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
中秋节又被称为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团圆节、玩月节、拜月节甚至女儿节或团圆节等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 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中秋节从宋朝开始盛行,至明清
周宣王五年(公元前823年),宰相尹吉甫奉命讨伐玁狁(北方的少数民族),克日凯旋后,自然要庆功吃饭,在《诗经 六月》中就提到了: 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
中庸 《中庸》 《中庸》原始《礼记》第31篇,它和《大学》一样,都是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中庸》的作者,司马迁、郑玄、程颐、朱熹等人都认为是孔子的孙子、战国初年注明的
在中秋节,不能不提的就是嫦娥、玉兔、吴刚(不是演戏的那个)。。 这一切最后又将归到月亮上! 八月十五,按照阴历的纪年,秋已过半!在这个日子里,月亮是最圆的!自然不能不使人仰
导读:过了端午,中秋节还会远吗?还是有些些远的,毕竟是一个暑假的跨越,所以说学生就是好,过完端午过暑假,过完暑假有中秋。那么,中秋节是哪一天2019呢?想知道2019年几月几号是中秋
楼宇烈/文 楼宇烈 《中庸》的成书年虽无确考,但自宋以来却是儒家学派,特别是新儒学即道学的最为重要的经典。那么下面小编带你来了解下国学大师楼宇烈先生讲中庸吧。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一大智慧,也是一大品德 ,然而就连孔夫子也感叹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说明,在生活中,按照中庸之道去为人行事并非易事。那么,中庸之道是否如我们日常所说“没有原则”呢?我们又该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中庸的智慧?本系列中,国学泰斗楼宇烈先生将为我们讲述中庸的魅力,探索中庸之道的奥秘。 “折中”并不是一个坏词,“折中主义”就有点问题了,把折中绝对化了。 《史记》中说:“六艺折中于孔子”,意思是说,我们要以孔子对六经的阐释作为标准。所以“折中”是一个标准,“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不走极端。“折中”本身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是个褒义词,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标准。就像我们讲六经,那就要以孔子所讲的为标准。折中主义于现代恰恰是儒家最反对的,这叫“乡愿”。中庸跟乡愿是相对的,乡愿就是不讲原则、没有标准,随风倒。这是孔子所批判的。 中庸原则不是一个僵化的原则,而是根据不同场合、不同事情有不同的标准,这不是折中主义,不是不讲原则。“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这是孔子的感叹。中庸作为一种德行它是最高尚的,但是百姓能够按照这样去做的很少,而且很久以来没有人按照这样的原则去做了,这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按照中庸哲学去做
认识朱熹,并不是因为他是宋代的头号“学术超男”、制定世界教育史上最早教规之一的猛人,更不是因为百科知识所介绍的“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的炫目光环所致,而是小时候被他的那句素朴而隽永的诗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所迷倒,与朱自清的著名闲适散文诗《春》正好相映成趣,印象深刻。 后来,因为搞点文字评论,又喜欢上了朱熹的《观书有感》,也就是朱熹以诗歌形式阐述读书经验的(就像唐朝诗圣杜甫用诗歌作文学批评一样有才,中华文坛牛人多)著名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诗很有哲理,而且能用最赏心悦目、绚丽多彩的自然景物天光云影来表述,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只有不断吸收新知识才能不断进步,就如池塘里的水不断有活水流来才能清澈如许一样。这诗美死了,正如当时的蓝天白云一样自然纯真、美仑美奂。不愧是大手笔啊,难怪贵为“九五之尊”的朱元璋也想和他联宗,想自称其第10几代世孙什么的,果然有一定道理,如果俺也姓朱,也真想认他为祖宗耶。如此枯燥的读书心得被他以山水诗般清丽的形式表达出来,不是诗界猛人理学大家的话根本不可能。 基于此种纯美的文字体验,朱熹也一下子在自己的心中成了和李白、杜甫、苏东坡一样的大文豪,崇拜有加,连同他四岁
我有四个感悟文/毕淑敏01尽己所能即为“成功”孩子们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经历着严酷的竞争,好像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被整个社会承认,才是成功者,而绝大多数人都成为失败者。-幼儿园教师格言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中,有几个需要认真探究的重要词语,现分述如下:“拜送书于庭”中的“庭”。如北京出版社《古代散文选》言:“在朝堂上行了礼,送出了国书”。-重要的成语
屯元国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布道者。——明·王守仁2、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南朝宋·范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关志向的名言
《礼记》于宋代列入“十三经”,为士子必读之书,对后代思想、文学都有一定影响。曲礼说:“要以恭敬心对待一切人、事、物”。-有关音乐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