宫姬。去年中使宣口救,天上取样人间织。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草色。”唐代各地向朝廷所贡的纺织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