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最早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人们在秋九月丰收之际,
举行祭飨天帝、祭祖,
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到了汉代,人们诉求多了,
于是有重阳节求寿之俗,
相伴而来的还有大型饮宴活动;
另外,重阳后,漫漫寒冬将来,
人们祭祀大火,举行迎火仪式;
重阳秋寒新至,人们秋游辞青。
重阳最早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人们在秋九月丰收之际,
举行祭飨天帝、祭祖,
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到了汉代,人们诉求多了,
于是有重阳节求寿之俗,
相伴而来的还有大型饮宴活动;
另外,重阳后,漫漫寒冬将来,
人们祭祀大火,举行迎火仪式;
重阳秋寒新至,人们秋游辞青。
重阳最早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人们在秋九月丰收之际, 举行祭飨天帝、祭祖, 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到了汉代,人们诉求多了, 于是有重阳节求寿之俗, 相伴而来的还有大型饮宴活动; 另外,重阳后,漫漫寒冬将来, 人们 祭祀大火 ,举行迎火仪式; 重阳秋寒新至,人们秋游 辞青 。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敬老、爱老之意,文化传承悠久。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所有的节日庆典都是离不开酒的,人们用酒来表达对生活和亲人的美好祝愿。 又是一年重阳至,这重阳酒是必不可少的。重阳佳节正值十月金秋,选一个秋高气爽日,温一壶老黄酒,看枫叶飒飒,落叶飘飘,方不辜负这大好秋色,这如诗年华。 一杯敬过往 古时候的重阳酒 要在前一年的重阳节开始酿 等到第二年的九月九 带着这瓶酒 邀上三五亲友一同登高望远 站在秋日的微风里 山高水长 一起喝上这杯重阳酒 酒,是越酿越醇 情,是越久越真 重阳醉酒,长长久久 这一杯敬过往 敬远去的故人 敬过往的诗酒年华 一杯敬情义 话说无酒不成诗 诗人都是爱喝酒的 世间最爱菊的陶渊明 喝过最特别的菊酒 那一年他犯了酒瘾 把之前酿的菊酒给喝了 等到重阳节便只能 一人独坐在满丛菊花间 这时好友王弘身着白衣 特地送来好酒 是为“白衣送酒” 陶渊明便摘下菊花蘸酒 两人喝了个痛快 菊花虽新鲜 无经一年之沉淀 但酒却绵长 因为有好友的知心情义 重阳醉酒,天长地久 这一杯敬情义 敬那些走进我们生命中的人 敬悠悠岁月里的情义 一杯敬今宵 此刻 秋风起蟹黄起 一杯黄酒正相宜 《红楼梦》的姑娘们 咏菊花诗、设螃蟹宴 吃得欢喜尽兴 也不忘烫一口热热的黄酒 解腻又解腥 若以菊花入酒 更是饮尽这个季节的最美 重阳醉酒,长长久久 这一杯敬今宵 敬此刻金秋清风拂
重阳节,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据现存史料及考证,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月
重阳节,通常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天。《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一说到重阳节便想起了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作为与除夕、清明、中元并列的中国四大祭祖节日,在民间有着深远的影响。正如王维所言“每逢佳节倍思亲”,作为如此重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又有着怎样的历史起源呢? 绝大多数史学家都认为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关于它的起源有很多种,多为神话传说,与祭祀、驱邪相关。据《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记载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在春秋时期已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的活动,据此推断重阳节应该是发端于祭祀活动。 除了远古祭祀说之外,还有齐景公起源说。宋代的高承曾在《事物纪原》中记载:“齐景公始置重阳、端午”、“齐景公始为登高及竞度”。明代的罗颀编撰的《物源》也有“齐景公始置重阳、端午”的说法。 此外还有的观点认为重阳节起源自汉朝。据此观点的人认为重阳节起源于汉代,以求长寿及饮宴为目的。主要依据是晋代葛洪编撰的《西京杂记》记载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尽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之名最早出自《易经》。书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而“重阳节”之名最早记载是在三国时代。 魏文帝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描述了当时人们如何过重阳节。魏晋时期,重阳节的节日气氛越发浓郁,有了赏菊、饮酒等习俗。 唐德宗李适时期,正式将重阳节列为国家认定节日,将其列为“三令节”之一。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古人便在此时祭祖、推行敬老活动。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也都是流传已久的习俗。 重阳节还有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按照汉代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所以叫重阳节。 战国末年,《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便提到“(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祀的活动,感恩上天、祖先。 汉代,重阳节的内涵进一步发生变化。《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祈求长寿也成了重阳节的重要习俗。 重阳节有六大节目包括:赏菊,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
