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智者”,他出身世家,年轻时就选择步入从政,继而以卿的身份作为仕灵、庄、景的三朝元老。
晏子在世的时候,正是齐国不断走向衰亡的年代,国君昏庸无道,重臣玩弄权谋,百姓怨声肆虐;对外,有秦国、楚国等虎视眈眈。对内有天怒人怨,君不治世,臣不上朝;
而宴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使得衰落的齐国在当时各诸侯国之间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其自身也被人们看成齐国历史上与管仲比肩的智者谋相。
而《晏子春秋》就是后人为了传承和发扬晏子之精神而撰写的一部短篇小说,其主要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塑造了主人公宴婴和众多阶层人物的形象。
而作为春秋后期,反映齐国历史社会风貌的史料,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古人精神和探讨时代文化。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下《晏子春秋》这本书中,治国思想的体系构造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 《晏子春秋》一书的性质争议
关于《晏子春秋》一书的性质问题,一直是学术界较为热议的话题之一,主要围绕着体裁和学派归属而争论不休,却很少从书本反映的思想内容看待其性质。
有学者认为,该书的主体不是反映治国的思想,而主要通过记录一些事例言行,所以将本书归结为重要人物言行轶事的记述类著作。而这观点的提出,我们不能说它是错误的,只是我认为有些片面化,仅仅是现代学科思维的单一化,就给它贴上这样的标签显然是不公平的。
吕思勉先生曾提出:先秦学术之源,古有二说,一为《汉书·艺文志》谓其皆王宫之一守;一为《淮南子·要略》谓其起于救时之弊。而他所说的,先秦时期的诸子学派均属于治国思想,而《晏子春秋》所反映的治国思想大多都是“起于救时之弊”。
而从《晏子春秋》产生的时代和作者的角度看,该书所反映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治国救世伟核心的民本思想,是一部因时而生,具有很强的“经世治用”色彩的思想著作。
《晏子春秋》一书毫无避讳的讲到:齐景公时期田氏伐齐的大势,更是借助着晏子和景公两人的对话,反衬出姜齐政权压榨百姓的残暴,继而劝诫统治者对百姓的民本治世,和提倡“以民为本”的时代宏音。因为这是稷下先生为“言治乱之世”而著作的一本书籍,所以本书的主要内容还是围绕着典型的治国学说进行。
二 《晏子春秋》治国思想的体系与政治目标
《晏子春秋》治国理念以“先王”为取法对象,以“和”的思想为哲学方法论,以“善政”为政治目标。
《晏子春秋》的治国思想的取法对象是“古之王”,主要是上古时期的贤胜之主,像商代的汤,太甲,武丁等人尊称为“天下之盛君”。而且还包括齐国的“贤君”,就如同晏子所称的“太公”“恒公”为“贤者”一样。所以总体而言,《晏子春秋》治国理念的指导思想就是“法先王”。
而治国思想以“和”为本的哲学方法论主要体现在“和同之论”中。就像晏子与景公讨论君臣关系时,晏子就以宰夫烹饪美味佳肴为例子,指出君臣关系达到最佳的“和”之状态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
《晏子春秋》中除了指导思想和哲学方法论之外,治国思想才是全本书的终极政治目标。而“善政”一直是它所推崇备至的主流思想,就像景公问晏子:国如何则可谓安矣?晏子是这样回答的“百姓内安其政,外归其义,可谓安矣。”就是晏子认为的内政,外交都达到一定的良好局面,这才是“善政”的终极体现。
三 《晏子春秋》治国思想的逻辑构造
“以民为本”是《晏子春秋》治国思想的核心,同时也是连接该书中其他版块的神经脉络。
《晏子春秋》的“忠君”思想并不是我们后世所理解的忠诚于帝王的意思,不是那种臣子对君主单项的服从和绝对的效忠。“国”也与我们现在理解的有所偏差。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都以爱民为基础。所以其“忠君”的思想是以爱“国”为前提,而爱国即是爱民,则“以民为本”的思想成为了“忠君”的思想根基。
国家治理,唯有能才之士才能管理和领导好百姓,所以在《晏子春秋》中着重讲述了在用人方面“尚贤远谗”的思想理念。景文公问晏子:为政何患?晏子答曰:患善恶不分,而用人之关键在于分辨善恶,“贤人”对上辅佐君主治理朝政,对下帮助君主治理民众。哪怕君主不亲自治民,贤臣也扮演起君主和民众之间的桥梁。
《晏子春秋》的思想还体现在相当重视礼仪乐器的方面,甚至将礼乐的得失上升为国家的兴亡;晏子以节俭闻名于世,所以这其中不乏还有节俭的思想;甚至从节俭的思想中演化出廉让观;而《晏子春秋》“轻天重民”的思想本身就洋溢着“民本主义”的色彩。
四 总结
综上所述,《晏子春秋》的整个思想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朴实的治国思想,它有着自己的取法对象,而其内容“以民为本”的核心,贯穿着整个思想的流潮,形成一套较为严谨的思想体系。
《晏子春秋》的思想文化,在齐国的治世历史上拥有这举足轻重的史诗级地位,甚至《淮南子·要略》将“晏子之谏”与齐学中的“太公之谋”“管子之书”等思想并列,如此可见此书的价值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刘文斌.《晏子春秋》研究的成绩与问题[J]. 南京师范大学文
学院学报,2016,( 2) .
