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位置:云林新闻励志网 > 经典语录 > 在被后世称为四家诗的汉代四家中_论唐诗诸家源流

在被后世称为四家诗的汉代四家中_论唐诗诸家源流

作者:车型网
日期:2021-12-10 23:57:44
阅读:
三家《诗》流传情况考三家《诗》流传情况考

汉初,传《诗》者有四家。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作《诂训传》,是为《鲁诗》。齐人袁固生传《齐诗》,燕人韩婴传《韩诗》。以上三家《诗》号称今文《诗》,终于东汉,并立学官。赵人毛苌传《毛诗》,为古文诗,终汉之世,不得立学官。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经》的传授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家《诗》或亡佚,或不传。《齐诗》、《鲁诗》相继亡佚,《韩诗》虽然存在,却无有传者。关于《齐诗》、《鲁诗》的亡佚时间,陆德明《经典释文·注解传述人》中云:“元始五年,公车征说《诗》。后汉郑众、贾逵传《毛诗》,马融作《毛诗注》,郑玄作《毛诗笺》,申明毛义难三家,于是三家遂废矣。”又云:“《齐诗》久亡,《鲁诗》不过江东,《韩诗》虽在,人无传者。唯《毛诗》郑笺独立国学,今所遵用。”《隋书·经籍志》亦云:“《齐诗》,魏代已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虽存,无传之者。唯《毛诗》郑笺,至今独立。”宋代以后,《韩诗》文献也多亡佚,只有《韩诗外传》流传至今。关于《齐诗》、《鲁诗》的亡佚时间,《经典释文》的记载与《隋书·经籍志》稍有出入。看来三家《诗》究竟亡佚于何时,还有待深入探讨。下面拟就三家《诗》亡佚与流传情况进行研究。

一、《鲁诗》流传情况考

《鲁诗》盛行于汉代。《汉书·艺文志》云:“汉兴,鲁申公为《诗》训诂,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汉代传《鲁诗》人数众多,《经典释文》记录了《鲁诗》在汉代的流传情况。《经典释文·注解传述人》云:

汉兴,传者有四家。鲁人申公受《诗》于浮丘伯,以《诗经》为训故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号曰《鲁诗》。弟子为博士者十余人,郎中令王臧、御史大夫赵绾、临淮太守孔安国、胶西内史周霸、城阳内史夏宽、东海太守鲁赐、长沙内史缪生、胶西中尉徐偃、胶东内史阙门庆忌,皆申公弟子也。申公本以《诗》、《春秋》授,瑕丘江公尽能传之,徒众最盛。鲁许生、免中徐公皆守学教授。丞相韦贤受《诗》于江公及许生,传子玄成。又王式受《诗》于免中徐公及许生,以授张生长安及唐长宾、褚少孙。张生兄子游卿以《诗》授元帝,传王扶。扶授许晏。又薛广德受《诗》于王式,授龚舍。

在汉代,《鲁诗》不仅门徒颇盛,而且又不乏显赫地位的弟子,为博士者十余人。不仅传习者盛,而且有著述流传。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鲁诗》文献有:申公培《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诗经》二十八卷,齐、鲁、韩三家。《鲁诗》在汉代与齐、韩《诗》并立学官。

到了三国时期,《鲁诗》仍有传授。《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云:

(天水)隗禧字子牙,京兆人也。世单家。少好学。初平中,三辅乱,禧南客荆州,不以荒扰,担负经书,每以采稆余日,则诵习之。太祖定荆州,召署军谋掾。黄初中,为谯王郎中。王宿闻其儒者,常虚心从学。禧亦敬恭以授王,由是大得赐遗。以病还,拜郎中。年八十余,以老处家,就之学者甚多。禧既明经,又善星官,常仰瞻天文,……(鱼)豢因从问《诗》,禧说齐、韩、鲁、毛四家义,不复执文,有如讽诵。又撰作诸经解数十万言,未及缮写而得聋,后数岁病亡也。

根据《三国志》记载,天水隗禧有诸经解,因为隗禧对《易》、《礼》、《诗》都非常重视,其所著经解中可能就有三家《诗》。又言其能说齐、鲁、韩、毛四家《诗》义,而且常有儒者向他虚心请教,在隗禧所传授的儒家经典中,可能就有三家《诗》。这说明,在曹操生活的汉末时期,三家《诗》还在流传。

在曹操的文章中,也有征引《鲁诗》的情况。例如《选举令》中云“是为牵牛,不可以服箱”,语出《诗经·小雅·大东》。《毛诗》云:“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三家“不”下有“可”字,而曹操文中所引正是三家原文。在曹丕的诗歌《秋胡行》中有“企予望之”句,语出《卫风·河广》,《毛诗》作“跂予望之”,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鲁诗》“跂”作“企”,曹丕明用《鲁诗》。

魏国的大经学家王肃在其《诗经》学文献《毛诗注》中,经常引用三家《诗》。例如《商颂·长发》,《毛诗》“受小共大共”,“共”,《鲁诗》作“珙”或作“拱”。王肃《孔子家语·弟子行》篇引《诗》作“受小拱大拱”,明用《鲁诗》。以上事例都说明《鲁诗》在三国魏时可能还存在。

