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邀
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四年级5班“爱米粒儿”同学用萌萌的声音每天清晨为你读诗~~
渡易水
战国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于易水送人
唐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易水:水名,源出今河北省易县,是战国时期燕国的南界。
燕丹:燕国太子丹。
发冲冠:形容人情绪极其激动,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大诗兄说】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国人耳熟能详。简要来说,是这样的:战国末年,秦国眼看就要统一六国,大家都很恐慌,想尽各种办法来阻止秦国。办法之一,就是刺杀秦王嬴政。燕国太子丹招募到勇士荆轲,派遣他去行刺。这是一个冬日,太子丹一行穿戴白衣白帽——好像送葬一样——来到易水边,为荆轲送别。说实话,把一个秘密任务的送行仪式搞得这么大张旗鼓,古今中外也是没谁了,幸亏那时候没有朋友圈。
燕国本来就在北方,当时又是冬天,荆轲顶着寒风和大雪,用悲凉的嗓子、高亢的歌声唱了起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一听都明白,将要进行的是“自杀式匕首袭击”,荆轲没打算活着回来。事实上,荆轲还是一个粗人,观察不够仔细,易水不仅是寒的问题,而是已经冰冻三尺。不信的话,你到今天的河北一带去看看。
天气真的很冷,大家都冻得不行,汗毛和头发直竖,浑身鸡皮疙瘩。而在史学家司马迁、文学家骆宾王他们的描述里,这种生理现象叫做“怒发冲冠”,大家是因为激愤!《史记》里面说,现场各位“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眼睛都睁得滚圆滚圆,头发顶起了帽子——夸张吗?夸张。生动吗?生动!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荆轲没有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否则,历史上就不会有秦始皇。然而,人们永远记住了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没人知道始皇帝写过什么诗、唱过什么歌。千年之后,人们还在说,“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燕赵悲歌,风骨犹存。不以成败论英雄,这是历史的正确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