[2]吕思勉. 先秦史[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3]袁青.《晏子春秋》研究综述———兼论《晏子春秋》今后的研究
出路[J]. 管子学刊,2013,( 3) .
[4]刘文典. 淮南鸿烈集解[M]. 北京: 中华书局,1989.
- 上一篇:杨家跟潘家的关系_
- 下一篇:股票倒拔垂杨柳啥意思_
一直为网友的需求而努力相关推荐
-
春秋战国时期的治国主张_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晏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智者”,他出身世家,年轻时就选择步入从政,继而以卿的身份作为仕灵、庄、景的三朝元老。 晏子在世的时候,正是齐国不断走向衰亡的年代,国君昏庸无道,
-
晏子春秋景公之时_晏子春秋景公饮酒
齐景公到署梁去打猎,十八天不归。晏子从都城去见他,到了署梁,衣帽不正,也不整理。景公见到他,赶忙下车说:“先生怎么这样急。莫非国家有什么变故吗?” 晏子回答说:“不是,然
-
晏子谏杀烛邹读音_晏子谏杀烛邹加点字
先秦:刘向 编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
-
晏子春秋的故事_晏子春秋外篇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七戒 《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晏子春秋》,其思想非儒非道,秦始皇时代被视为离经叛道之作,名列禁毁书目之上。 晏
-
晏子春秋的道理_春秋经典名言30句
《晏子春秋》主要记述了春秋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史书,全部由短篇故事组成。 1. 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晏子春秋·内杂下》 只要自己不断的去努力拼
-
晏子使楚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晏子使楚的故事视频
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一个能人辈出的时代,文官武将可以说数不胜数。晏子就生活在这个时代。 晏子是齐国人,当时齐国紧挨晋国,齐王担心呗晋国吞并,派晏子出使出国,和出楚国联手对
-
春秋经典名言30句_论语中关于为人处世的经典名句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种历史典籍,成书于战国时期,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许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
-
晏子谏杀烛邹文言文启示_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
齐景公好打猎,喜欢养老鹰来捉兔子。一次,烛邹不慎让一只老鹰飞走了,齐景公下令把烛邹推出斩首。晏子知道了,去拜见景公,说:烛邹有三大罪状,哪能这么轻易杀了他,请让我一条一条
-
春秋时期的晏子介绍_晏子春秋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子是一位聪明机智的,能言善辩的人物。历史上的他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曾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朴素的处事风格而闻名于诸侯。孔丘还曾称赞他:
-
《晏子春秋》_晏子春秋是谁整理的
以前每读一本书,一定是要把这本的来龙去脉想办法搞清楚,结果查阅了大量相关考证后,虽然也做了简单的笔记,但却让人望而却步,把真正重要的读书一事扔下了。所以这次读《晏子春秋
-
晏子春秋的道理_老子名句经典语录解析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 1.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选自《晏子春秋·内藏杂下》【译文】
-
晏子春秋的道理_《春秋》名句经典语录
1. 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行:操守。升官的时候要保持廉洁,退位之后要能坚守节操。 2.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橘树生