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还记得杜牧《阿房宫赋》中的一句千古名言,“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简短的十个字说出了六国灭亡的真正原因,那么秦灭六国,真的是因为六国自取灭亡吗?小编今天就通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朝的李白赞颂了秦始皇统一华夏的丰功伟绩。山东六国以秦国大五倍的土地,多十倍的人民,抵御秦国如狼似虎的攻势,但是最终
秦始皇,原名嬴政,别名赵政、祖龙,公元前259年生于赵国都城邯郸。两千多年以来,秦始皇身上有很多未解之谜,其中有个问题经常被提及,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究竟是谁? 有人说,可还用问
完璧归赵,蔺相如和秦昭襄王,哪一个是赢家? 我们都学过“完璧归赵”,它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一段故事,讲的是蔺相如完好地把和氏璧从秦国带回赵国。 在这个故事中,蔺相如是正面形象,维
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之,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
卫良人并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她是虚构出来的角色,她既充满心计、诡计多端,犹如一潭池水,不见潭底,捉摸不透却又善良、聪慧,富有远见,这个看似反面的人物,却异常受到观
他是刘邦的偶像,信陵君的传奇人生,连秦国都对他退避三舍 战国中后期有四位温润如玉的男子,他们被称为四公子。其中最知名的莫过于孟尝君以及信陵君了,而这两位公子,他们最大的功
燕昭王(前335年-前279年),姬姓,名职,燕王哙之子,战国时期燕国第三十九任君主,简称昭王或襄王。燕昭王本在韩国做人质,燕王哙死后,被燕人立为储君,其在位期间,燕将秦开大破
范雎,秦国名相,用反间计成就了赵括的纸上谈兵和战神白起的成名。然而,在其成为秦国名相之前,其是魏国人,曾被魏中大夫须贾所诬陷,受到魏国相国魏齐的迫害,将其毒打到昏死,并
在周孝王时,善于养马的秦非子被封秦邑。此后,这一脉励精图治,艰难发展。数百年后,秦崛起在西北边陲,成为让其他诸侯望其项背的国家。在经历了多年征战后,秦统一六国。 我们之所
滥竽充数的故事,见于《韩非子·内储说上》,原文如下: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因为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觉得齐宣王是个糊涂的昏君,而齐愍王是个清醒的明君,其实恰恰相反——齐宣王虽然有很多缺点,但整体上,他是听得进意见的,也是把齐国带向强大的;而齐愍王刚愎自用,最后差点给齐国带来了灭顶之灾,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其实,滥竽充数的故事,虽然是寓言,当不得真。但也很符合这两代齐王的性格。齐宣王是一个主张“与人乐乐”“与众乐乐”的人。 比如《孟子·梁惠王下》里这段文字——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yuè)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yuè)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yuè),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yuè)也,直好世俗之乐(yuè)耳。” 曰:“王之好乐(yuè)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yuè)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乎?”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yuè)乐(lè),与众乐(yuè)乐(lè),孰乐(lè)?” 曰:“不若与众。” …… 从这一段对话,可以窥知齐宣王的格局。 可惜,齐愍王继承了齐宣王的江山,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