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乃作者跟跟车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阿保机死后次日,皇后述律氏即宣布由她“称制权决军国事”。当时,耶律倍和耶律德光都正在忙于镇压渤海各地的反叛活动,不在扶余府。大汗死后,新君尚未选立之前,由可汗的妻子摄政,这是北方游牧民族固有的习俗。阿保机之死,首先引起了汉军的动摇,驻守平州的卢龙节度使卢文进于当年十月投奔后唐,明宗有意褒奖卢文进,在后唐的引诱、策动下,契丹汉臣发生动摇已非个别现象,这势必引起述律后的焦虑。
后来,他发现周围的汉人已普遍发生了动契丹贵族对述律后的权威提出挑战者也大有人在,焦虑之下的述律后陷入困境,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她不惜用大屠杀来对付这些欲借阿保机之死这个时机,而图谋作乱的蕃汉臣僚们。大屠杀是选择在阿保机下葬时进行的。天显二年八月,由康默记主持建造的阿保机陵墓的工程完工,于是述律后决定。葬太祖于祖陵,同时杀死了一批政敌。“从先帝于地下”,为阿保机殉葬。以人殉葬的风俗,一-直盛行于北方游牧民族中,因此。
除个别人之外,被述律后除掉的阿保机的亲信们,个个束手就擒,引颈就戳,很容易地除掉了一大批异已。阿保机的亲信,除了被杀掉的,还有被长期关押的,被迫出逃的。这样,述律后临朝称制得以顺利达成,原来受重用,手握大权的人未能形成强大的反对派。述律后临期称制的最重要使命就是为契丹王朝确立一位新君主。然而,要完成这样的使命,却并非易事。阿保机生前尚无立太子之制。她的三个儿子中,三子李胡尚未成年,确立新君的问题就集中在耶律倍和耶律德光身上。
尽管耶律倍没有被阿保机预先确立为皇位继承人,但在朝廷上却具有仅次于皇帝及皇后的地位。阿保机自称天皇帝,以述律氏为地皇后,耶律倍则被册封为人皇王。由耶律倍继承皇位,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述律氏却偏偏不肯这样安排。不过她后来的安排是有道理的。东丹王耶律倍已经成为了渤海国的统治者,它本身就是一个大国,被契丹王朝所征服,如果作为渤海国统治者的东丹王耶律倍成为契丹新君,那么东丹王势必会利用他已掌握的渤海的人力。
物力来统治契丹,这样它就成为了统治者,颠倒了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最后必然导致内乱,毁掉刚刚建立起来的契丹王朝。阿保机在世时,东丹国隶属契丹王朝的政治格局似乎可以确定下来,耶律倍也不会很快起来反对阿保机,然而,阿保机- -死,耶律倍还会对契丹的新皇帝俯首听命吗?有了这样的顾虑,述律后掌握了契丹朝廷之后,就不再实施支持东丹王统治的政策了。耶律倍不能成为阿保机的继承人,那么耶律德光呢?阿保机死时,德光21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也曾立下屡屡战功,耶律德光在军事征服方面的建树,已远远超过了其兄耶律倍。
一个是渤海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另一个是掌握了千军万马的大元帅,他们谁都不肯放弃对皇位的继承。述律后的态度很明确,阿保机死时所发讣告的时间先德光后倍,但是东丹王也并未表示过愿意放弃皇位,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又都以自己所掌握的政治、军事实力作为背景,很快就酿成了对抗局面。述律后以最残酷的手段对待耶律倍的支持者。那些人必会引来杀身之祸。就这样,述律后完全控制了上层贵族,然后才进行选汉事宜。哪有人再敢违抗旨意?耶律德光顺利地被拥戴为新君。
天显二年十一月,德光正式登基,然而并没有大功告成。其兄倍对这样的结局不服气。德光即位后,实际上将其兄一直软禁在皇都区,不肯让他返回东丹,惧怕他与渤海人结合在一起与之为敌。便趁东丹王被困的机会,将东丹国渤海人迁徙他城,那个号称“海东盛国”的渤海的繁荣的经济和别具特色的文化完全被摧毁了。
人皇王耶律倍彻底被冷落了,最后他摆脱了严密的监视,应唐明宗之召,投奔中原。耶律倍无可奈何的出走,算是最终消除了德光的心病,并且也完全结束了阿保机时代,耶律德光时代真正开始了。总之,阿保机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推动了契丹族的形成和发展,不愧为契丹族历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有辽一代,幅员辽阔,威震万里,历时二百多年,对于开发北方做出了贡献。阿保机作为辽国的开国君主,其历史作用是应予高度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