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安禄山造反这件事,性质是很恶劣的。 (安禄山) 其一,安禄山是一个臣子,却悍然造反。在皇权社会里,皇权高于一切。大臣们都要恪守做臣子的礼仪,忠心事主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重要人物史思明以计多识广闻名于时。 史思明是突厥人,名宰干。史书记载他天生瘦弱,头发早秃,弯腰耸肩,其貌不扬
(说历史的女人——第801期)一般认为,大唐是毁在安禄山手里的。本来唐朝正处于盛世之中,天下太平,国力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甚至排第一,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则是中国之幸,人
唐王朝收复两京以后,安庆绪逃到河北,占领六十座城,继续顽抗。唐肃宗决定派大军进剿安庆绪。这一次进军,唐军一共集中了九个节度使带领的六十万兵力。这九路大军归谁统率呢,论地
安禄山之乱,使唐玄宗李隆基的外强中乾的政权迅速崩溃,暴露出官吏的腐败,将士的懦怯,军队的无组织、无纪律、无斗志,社会秩序的紊乱,人民的贫困。杜甫在这几年中,漂泊于长安、
“三吏三别”是杜甫的经典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今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三吏”,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公元758年,为平息安史之乱
说起著名诗人的死亡,你会想到什么? 是李白醉酒捞月,还是杜甫病死客舟中,亦或者是李煜被赐毒酒? 今天要说的这位王昌龄,他大约是死得最猝不及防的一位诗人。 简单介绍一下王昌龄
本文乃楷哥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在杜甫的诗作中,最不少见的就是反映战乱的题材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属于这类题材的诗歌——
安史之乱有多乱:安庆绪杀安禄山 史思明杀安庆绪 史朝义杀史思明 史朝义兵败自缢。安史之乱如果不频频内讧,大唐还能打个翻身仗吗? 人们引以为傲的大唐盛世,在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嘎然
遇见悲喜交加的事情,常人或会又哭又笑,而诗人呢,或许却是独立苍茫,沉默良久,而后挥笔而成,就是千古绝唱。 杜甫就有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
如果有一个诗人“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有一个士人“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我们也许会很咋舌和诧异。其实他正是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为巨大影响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