晋代以后,未见征引《鲁诗》者,可能在晋代时《鲁诗》亡佚。《隋书·经籍志》云“《鲁诗》亡于西晋”,朱彝尊《经义考》云:“申公《鲁故》,至晋已亡。”现在,《鲁诗》在晋代亡佚的说法已经被多数学者所认同。

二、《齐诗》流传情况考

《齐诗》在汉代盛行。在《经典释文·注解经注人》中有云:

齐人辕固生作《诗传》,号“齐诗”,传夏侯始昌。始昌授后苍。苍授翼奉及萧望之、匡衡。衡授师丹及伏理、满昌。昌授张邯及皮容,皆至大官,徒众尤甚。后汉陈元方亦传《齐诗》。

从齐人辕固生到后汉陈元方,著名《齐诗》传人十余人,皆为大官。《齐诗》在汉代也有许多著述,《汉书·艺文志》记载了汉代《齐诗》的注释情况:辕氏固《齐诗传》,后氏苍《齐故》二十卷,《齐诗传》三十九卷,孙氏《齐故》二十七卷,《齐诗传》二十八卷,《齐杂记》十八卷。《齐诗》在汉代的影响可见一斑。

三国时期天水隗禧传四家《诗》,并有所著述。说明三国时期《齐诗》当存在。三国时期,还有许多文学家、学者在创作中征引《齐诗》。

在曹丕的创作中曾经引用《齐诗》。例如《述征赋》有云:“扬凯悌之丰惠兮,仰干威之灵武。”“凯悌”出自《诗经·大雅·洞酌》,《毛诗》云:“岂弟君子,民之父母。”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云《鲁》、《韩》“岂弟”作“恺悌”,《齐诗》或作“凯弟”。看来,曹丕没有采用《毛诗》,而是用齐、鲁、韩三家文。

在王肃的《毛诗注》中,也多采用《齐诗》说。例如,在《商颂·长发》中有“昭假迟迟,上帝是祇”句,《毛传》没有解释。《郑笺》云:“假,暇。祇,敬。”《齐诗》云:“昭,明也。假,至也。祇,敬也。”王肃云:“汤之威德昭明遍至。……故上帝敬其德。假,至也。”在这里,王肃明用《齐诗》说。

魏国张揖习《齐诗》。皮锡瑞《经学通论》二:“张揖,魏人,习《齐诗》。其《上林赋注》云:‘《伐檀》,刺贤者不遇明王也。’其为《齐诗》之序明矣。”《三国志·艺文志》“张揖《广雅》三卷”,一则引颜师古《汉书叙例》曰:“张揖字稚让,清河人。一云河间人。魏太和中为博士。”

晋以后未见征引《齐诗》的迹象。《经典释文》说《齐诗》久亡,《隋书·经籍志》说《齐诗》亡于魏,都似乎不确切。魏时无论是《诗经》学著作还是文学作品,都有征引《齐诗》的痕迹,说明《齐诗》在魏时还存在,而且还在流传。在晋代以后,未见征引《齐诗》的迹象,说明《齐诗》和《鲁诗》一样,当在西晋亡佚。

三、《韩诗》流传情况考

《韩诗》在汉代地位也非常高,同《鲁诗》、《齐诗》并立学官。在汉代,有很多人传习《韩诗》。陆德明《经典释文》记载了汉代《韩诗》的传授情况:

燕人韩婴推《诗》之意,作《内、外传》数万言,号曰“韩诗”。淮南贲生受之。武帝时,婴与董仲舒论于上前,仲舒不能难。其孙商为博士,孝宣时涿韩生其后也。河内赵子事燕韩生,授同郡蔡谊。谊授同郡食子公及琅邪王吉。子公授太山栗丰。吉授淄川长孙顺。丰授山阳张就。顺授东海发福。并至大官。

从上面的记载中,我们发现该派大师燕人韩婴,可以和当时大儒董仲舒相伯仲,足见《韩诗》在当时的影响。《韩诗》学派不仅门徒众多,而且著述颇丰。根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汉代关于《韩诗》的文献有四种:《韩故》三十六卷,《韩内传》四卷,《韩外传》六卷,《韩说》四十一卷。

三国时期魏国经学家王肃在《毛诗注》中多引《韩诗》说。例如《大雅·崧高》“四国于蕃”句,《韩诗》“蕃”作“藩”,王肃《毛诗注》注释本句云“言能藩屏四国”,明用《韩诗》文。

三国时期,蜀国杜琼著有《韩诗章句》。《三国志·蜀书》本传云:“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也。少受学于仁安,精究安术。……后主践祚,拜谏议大夫,遇左中郎将……为人静默少言,阖门自守,不与世事。……著《韩诗章句》十余万言,不教诸子,内学无传业者。”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又云此时有《韩诗图》十四卷,佚,不著撰人,刘毓庆认为当是六朝前人所作。