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阳节。《易经》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添袭至今。 古人在这天有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早期的重阳节与迷信和禁忌有关,登高远游是为了躲灾避疠;佩茱萸是为了避邪逐风寒;饮菊花酒是为了驱疫延年。 后来,随着岁月的流失,迷信色彩在人们的观念中日益淡漠,取而代之的是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生活气息的重阳节:人们在秋高气爽、云淡风清的仲秋之时,纷纷携佳酿、佩茱萸,登高远眺,饱览绮丽的自然风光。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汉晋以后,人们已把菊花酒与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紧密联系在一起了。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进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西京杂记》也说:“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荆楚岁时记》也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廉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汉代以后,重阳登高饮酒之风经久不衰。晋代的桓温,重阳日曾率僚属们登龙山饮酒;南北朝时,宋孝武帝刘骏未即位以前在彭城时,重阳日曾登项羽的“戏马台”饮酒;齐武帝肖赜,重阳日也饮酒于“九日台“;唐代诗人王勃,重阳日曾登滕王阁参加宴饮。 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据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新闻空间站》报道:在古代,重阳节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由此可见重阳节在古人心中的重要地位。那么,重阳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风俗? 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因二九相重,被古人称为“重九节”。又因在《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这天便有了重阳的称谓。 关于重阳的起源,早在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季秋纪中就有九月丰收、祭天、祭祖,以谢天地祖先恩惠活动的记载。 汉代《西京杂记》也有九月九日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记述。 直到唐代,重阳节才被定位为民间节日,各类风俗活动也是在这之后,才逐渐变得多元和丰富。不过无论风俗如何演变,登高、插萸、饮菊花酒,一直是重阳节不变的特色。 1989年,重阳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保有自己的特色习俗。比如江西婺源,要在篁岭举办晒秋节。福建长汀,人们采来田中毛豆相互馈赠,称为毛豆节。在江苏南京,则会用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营造节日氛围。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 九九又重阳,秋菊落寒霜。 登高邀兄弟,祈福敬高堂。 花谢尚余香,人老图安康。 孝行宜当下,莫待无爹娘。 二 莫道秋萧瑟,落叶静如歌。 登高忆兄弟,人生复几何? 雁去河开回,花谢春再色。 菊黄终有时,重九思悲客。 三 九九登高沐晚秋 丹香散尽菊黄釉 举杯欲饮行诗韵 怎奈腹空曲难筹
说到大唐的诗人我们总是想起那些多愁善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文人才子。或是苦大仇深,心怀天下的政客官员。但是在众多诗人中也不乏一些乐天派,他们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化解了人生的众多难题,比如刘禹锡和白居易。 如果说刘禹锡的乐观来自于他的豪情壮志,不与小人计较的见识;那白居易的乐观则是反应在他的名字上了,谁让白居易号乐天呢?天生就是个乐天派! 白居易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不需要太多的注解,就能够让人看得明白。而且白居易喜欢用最简单的语言直击社会现状,警醒世人。比如他最著名的《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将“可怜身上衣正单”的老人形象描写十分形象,让人读后生出怜悯之心。这种描写正是为了说明社会上穷苦人民的生活现状。 年轻时的白居易认真好学,据说他读书都读到满口长疮,年纪轻轻就满头白发。也许是因为年轻的时候读书太过认真,导致了物极必反。白居易到老年的时候,生活反而过得非常有情趣。比如他与元稹一起饮酒作乐,在家中养了许多歌姬还写下“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样的句子。 喝酒、玩乐、郊游,白居易的老年生活别提多丰富了。一日恰逢重阳节,白居易与友人喝酒赏菊花,看着满园的金色菊花,只有零星几支白色的,不觉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富有趣味的诗: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这首诗写得非常新颖别致。虽然看起来简单却是意
重阳踏秋,引三五好友登高望远,共饮菊花酒!既不美哉! 1、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2、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与杨府山涂村众老人宴会代祝词 陈志岁 重九江村午宴开,奉觞祝寿菊花醅。 明年更比今年健,共把青春倒挽回。 4、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九月十日即事 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7、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8、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 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9、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10、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
还有不到一个星期,就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了。提到重阳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是一个老人的节日。在即将到来的重阳节中,我们来看看有关重阳节的一系列传说吧。 在传统意义上,日月并为阳九的重阳,强调的是避邪消灾。据说,晋朝时,今河南汝南古上蔡地区,有个名叫桓景的学道的人,他的师傅费长房真人对他说:“九月初九,你家有难,你赶快回去,叫家里的人用绛红色布做成香袋,装上茱萸系在手臂上,登上高处,喝菊花酒,就可消祸。”桓景依照师傅的指点,是日举家登上座落在蔡国故城西面城垣的一处叫做名冈山的至高处避祸。傍晚归来,发现家中的家禽家畜全都死了。费长房知道后说:“这些鸡鸭牛羊狗已经替你们受灾了。” 纵观整个重阳节的发展历史,庆祝重阳节的活动最开始只是宫廷或者是官方的庆祝活动。直到唐朝,重阳节被定为正式的节日之后,宫廷和民间开始一同庆祝,在节日期间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宋朝的重阳节最为热闹,《武林旧事》一书中详细记载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便第二天隆重玩乐一番。明清时期则是沿袭了传统,并且从农历九月初一就开始吃花糕庆祝,九月九日重阳节当天,帝王还要登高揽胜。 2003年重阳节,国家邮政局专门发行了一套特种邮票来纪念这个传统的节日,并把《重阳节》特种邮票的首发式定在河南省的上蔡县举行,这时,民俗中重阳节的源头地才为我们所知道。2005年年底,中国民俗协会正式将上蔡县命名为“中国重阳之乡”。 历代诗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