何随治《韩诗》。《华阳国志·后贤志》:何随字季业,蜀郡人。“世有名德,征聘入官。随治《韩诗》、《欧阳尚书》,研精文纬,通星历。”蜀亡,去官,居贫躬耕。“著《谭言》十篇,论道德仁让。”“太康中,即家拜江阳太守。民思其政。年七十一卒。”

濮阳闿治《韩诗》。濮阳闿生卒不详。其治《韩诗》见下条。

张纮受《韩诗》。《三国志》卷五十三《张纮传》:“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任孙策正议校尉,孙权用为长史,著诗赋铭诔十余篇。裴松之注引《吴书》:“纮入太学,事博士韩宗,治京氏《易》、欧阳《尚书》,又于外黄从濮阳闿受《韩诗》及《礼记》、《左氏春秋》。”“纮既好文学,又善楷篆。”

作于南朝陈时的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对于《韩诗》的流传情况也有记载。陆氏认为“《韩诗》虽在人无传者”,可能《韩诗》在南朝时还都存在,只是没有人传习。在《毛诗音义》中,陆德明大量引用《韩诗》说,说明《韩诗》学派的著作在南朝时大都存在。

《隋书·经籍志》记载的《韩诗》和《汉书·艺文志》相比较,就有几部亡佚了。《隋志》记载:《韩诗》二十二卷,汉常山太傅韩婴,薛氏章句。《韩诗翼要》十卷,汉侯苞传。《韩诗外传》十卷。又云:梁有《韩诗谱》二卷,《诗神泉》一卷,汉有道征氏赵晔撰,亡。《隋志》所记之书,有些不见《汉志》,说明班固以后又有一些《韩诗》著述出现。到唐朝编订《隋志》时,汉代的《韩诗内传》、《韩故》、《韩说》都已经失传了,《韩诗外传》还存在。《文选》注大量引用《韩诗》,说明在唐代《韩诗》的其他著作例如《韩诗翼要》还存在。

到了宋代,《韩诗》著述进一步亡佚,大概只有《韩诗外传》存在。

《新唐书·艺文志》云,《韩诗》卜商序韩婴注二十二卷,又《外传》十卷,卜商集序二卷,又《翼要》十卷。

《崇文总目》云:“韩婴之书,至唐犹在。今其存者十篇而已。《汉志》婴书五十篇,今但存其《外传》,非婴传《诗》之详者。”

《郡斋读书志》云:“《韩诗外传》十卷,右汉韩婴撰。婴,燕人,其书《汉志》本十篇,《内传》四《外传》六,隋止存《外传》,析十篇,其及经盖寡而遗说往往见于他书,如‘透迤郁夷’之类,其义与《毛诗》不同,此书称《外传》,虽非其解经之深旨,然文辞清婉有先秦风。”

《直斋书录解题》著《韩诗外传》十卷,汉常山太傅燕韩婴。《遂初堂书目》也著《韩诗外传》,但不著卷数。

欧阳修认为韩婴之书宋仅存《外传》。欧阳修《诗本义》曰:“韩婴之书,至唐犹在,今其存者十篇而已。《汉志》婴书五十篇,今但存其《外传》,非婴传《诗》之详者,而其遗说时见于他书,与毛之议绝异,而人亦不信,去圣既远,诵习各殊,至于考风雅之正变,以知王政之兴衰,其善恶美刺不可不察焉。”

洪迈《容斋随笔》:“《汉艺文志》有韩家《诗经》《韩故》、《内传》、《外传》、《韩说》五书,今惟存《外传》十卷。庆历中将作监主簿李用章序之,命工刊刻于杭。”

宋代学者多认为《韩诗》仅存《外传》。由于三家《诗》在南宋时大概只存《韩诗外传》,因此,王应麟作《诗考》,对三家《诗》进行有意识的辑佚工作。

在清代《韩诗外传》还存在。《四库提要》云:“《韩诗外传》十卷,汉韩婴撰。婴,燕人,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汉书·艺文志》有《韩故》三十六卷,《韩内传》四卷,《韩外传》六卷,《韩说》四十一卷,传世久远,多散佚不存,《隋志》、《唐志》惟载《外传》十卷,即今本是也。”

现存《韩诗外传》的版本:《韩诗外传》全二册,古籍出版社1957年版;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韩诗外传选译》,晨风、刘永平编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年3月版。

参考文献

[1]孔颖达.毛诗正义[M].四库全书本.

[2]王肃.毛诗王氏注[C]//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清)光绪十年楚南书局刻本.

[3]陆德明.经典释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魏征等.隋书·经籍志[M].北京:中华书局,1973.

[7]皮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齐、鲁、韩三家《诗》号称“今文《诗》”,在汉代盛行一时,终于东汉,并立学官,而《毛诗》不得立。后汉郑玄作《毛诗笺》,三家渐亡。古籍关于三家《诗》亡佚时间的记载有出入。实际上《鲁诗》和《齐诗》均亡于西晋,《韩诗》今天仅存《韩诗外传》。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热门文章
最热文章
标签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